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飛利浦 6.0 時代:每年投入 17 億歐元,構建醫療 AI 生態圈

飛利浦 6.0 時代:每年投入 17 億歐元,構建醫療 AI 生態圈

飛利浦 6.0 時代:每年投入 17 億歐元,構建醫療 AI 生態圈

「百年老店」飛利浦已經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器械商,而是一家在AI醫療行業相當專業的企業。

在此前蘇州舉辦的人工智慧產品應用博覽會上,飛利浦大中華區CEO何國偉說到,醫療是AI的第一大應用場景,中國將成為全球AI健康醫療革命的中心。

醫療AI已經成為飛利浦的戰略重心。從照明業務起家的飛利浦,在120多年的歷史裡,如何排除內外紛繁業務的誘惑和干擾,最終把醫療作為自己一直走下去的路?

最大膽的嘗試

照明是飛利浦最早的業務,自1891年生產第一支燈泡以來,飛利浦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內逐漸發展成全球最大的電子品牌之一。1924年,飛利浦收購了C.H.F Muller公司(生產了世界上第一隻X射線管)。由此,醫療系統成為了飛利浦的一個產品部門。

事業越做越大,涉水的領域也越多。曾經的飛利浦,業務龐雜且業務關聯鬆散。飛利浦曾經做過手機、做過電視機、做過影音配件還做過醫療保健。此前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柯慈雷曾說:「在外界看來,飛利浦是一家很難在短時間裡把握住業務重心的公司。」

也許是同時代的柯達給的教訓足夠深刻。2001年,柯慈雷啟動了飛利浦的轉型之路。在短暫的兩年低谷徘徊之後,為了另闢蹊徑尋求新的增長點,在過去的20年內,飛利浦對業務領域不斷精簡,不擅長的業務能賣就賣,該合併就合併。從2008年1月1日起,飛利浦對組織架構進行了重新調整,成立了三大事業部:醫療保健、照明和優質生活。與此同時,飛利浦投入幾百億歐元收購了數十家公司,基本上都集中在醫療保健類和照明類。

2011年4月,柯慈雷的繼任者萬豪敦接過權力棒之後繼續鞏固了這個戰略。

除了放棄不擅長的業務,公司還需要確定一個未來的主攻點,這個主攻點就是時下正熱的人工智慧。早在5年前,AI行業還不像今天這樣百花齊放,飛利浦就預見性地把AI列入了發展戰略,每年投資17億歐元用於研發,其中60%用於軟體開發,其成果已經體現在現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上。

2014年,飛利浦邁出了最大膽的一步,聚焦在健康科技和照明領域,拆分成兩家獨立運營的公司,在健康科技領域提供「健康關護全程」的整體解決方案,飛利浦將其稱之為「飛利浦6.0」時代。

為了配合上述的這一理念,從2015年2月至今,飛利浦宣布了14個收購項目,包括美國生命線、偉康等公司,在心血管、腫瘤、呼吸、母嬰等四個領域做大做深。從2015-2017年,飛利浦連續三年成為向歐洲專利局提交專利「醫療科技」專利申請最多的企業。

2017年9月,摩根士丹利將飛利浦的行業分類,從原來的工業類企業調整為「健康科技」,可以說,這一調整也透露了業界對飛利浦戰略轉型後身份的再定義:飛利浦已經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醫療AI公司

據飛利浦大中華區CEO何國偉介紹,2017年,飛利浦在AI/數據科學研究領域的科學家達到了390人,飛利浦研究院里25%的科學家正在開展約250個與AI和大數據相關的課題研究,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構建結構化臨床資料庫、圖像識別、影像輔助診斷、介入治療、基因組學、慢病管理、家庭護理、雲平台解決方案。

對臨床價值的理解才是優勢

在醫療健康領域,人工智慧已經應用在疾病輔助診斷等許多方面,「AI+影像」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的領域,目前從影像領域入手的企業超過了70家。

影像科室更多地依賴於技術的創新,任何一項技術的創新,產品上的飛躍,都可以給放射科室帶來巨大的能力提升。飛利浦大中華區臨床科學部高級總監周振宇表示,AI在臨床決策支持方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不管是哪個臨床學科,醫學影像是幫助醫生實現早期干預以及精準判斷的重要依據,AI可以將成像的信息通過定量、定性的方式體現出來,這也是AI可以在影像上擁有應用前景的原因。

但是,現今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創業公司都在影像上做文章,飛利浦和這些「玩家」的不同之處在哪裡?何國偉一直強調的一句話是:只有獲得權威臨床認可的AI醫療才有價值。

