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噴發的造紙產業,讓明朝的文化產業進步飛躍

明朝噴發的造紙產業,讓明朝的文化產業進步飛躍

造紙技術,不論東西方世界都會承認其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西方世界中有記載的最早的紙張記錄,是埃及人製作的莎草紙。但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類似於中國古代竹簡的概念,但比竹簡的製作過程還要更複雜。

莎草紙並不能完全算是紙張,因為其笨重再加上無法摺疊,所以應用面不廣。唐朝時期阿拉伯人在戰敗高仙芝的戰役中,俘獲了部分當時唐朝的俘虜,這些俘虜中又有會製作紙張的工匠,從而阿拉伯人獲得了一定的造紙技術,從而傳到了西方。一直到12世紀,西方人還是只能從阿拉伯商人手裡高價買紙。不過作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中國的造紙技術到清朝為止一直領先世界是毫無爭議的。

不過不要以為中國是造紙術的發明國,就會認為紙張在古代的中國應用廣泛,其實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紙張在元末明初以前,也是非常金貴:明太祖年間,京城國子監學生每年用過的課本紙張,都要回收上交到禮部再重複利用……不過到了成化年間時,明朝的造紙業,終於開始了技術井噴:首先是紙張的原料多樣化,不像歐洲只能用麻布,而是有竹子、樹皮、稻桿等各種廉價植物纖維材料。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其《天工開物·殺青》章中詳細記載竹子作為原料來做紙的過程:可以把把堅硬的竹子等植物纖維材料搗爛成漿糊;再用特製的竹簍將紙漿「一張張」取出,定型成大小不一的紙;最後通過自然晾乾或火烤的方式去濕,成為一張張潔白的竹紙。

中國的工匠,不僅能造紙,而且更能輕鬆造出巨幅大紙,明清書畫里那種常見的大紙,放在當時的歐洲,根本不敢想也不會做,因為根本就沒辦法學會製作大張的紙。而且當時明朝的造紙規模,已經可以用水力水錐等器具進行打漿,機械技術帶來的是勞動效率突飛猛進。紙張產業也成了火熱行業。有記錄的僅在江西鉛山一地,就有3000多槽戶造紙,每戶幫工部不下二十人,至少有6萬人從事此業。如此一來,自成化年間起,紙張成本就不停降低,《宛署雜記》統計:萬曆年間九兩白銀,就可以購買一萬一千張連七紙,至於科舉考試用的「抬連紙」,更是一匹麻布換兩千張的價格。造紙技術的噴發及造紙產業的規模,讓民間用紙變成現實。

越發廉價的紙張成本,就像一支催化劑,催生了明代中後期豐富多彩的文化。造紙產量激增的成化年間,明代民間美術蓬勃發展的時代,但是著名的畫家唐伯虎就處於這個時代。而紙張更廉價的嘉靖萬曆年間,更是明王朝民間暢銷小說大興的年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也是吳承恩在這個時期寫出來的。僅嘉靖年間四十年里,明朝的出版圖書數量,就是之前明朝上百年的總和。而到了接下來的萬曆年間時,明朝的民間暢銷書產業,乃至書畫藝術,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階段。越發廉價的紙張成本,就像一支催化劑,催生了明代中後期豐富多彩的文化。

直到18世紀時,法國大臣杜爾果寫信求助供職於清朝宮廷的法國傳教士蔣友仁,將中國造紙術的過程畫成圖畫郵給法國政府。中國的造紙技術在西方火熱傳播,催生了近代歐洲造紙工業的產生,中國的造紙術讓西方世界的科技與文明大踏步前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這個大官說,滿朝文武半江西,有人接了句話,他羞得面紅耳赤
明朝最不幸的皇帝,比崇禎還可憐,網友:這個皇帝是自作自受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