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估值1500億美元背後,螞蟻金服的技術路線如何煉成?

估值1500億美元背後,螞蟻金服的技術路線如何煉成?

近日,螞蟻金服宣布新一輪140億美元融資。這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單筆私募融資。從阿里巴巴的一個支付工具,到獨立發展,再到成為現在的金融科技領域的「獨角獸」,螞蟻金服已然煉成中國互聯網界重要的一極,有將中國互聯網的格局從BAT變為ATM之勢。

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支付寶與其全球合作夥伴的年活躍用戶數達到8.7億人。此前,螞蟻金服於2015年7月和2016年4月分別完成了兩輪融資。

儘管螞蟻金服並沒有對自己的估值做出表述,但是我們整理出三條第三方信息後發現,本輪融資後,螞蟻金服的大致估值在1500億美金到1600億美金之間:

第一條是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在其最新發布的《互聯網趨勢報告》中提及:螞蟻金服估值達到1500億美金。

第二條為國際知名投行巴克萊銀行,他們根據預估2019年息前稅後凈營業利潤,乘以保守的28倍市盈率,螞蟻金服估值結果為1550億美金。巴克萊認為,螞蟻金服未來估值依然有上調空間,並看好其後續發展潛力。

第三條是安信證券,分別通過平均用戶市值法計算和P/E 倍數兩種方法分析,給出螞蟻金服1600億美元的估值。

高估值的背後,更受益於螞蟻金服科技力量的積累。螞蟻金服官方披露,從人才結構看,截至2017年12月,公司技術崗員工占員工總數超過60%;海歸技術專才超過公司總人數8%。

從收入結構看,2015年,螞蟻金服的收入構成中,14%來自技術服務。到2017年,技術服務佔比上升至34%。根據預測,到2021年時,螞蟻金服的技術服務收入將上升至總收入的65%,超過支付收入成為第一大收入項。

從專利維度看,據知識產權專利媒體IPRdaily公開報道:2016年螞蟻專利申請量達1161件,超過Amazon、Facebook,其擁有的區塊鏈申請專利數量,在全球互聯網公司中名列第一。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家對技術、專利積澱頗深的獨角獸企業,其技術演變都經歷了什麼?

近日B2B圈接觸到了螞蟻金服副CTO胡喜,他是支付寶三代技術架構的核心設計者,支付寶一、二、三代設計都與他密切相關。作為一名80後,他從基層技術員一直做到副CTO,直至去年成為阿里巴巴最年輕合伙人。從2007年加入阿里,十一年時間,也許由他來講述螞蟻金服技術發展之路更合適不過。

口述 胡 喜

整理 郭麗霞

來源 B2B圈

1

初到阿里

2006年,我在大連工作。當時,阿里去大連招聘,在獵頭推薦下我與當時的螞蟻技術總監結識。兩個人談得不錯,算是對上了眼,但由於我面試的初衷只是想看看阿里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於是我拒絕了阿里拋來的橄欖枝。

此後一年內,阿里逢年過節便給我打電話。他們問我過得怎麼樣,卻從來不問我什麼時候能加入阿里。這件事對我影響非常大。

在我看來,技術和業務發展最大的動力源泉就是人才,如何尊重人才並找到所需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阿里對人才的態度吸引了我,種種考慮後,2007年4月,我正式加入螞蟻金服。

進入阿里之後,和現在大部分公司一樣,阿里也急需思考如何快速支撐業務發展。項目經理早上提一個需求,恨不得下午就上線。這是因為,2004年-2017年,阿里在業務快速發展中,也同時積攢了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阿里巴巴2003年開始做支付寶,當時用的清一色國外技術。回頭看來,發展至今的14年時間,我們技術發展可以概括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技術進步全靠業務倒逼;第二個階段,技術比業務提前布局,我們做到了技術引領業務。

2

業務倒逼技術

起初,阿里的商用設備是IOE(IBM,Oracle,EMC),軟體研發有開源的就用開源,有商業軟體,只要能滿足需求,我們就用商業的。到2007年,內部運營遇到困難。當時開源軟體只有5%的功能能被我們所用,並且還不完善。我們在此基礎上大量修改,結果改得面目全非。後來沒辦法,推倒按自己的需求重新寫,直到2010年,我們把計算層中間件全部換成自己的技術。