實際上,這也是傳統器械商與醫療AI企業相比具有的一點先天優勢,在診斷影像、患者監護等領域,飛利浦擁有超聲、CT、MR、血管機等臨床路徑的產品,這些產品成為收集影像信息的重要渠道,反過來這些產品又成為反哺AI系統的載體。

據飛利浦方面透露,醫院等大客戶每周生成200萬張醫療影像。患者監護解決方案每年為2.75億患者提供在重症監護病房、普通病房和家庭用的監護服務。過去十年里,個人級的睡眠和呼吸護理業務通過500多萬台互聯睡眠治療和呼吸設備,收集了共25億夜晚的睡眠治療雲端數據。

何國偉表示,這些積澱的數據是飛利浦入局醫療AI的重要砝碼。他認為,飛利浦與醫療AI公司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數據來源的可靠性。

本質上來說,中國醫療行業並不缺數據,但是80%以上數據的是非結構化的,並不能直接用於AI系統的訓練。醫學是一門注重實踐、依賴循證的學科。因此,AI醫療從數據的來源、建模、訓練到結果的評判都需要一個科學的評估標準的體系。

當前市場上有很多初創公司,其開發的AI工具仍處於通過「科研合作」的形式來獲取有限的數據,還沒有經過醫療專業機構的認證,在被整合到醫院現實的臨床流程中時,就會缺乏自我提升的動力。

除此之外,醫療體系內IT系統間的壁壘嚴重,數據格式不統一、數據無法共享。要把不同的平台、產品集成起來是一個挑戰,這也會給AI 的臨床部署帶來阻力。

何國偉在採訪中自信地說,飛利浦依靠數十年的積累,也有能力成為在數據的全流程上,進行質控和歸納的一方。他表示,幾十年來,飛利浦合作的醫院、科研機構等已經達到了4000多家,從數據的來源、建模、訓練到結果測試、評判都遵循了臨床指南和醫學路徑。

構建生態,做最擅長的事

開放、創新,這是何國偉等高管在採訪中反覆提及的關鍵詞。在他們看來,這兩個詞可以理解為對外和對內兩個方向,是飛利浦能夠不斷在醫療行業做大做深的根本原因。

對內的創新體現在哪裡?何國偉對此解釋道,飛利浦的創新體現在並不滿足於單一的產品研發,而是要變成一個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的公司

「星雲醫學影像人工智慧平台」就是飛利浦一個代表性的作品。平台上的星雲工作站為各個病種提供了綜合的解決方案。以肺部疾病一體化解決方案(LNA)為例,肺結節的評估系統就是其中的一款臨床應用。肺結節的檢出是很多創業公司切入行業的方向之一,在這個方向上,飛利浦的實力不逞多讓。這個應用的演算法可以在4mm到30mm的結節大小的檢測里實現1%以下的誤差率。與此同時,有關結節的細節、量化信息也會以結構化報告的形式呈現。

圍繞肺部其他疾病的檢測、診斷、治療方案等環節的AI應用也是同樣的道理,都是「健康關護全程」的這個理念里的產物。

創新之餘如何開放?我們都知道,醫療行業具有其特殊性,以AI為中心的健康醫療生態系統需要覆蓋到整個產業鏈上的每一環,包含了大量的細分領域和應用場景。何國偉表示,飛利浦的對外開放是多層次的,即與醫療全流程環節上的機構尋求合作。

換句話說,飛利浦不可能一家獨自支撐起整個產業鏈環節,擅長的事情就交給擅長的人來做,飛利浦做好自己的核心功能。

醫院方面

醫生是AI產品最終的使用者,能否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優化現有的診療流程是AI產品「生命力」的保證。在科研方面,飛利浦和上海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等在NLP、深度學習、大數據挖掘等領域都有合作。

在中山醫院的肝癌科,飛利浦利用自己的NLP技術從非結構化的報告中歸納出臨床相關的信息,把從多個報告/部門中拿到的信息與時間相關聯。結合機器學習,肝癌患者的所有臨床相關信息都能夠以時間順序呈現在醫生的面前。

據雷鋒網了解,中山醫院的醫生以前要花費20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從200份非結構化報告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飛利浦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周子捷表示,在這項技術的的幫助下,醫生可以少花費85%的時間從非結構化報告中獲取臨床信息的時間。

在長海醫院的卒中和胸痛中心,飛利浦中國研究院開發了一種數據驅動的方法來提高D2B/DTN的時間使用效率。DTN意為溶栓治療,在中風中心,醫院必須在病人入院後60分鐘內進行溶栓治療。D2B意為球囊擴張治療,在胸痛中心,醫院必須在心臟病發作患者入院的90分鐘里進行球囊擴張治療。

