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花果,有毒還是無毒?

無花果,有毒還是無毒?

無花果(Ficus carica)和榕樹一家,原產在地中海沿岸,是一種古老的植物,在唐代就傳入了關中地帶,當時依著波斯語把它叫做「阿駔」,一直到了明代才有了無花果的名稱。

之所以叫「無花果」,就是因為古人認為它「無花而果」,實際,那憑空冒出的一個個梨狀的「果子」是一肉質的花序托,裡面藏著一堆比逗號都來得細小的花,慢慢就結成了一球果,開花時叫「隱頭花序」,結了果叫「聚合果」,從外觀上看只是從小到大,由青而紫罷了。那個聚合果也稱「榕果」,榕屬植物開花結果都是這個模樣。

明代太倉王世懋在《學圃雜疏》里說無花果「吾地種輒生,惡不足為園林重耳」。在蘇州,作為果品的無花果常常處於半野生狀態,田間地頭、家前屋後、牆角根上、亂磚堆里,城裡鄉下都有,一本、數叢,粗枝大葉,蓬蓬蘽蘽,春分時節剪了枝條,隨插隨活,遇土即生,被看作是最容易栽種的植物之一。直到近幾年,才有了少量的園藝栽培生產。

淵博的明人謝肇淛擅寫植物掌故,稀奇而有趣,在他寫的雲南地方文獻《滇略》中記道用無花果的「瓤」作餡的粽子,如果數日不煮,就會化作無數小蟲,穿出粽葉飛走。這倒並非「子不語」,而是確有其事。

無花果里藏著的小花有雌、雄之分,雌、雄無花果分別長在不同的植株上。雖然這些小花都能自顧自地結成細小的果實,聚成榕果,但因著分別被包裹在不同「果子」里,終究無法自個兒完成授粉,生成種子,必須得請蟲兒來幫忙。

幫助無花果傳宗接代的蟲兒叫榕小蜂,個兒小得極,它們一生就住在無花果那個閉鎖的空間中。無花果頂部有個細小的口子,幾乎風也吹不進,只有榕小蜂能夠進出自如,攜帶著雄花的花粉去送給雌花,完成授粉。只是,它們的卵得產在雌花的柱頭上,為此,雄無花果里還專門生著一種特化的雌花,叫「癭花」,它不會結果,只是保留著花柱,專門供榕小蜂產卵孵化,然後攜帶花粉去完成授粉。

古人說,無花果有七大好處,頭一樁就是「實甘可食,多食不傷人,且有益,尤益老人、小兒」;第二條也是吃,無花果晒乾後與柿餅一樣味美,是濟飢救歉的佳品。但是,民間也流傳著無花果有毒的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

明代的《滇南本草》中說,無花果綠子、無花、味苦,有小毒。這其實是沒有成熟的無花果,含有豐富的白色乳汁,有毒,沾到人身上會引起紅腫瘙癢,它的枝葉同樣如此。無花果的幼果和鮮葉拿來入葯外用,是治療痔瘡和蕕子的良藥。成熟後,無花果就沒有了乳汁,味甘性溫,富含營養,或鮮或干,都好吃得很,是一宗受歡迎的世界性果品,還是歐洲、西亞一帶的傳統釀酒原材料,各色無花果利口酒同樣很受歡迎。

味美實用的無花果不僅是生活中的佳物,宗教里對它也十分待見。無花果在《聖經》里被稱為「天堂之果」,是書里出現的第一種有名有實的植物。在佛門,它是鄉土「優曇缽」,在各處應著祥瑞。正宗的優曇缽樹是無花果的近親,只是出在印度,在我國大部分地方無法存活,因此就拿到處能生的無花果作了替代。

文:俚人圖:來自《蘇州鄉土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花果 的精彩文章:

人類第一件衣服:無花果歷史及傳說

TAG:無花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