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近兩年,「佛系」這個詞挺火。「佛繫上班」、「佛系相親」、「佛系養生」……一大波衍生概念橫空出世,也由此帶來了許多話題。所謂「佛系」,其實是借鑒了佛教中講求超脫世俗的人生態度,可以理解為一種不爭不搶、不悲不喜、雲淡風輕、隨性而為的生活方式。

詞是個新鮮詞,但這種生活方式一點也不新鮮。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一位著名詩人把佛系生活踐行到了極致——他半退半隱、隨性遊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他寫詩作畫、參禪念佛,「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他清心寡欲,孑然一身,「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

他,就是被人稱為「詩佛」的王維。


出身名門「高富帥」

王維的畫風,可不是一開始就這樣。他也曾是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與同年出生的李白不同,王維出身名門望族,相貌白皙俊美,從小接受貴族教育,詩、書、音、畫樣樣精通。有人得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是何曲目,拿去給王維看。王維張口既來 :「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竟然分毫不差。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他神采飛揚地寫下「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兩年後,他又以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震撼整個文壇,一時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二十歲時,他以一支原創琵琶曲《郁輪袍》成功打動岐王李范和玉真公主,得到他們的舉薦,並憑藉才學中了進士。

從出身豪門的美少年,到名耀大唐的狀元郎,王維的開場實在是華麗。然而,命運卻很快給這個生龍活虎、前途一片大好的青年狠狠潑了一盆冷水。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新科狀元遭雪藏

憑藉一身的文藝細胞,王維被任命為太樂丞,主要負責皇家音樂和舞蹈的排練。可是,不到半年,他就從這個崗位上被貶了。原因是他在綵排《五方獅子舞》時,私自看伶人舞黃獅。而「黃」和「皇」同音,黃獅子只有在皇上到場的情況下才可以舞動。就這樣,王維稀里糊塗被人被告發,尚未站定腳跟,便慘遭排擠出局。

他在詩里寫道:「微官易得罪,謫去濟川陰。」「縱有歸來日,多愁年鬢侵。」 王維從朝堂官員貶為了地方糧倉管理員。而這一雪藏就是十年。

微薄的俸祿,窘迫的生活,讓王維逐漸放下昔日的榮耀和尊貴,他決定為自己、為家人再爭取一把。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他向宰相張說獻詩,說「嘗從大夫後,何惜隸人余。」意思是,只要你能看得上我,讓我做什麼都行。聽聞張九齡重任宰相,他又立刻寫信給張九齡說:「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當年那個風光兩無的大才子,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

終於,王維在三十五歲那年,重回朝堂,擔任右拾遺,第二年又調任監察御史,眼看事業步入正軌,這時李林甫接替張九齡成為宰相,王維再度遭到排擠,奉命出使涼州。在這次出塞途中,王維創作出了氣勢恢宏的千古名詩——《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何其雄渾壯闊的邊塞風光啊,可是心中的鬱結和悲涼又與何人說?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中年親友多別離

伴隨著事業的起起伏伏,來自生活的打擊也接踵而至。

先是琴瑟和鳴的愛妻因難產而亡,九個月大的胎兒死於腹中。此後三十年,王維再未續弦。後來,母親也去世了。王維九歲喪父,母親在他的成長成才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她擅書畫,精佛學,不僅是王維書畫上的領路人,更是他精神上的引導者。妻子和母親的離世,無情剝奪了王維的天倫之樂。

而進入不惑之年,王維又接連失去三位恩師摯友。先是被後世稱為「山水田園詩開創者」的好友孟浩然去世,悲傷不已的他寫下了《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還未待他從喪友之痛中走出來,又得到了知遇恩師張九齡離世的消息,緊接著,相知相惜的恩人崔希逸也因病辭世。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喪父,喪母,喪妻,喪子,喪師,喪友……王維在《嘆白髮》中寫道:「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


開啟佛系人生

終於,王維變得越來越「佛系」了。

雖然他晚年曾受到安史之亂的波及被打入大牢,但因在戰亂中寫過思慕天子的詩歌,所以有驚無險,渡過一劫。而風波過後,王維的仕途倒是越走越順,很快官至尚書右丞。

職位高了,仕途順了,但王維的心思卻早已不在朝堂。他早早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座別墅,那裡有山有湖、有樹林也有溪谷,王維在這裡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吃齋念佛,寫詩作畫,撫琴唱歌……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他在詩中這樣寫到:「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恐怕這也是許多塵世之人所嚮往的生活吧。

王維在這裡度過了一生中最平淡的一段時光。公元761年,王維在「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之中,安然辭世,享年60歲。臨終前,他從容地寫信與各位好友告別,寫完,放筆,然後平靜地告別了世界。

世人稱王維為「詩佛」,不僅僅是因為他信奉佛教,更因為他在看遍繁華、歷盡劫難後,將自己修鍊成了一尊「佛」。

在「詩佛」王維面前,你的「佛系」就是矯情

反觀今天,很多年輕人所標榜的「佛系」,其實不過是一種矯情。未曾竭盡全力,就言聽天由命;未曾主宰命運,就道歲月靜好;未曾經歷刻骨銘心,就已標榜看破紅塵……這不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年輕,就要像王維那樣,去闖、去愛、去經歷。

人生際遇不可控,但你只有搏擊過風浪,才會懂得平淡的真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李白,我不想和你做同事……

TAG: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