這兩項治療都需要醫院的急診科、放射科和神經科等團隊進行緊密的合作,但是在一系列流程上,醫院距離臨床指南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飛利浦的這套流程優化的方案就是為了把D2B/NTN的工作流程分成若干個活動,表示為段。這個工具已經在長海醫院的ICHM(綜合持續健康管理)平台上得到應用。

除此之外,飛利浦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周子捷還透露,在以往這些合作項目的基礎上,飛利浦已經開始尋求與醫院進行多方面的合作。在華西醫院,自然語言處理、醫學影像以及大數據分析等三方面的合作在同時進行。「合作的根本邏輯還是想在患者入院治療、出院觀察等全流程環節上讓飛利浦的AI技術得到應用,最終實現我們所提出的全周期的概念。」

企業方面

除了將自己的AI能力開放給醫院之外,和企業合作也是飛利浦尋求開放的一個落腳點。

「神飛雲」就是飛利浦跟神州醫療前段時間發布的合作項目之一。簡言之就是將星雲人工智慧系統的不同應用藉助信息化技術推到雲端,用新的服務模式推向市場。

負責該項目的飛利浦大中華區整體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陳勝裕表示,目前,「神飛雲」上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設計了8種臨床的套餐。不管是三甲醫院、縣級醫院還是體檢中心,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相應的應用模塊。「實際上,通過雲平台的方式,基層醫院也能得到和頂級醫院一樣的醫療服務,從而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均質化。」

去年11月,飛利浦還與百洋醫藥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從腫瘤領域入手,以飛利浦的星雲工作站,完成雲端互聯,為醫生提供決策支持,直接面向患者提供個性化的精準診斷服務。

除了與信息技術服務商合作之外,飛利浦也在聚攏醫療AI行業里的創業公司,試圖扮演一個生態構建者的角色。

飛利浦此前發布的IntelliSpace Discovery(ISD)就是一個企業級的用於科研的解決方案,具備從人工智慧的模型訓練到AI產品臨床試用的平台框架,能幫助科研機構開發所需要的演算法和產品,也可以調動第三方醫療科技公司共同搭建這個平台,最新發布的ISD2.0里的開放軟體社區能讓飛利浦、臨床醫生和第三方公司參與進來。

柏視醫療是飛利浦其中的一個合作夥伴,這家公司將其鼻咽癌放療靶區規劃演算法在ISD里進行臨床流程整合,可以把原來4個小時的放療手動規劃時間縮短到一分鐘之內,準確性也能達到資深放療科醫生的水平。

正在研究:干腦計劃和數字雙胞胎

雷鋒網了解到,除了已有的合作項目之外,飛利浦還有兩項正在研究的項目。

2014年,在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巴西癱瘓少年在腦控外骨骼的幫助下,為本屆世界盃開出了第一個球,從而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外骨骼機器人就是飛利浦探索的項目之一:在患有腦外傷或者腦卒中等情況下,患者會失去運動能力。通過大腦信號的無損導入,可以控制外部的組合機器人,幫助患者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活狀態。

周振宇博士介紹,外骨骼機器人是2014年美國國家干腦計劃當中的一部分,飛利浦會通過自己的磁共振、CT等醫療影像設備以及ISD人工智慧平台,為外骨骼機器人的應用提供臨床支持。據了解,這項研究近期將在北京宣武醫院落地。同理,在上海華山醫院,飛利浦則是將術中磁共振技術和大腦功能的精確定位、信號處理相結合,實現模擬治療,最終幫助患者提高生存的質量。

另外一項研究則是「數字雙胞胎」。何國偉談到,患者在入院後會產生一系列的信息,包括:家族史、影像報告、藥物服用甚至個人健康數據等。這些數據就是每個患者的「數字雙胞胎」。將完整的患者縱向數據與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橫向數據進行比對,這是人工智慧技術和生理信息的結合,將對整個健康醫療系統產生深刻的影響。

何國偉表示,該項目目前尚未落地,未來飛利浦將會放很多精力去完成「數字雙胞胎」的研發。

在AI健康醫療領域,飛利浦打破了行業的壁壘和界限,認識到「開放、創新、協同、整合、共享」是必由之路。

在我們看來,飛利浦做好了加減法:對內,摒棄自己不擅長的業務,在少數領域投入資金做大做深;對外,摒棄自己不了解的領域,用已有積累在行業里構建醫療AI的生態。

這是一家行業巨頭能夠做也必須做的事。雷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應當如何控制?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的發展方向?
低價只是宣傳噱頭?特斯拉恐怕永遠造不出 3.5 萬美元的 Model 3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