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偽球迷」也生怕錯過世界盃

為什麼「偽球迷」也生怕錯過世界盃

編者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PsyCh Journal 編輯王日出在中科院之聲開了一個雜貨鋪,鋪子里有各種有趣的心理學百貨。歡迎大家沒事過來逛逛。

世界盃又敲響戰鼓了,不僅球迷們熱情澎湃,非球迷也要趕著熱潮「看世界盃」,就算不看比賽,也要看看新聞,生怕自己落了伍。實際上不單是世界盃,最近有什麼社會熱點、什麼電視劇最火、什麼網綜最熱、什麼電影票房最高,都可能變成被追蹤的信息,大家都得去了解一下,不知道的話就少了社交的話題。閑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成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橋樑。

閑聊是非關主題、不重要的聊天。不論是在工作場合、社交場合,甚至家人之間,閑聊都是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面對陌生人,閑聊是打開話題、建立關係的重要步驟。即使面對熟悉的人,簡短的閑聊,也可以幫助打發多餘時間,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和氣氛。也正因為如此,閑聊,尤其是用來打開話題的小對話,往往是內容很寬泛、中立溫和,且每個人都能參與的話題,比方說天氣、交通、熱點新聞、假期安排等等。重要的體育賽事由於不涉及敏感話題(一般來說)、知曉度高、可談論的內容也比較豐富,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和技能,甚至看不懂比賽的人都能聊聊運動員的長相和場外的八卦,每個人都能說上兩句,因此也成為很好的閑聊話題。

通過閑聊,我們還能發現對方的喜好和特點。有個成語叫「相談甚歡」,還有句話叫「話不投機半句多」。實際上閑聊的開始往往是沒有什麼主題的,但隨著雙方的意見和信息交換,對話就會向著雙方都有興趣或者有共同點的方向發展。人們總是更喜歡那些跟自己擁有同樣觀點、喜歡同樣事物的人,閑聊可能發現甚至放大共同愛好,也可能增加彼此的好感。

雖然閑聊有著很多好處,但很多人卻要費心思找和別人的閑聊話題,不單不「閑」,還讓自己很焦慮,嚴重的甚至有軀體反應,比如臉紅心跳、手心冒汗。《不知好歹》的歌詞里有這樣的句子「每個人都有些什麼,我不能不買,每個人追捧誰和誰,我不能例外,否則給誤會我不屬於這個年代,怕朋友把我一腳踢開」。怕錯過、怕落伍,其核心是一種社會焦慮,特點是總想跟上別人的腳步,別人做什麼自己也不能不做,生怕錯過哪怕是一點點的社交機會、新鮮事物或者其他的「好事兒」。

這種「生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的情況並不少見,40%的人多多少少都經歷過,女性、年輕人更多。「生怕錯過」與我們認為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有關係:如果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是最重要的,那很可能便會有「怕朋友把我一腳踢開」的恐懼。這種恐懼甚至會影響到生活目標和自我認知——跟不跟得上時代、跟不跟得上別人成了成敗標準,而追求這樣的「成功」就成了生活目標。根據自我決定理論,人類的三種需求包括有自我能力、自主感和社會聯繫,三種需求都被滿足,心理滿足感就更高。但害怕跟不上別人的人,過分依賴於社會聯繫,自我能力、自主感都不強,因而心理滿足感也不高。

社交網路也在助長「生怕錯過」,我們越來越容易看到別人在做什麼,隔著網路也讓自己的「跟隨」成本變低——大家都運動了,我也要照張「運動照」。「我分享、故我存在」,變成了通病。忙著「觀察別人」、「加入別人」好像成了個人之間比賽,卻喪失了「閑聊」本來的社會互動本質,這也會喪失閑聊帶來的好處。在一項研究中,素不相識的人進行一些初步了解的閑聊,結果發現閑聊對於之後認知任務表現的促進作用,與進行智力任務當做熱身一樣。但如果閑聊變成有含有競爭性質的對話,對於後續認知任務就不會有促進作用。這是因為當聊天帶有競爭目的,會讓人們產生迴避或者退縮的意圖,從而不會促進認知表現。之後的實驗里,又對競爭性進行了區別:如果競爭性對話被設計成猜測對方想法,同樣也會達到促進後續認知任務表現的作用。也就是說,聊天過程中所調用起的社會認知能力,促進了隨後的一般認知表現。但是當社交只想著比賽,也就不僅喪失社會交往的樂趣,甚至喪失了可能帶來的認知收益。

球場上比賽再激烈,也是為了給世界帶來激情和快樂。不管是真球迷還是偽球迷,開開心心地看球,不要讓看球成為一種負擔。

圖片來自網路

來源:PsyCh Journal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研究發現調控HIV-1複製的重要宿主蛋白
「凹口凸」,更快找到鉀鹽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