那段時間,我們壓力非常大。2008年做賬務改造時需要最後一次停機發布,停機發布也在倒逼著我們做自研資料庫。此後,火爆的「雙十一」也逐漸倒逼我們完善種種技術。

螞蟻金服目前的主要業務

2009年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屆「雙十一」,當時日常交易量為400萬-500萬筆,系統處理起來毫不費勁。沒想到,第二年的「雙十一」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日交易量達到1280萬筆,漲了3倍,還不算峰值。「雙十一」那天快結束時,我們資料庫維護人員吼道:「不行,我的賬務庫要宕掉了,倒計時,29秒、28秒。」這讓人感覺非常緊張。不過,由於我們在設計時採用了比較好的架構就挺過來了。

阿里做資料庫是被逼的。我們過去用的IBM小型機採用的是Oracle資料庫,我遇到過好幾次深夜宕機,一個多小時無法恢復。後來,我們內部決定要自研分散式資料庫,OceanBase也是從那時開始。(編者註:OceanBase是一個支持海量數據的高性能分散式資料庫系統,實現了數千億條記錄、數百TB數據上的跨行跨表事務,由淘寶核心系統研發部、運維、DBA、廣告、應用研發等部門共同完成。)

從現在看,我們做支付系統、做金融系統,必須保證數據沒有問題,而且還要保證有問題時快速恢復,之前的模式行不通。

2010年後,開始做自己的雲計算。阿里為什麼要做雲計算?用我們之前CTO的話說,「2010年『雙十一』我們做的是人肉雲計算,有什麼問題吼一嗓子,機器有問題都是拼手速,遇到問題就重啟。」

管理一台機器不難,但是,螞蟻金服現在將近10萬台機器不可能再像以前吼一嗓子就能把事情解決掉,需要更好的調度手段。我們開始思考如何能把這些台機器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計算機。

以前我們用的是SATA的硬碟,後來我們對硬體做了優化,換成SSD介質方式,單機能力逐漸趕上小型機能力,逐漸才有了阿里、螞蟻金服做自研伺服器的事,能夠自己定義伺服器的標準,做標準的制定者。

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操作系統也出問題了;同時根據業務發展,我們需要對操作系統的計算機內存、內部進程優化、隔離都要做相應調整。

解決問題的方式只能依靠自己研發。起初,我們自己做阿里OS伺服器端操作系統版本,後來數據越來越多計算不過來。無論是開源的Hadoop還是其他商用軟體都不適合我們發展,於是我們從阿里雲開始做大數據,內部代號叫MaxCompute。現在內部所有大數據、資料庫全部換成自研平台,螞蟻金服內部全部換成OceanBase的資料庫平台。

我們在 AI方面也遇到了問題,簡單的演算法已不夠用,深度學習、圖像識別、語音識別,都需要用比較好的演算法。實現深度學習必須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計算能力,所以我們開始自研相應晶元。晶元自研,我們最早從AI和IoT的晶元開始,兩三年前我們就有所布局,投資深鑒、寒武紀也都是基於此考慮。

現在我們從上往下的技術棧幾已都換成自研。伺服器有自研的神龍、貔貅伺服器,晶元是阿里IoT晶元。阿里整個技術棧都在全面走自研路線,自研的好處是可以逐漸降成本,提升效率,甚至可以創新模式。

可以說,2015年之前,阿里所有技術都是被業務倒逼實現的。每年「雙十一」當天的支付峰值都在以想不到的速度飆升,8年時間,漲了1280倍。之前有一個技術笑話,每年撐過了「雙十一」,今年技術就算過關了。我們每年都做這樣的事情,每年都要面臨這樣的大考,每年都是為了下一個「雙十一」前5分鐘系統不癱瘓。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客戶的體驗越來越好,系統不會被擊跨掉。

3

技術引領業務

進入到新的階段後,我們開始思考如何讓技術引領業務的發展,也就是說,技術要比業務提前布局,而不是一直讓業務倒逼技術。到目前為止,我們主要做了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重塑支付,這是螞蟻金服做得最大的一件事。

在完善淘寶購物體驗方面,我們推出支付寶先後解決信任問題、便捷性問題、客戶體驗問題。過去網銀的支付成功率只有70%左右,對此我們提出快捷支付,這是在銀行、客戶、支付寶之間創造出一種新模式,用戶不需要去銀行付款,委託支付寶扣款就可以。對於支付寶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能能比銀行做得更好,如何提供更強的風險控制能力。

餘額寶是我們想要做的一個創新,用戶在支付的同時,餘額也能享受到收益。最早以前我們與天弘基金合作,但天弘相關係統一天只能處理50萬筆交易,而我們要求每秒鐘2.5萬筆交易。這個代際差異非常大,我們必須思考如何通過對它進行改造來滿足我們的要求。

