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創文言文雜記 不言疏者,無得其諦,不言精者,無失其粗

原創文言文雜記 不言疏者,無得其諦,不言精者,無失其粗

吾聞呂蒙之信子敬,敗雲長而都督東吳,此卑之善取者也;

太宗之納魏徵,致貞觀以盛興唐室;此尊之明聽者也;

霸王不納范增,屍骨未歸於江東,此力者之專也;

後主亡於諸葛,宗廟無三於漢室,此疲者之亂也;

又文種不聽鴟夷,劍吻於屬鏤之下,此智者之盲矣;

魏人之不信文侯,皮損而裘毛盡失,此愚者之直矣;

郁離子曰:「故因其矜也,而施之謅;因其諱也,而投以欺,然後昭然,知其為諂與欺,而弗之拒也。」

然則矜者何謂,諱者何雲焉?

夫矜者,常傲也,雖身寄藩籬,狀幽州之嘆,詩藐李杜,文冠韓柳,此不可與言疏;

夫諱者,多忌也,雖自明其鄙,而珍之以帚,聞諛而喜,聽過則憤,此不可與言精;

不言疏者,無得其諦,不言精者,無失其粗,戒之慎之。

釋義:

呂蒙聽了魯肅的話,最後打敗了關羽,做了東吳的大都督,這是卑賤的人善於吸收別人的經驗的例子;

唐太宗聽取魏徵的勸諫,貞觀之治強盛了唐朝,這是尊貴的人廣開言路的例子;

項羽不聽范增的建議,最後敗在劉邦手下,自刎烏江,這是強大的人不聽勸告的例子;

劉禪不聽諸葛亮的遺囑親賢人遠小人,蜀漢二世而亡,這是弱小的人不聽忠告的例子;

文種不聽范蠡的話,最後死在屬鏤劍下,這是智慧的人也有盲目的時候;

樵夫不聽魏文侯的勸解,反穿皮裘,最後皮毛都損壞了;

那麼什麼是矜持,什麼是忌諱的人呢?

矜持的人,通常很自負,即使處境不好,也喜歡模仿陳子昂幽州台之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認為李白杜甫的詩也不過如此,韓愈柳宗元的文章也很普通,這種人不可以和他討論曠遠的境界;

忌諱的人,通常比較自卑,可能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但還是「敝帚自珍」,聽到阿諛奉承就很高興,聽到指教不足就很憤怒,這種人不可以和他討論精深的技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唐朝王爺請下屬妻子吃飯,下屬讓妻子別去,妻子卻說:我必須得去
古代史上八百里加急有多快?竟然還有如此殘忍的規定!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