移動時代推出了掃碼支付,我們想了二維碼支付、NFC、光支付、聲波支付等多種方式。考慮到商業可行性問題,我們不可能把中國所有相關的POS機換一遍來支持移動支付,因此選擇了二維碼,二維碼讓今天的便利性從線上走下了線下。

支付寶在海外

我們還做了花唄。馬雲成立支付寶時講過一句話,「支付寶不是要做支付,而是做信用,信用等於財富。」因此,基於思考如何讓信用去支付,花唄誕生。這個過程中,我們要進一步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現在所有的支付都離不開手機,我們期望未來人臉可以代替手機實現支付,「微笑支付」就是這樣一個產品。

在重塑支付的過程當中,我們認清了數字金融背後的技術支持,也逐漸看清了未來。

第二件事是重塑微貸服務。

起初,貸款的產生是因為淘寶上有很多商家想把自己的交易做大,但沒有啟動資金,讓他們很難做成這件事。基於此,我們思考是否能推出訂單貸,用戶在網上下訂單後,商家可以拿著用戶這筆訂單去貸款,最早放出的一筆貸款是1368.17元。

訂單貸,我們內部是C+P模式,申請一個貸款三天以後才能下來,但這不符合我們要做數字金融、普惠金融的要求。我們期望這個事情能夠更簡單、更高效地服務於更多用戶,因此我們推出網商貸款,把所謂大數據、AI等新一代風險處理能力放到新的平台。

這種情況下,3分鐘申請、1秒鐘放貸,中間所有過程沒有任何人工干預大大降低人工投入成本,也極大的提升了用戶的便捷性,整個金融流轉更快。現在,我們從網商貸到供應鏈、農村貸款,甚至開放整個貸款平台,讓更多資金端能接入進來。

未來,我們要給數字經濟提供更好的數字金融服務。數字金融最基本的兩點是普惠和可持續,要支撐這個能力,最關鍵的是三個因素:連接能力,即如何更好觸達用戶,把相應的上下游連結好;信任,這是做金融最關鍵的點;最後一個就是信任背後的風險控制。

這三個點背後的技術支撐包括交互技術、決策技術、交易技術、鏈接技術。交互技術代表我們如何能更好提供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決策技術方面,所有金融背後都是決策,做相應的貸款必須決策放多少錢貸款最合適,要做相應的保險、要給多少錢定價最合適,不僅如此,風險背後也是決策;交易技術涉及如何能規模化提供這種能力;最後是鏈接技術。

4

未來金融科技的基本範式

我們認為未來金融科技最基本的範式是區塊鏈、金融智能、安全、物聯網和金融計算

首先,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是這比較關鍵的技術之一,這也是螞蟻金服會花巨資合資源在區塊鏈領域的研究。我們現在區塊鏈並發處理能力,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已經達到萬級並發規模。

其次,金融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做很多鋪墊,包括演算法、知識圖譜。目前我們內部很多業務都在嘗試AI應用,現在客服自動化率在95%以上,包括財富、微貸、支付都在往這方面應用。

第三是安全。對於數字金融來說,只有這件事情必須要做。安全分為幾大部分:其一為風險大腦,即如何能快速識別風險。風險大腦要求做到實時風險控制,還要具備自動導航能力,自己可以決策換策略。其二為數字身份識別;其三是數字安全和隱私保護,這是最關鍵的。數據隱私不僅僅涉及技術,還要考慮倫理道德等一系列因素。

第四是物聯網。未來數字經濟和物理世界最好的連結橋樑就是IoT(物聯網),螞蟻金服也在做IoT(物聯網)下一代基礎設施,包括底層的邊緣計算、操作系統等相關鏈接平台。目前我們在智慧城市、智能生活、智能製造、智能汽車等方面都在做場景落地。因為新技術如果沒有商業場景支撐就只是實驗室里的技術,永遠不可能得到大規模發展。

第五是金融計算。未來金融計算有可能是在整個底層硬體。目前,我們在硬體層面、軟體層面、計算複雜性層面都在做一些嘗試,包括做一些通用化AI的引擎、分散式資料庫。如何走向未來,需要更強大的計算引擎。

第六是技術開放。所有技術必須能夠開放。我們相關技術正在逐步開放和開源,國內,我們把我們一些技術輸出給金融機構和合作夥伴,讓它能夠匹配未來數字金融。

前段時間我們把最關鍵的中間件SOFA平台開放出來,期望這個技術不僅僅是自己去享受,還能讓國家去享受。所謂自主可控不是某個企業的自主可控,而是國家自主可控。國外,我們跟著「一帶一路」倡議往前走,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都布局相應技術。只有商業進步,才能推動技術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智 的精彩文章:

TAG:黑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