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殺兄殺弟可為什麼歷史上還說他是明君?

李世民殺兄殺弟可為什麼歷史上還說他是明君?

原標題:李世民殺兄殺弟可為什麼歷史上還說他是明君?


這個問題如果反過來思考一下,假設李世民沒有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被這兩兄弟給害死了,那麼李世民還能算上是個有才能的君主么?只會讓大家覺得李世民打打仗還可以,但是政治能力卻比較低下。


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明君就是英明的君主。歷史上有很多明君,作為家天下的皇帝,所做所為也有所不同。一統天下,奠定基業如秦始皇嬴政;勵精圖治,開創盛世如清聖祖康熙;勤儉節約,賢德愛才如宋仁宗趙禎。這些皇帝都是名副其實的明君。


從漢代「獨尊儒術」以來,殺害親人的行為,在道德上的確是讓人無法接受的。這件事,也成了李世民人生中一個最大的瑕疵。但是李世民作為一個大有作為的政治人物,單純從道德上判斷,是不合適的,更多是要看他治理國家的作為。



李世民具有歷代明君的共同特點,知人善任,看一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文臣武將,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才華橫溢,能力過人的賢臣良將。

李世民一朝的「房謀杜斷」,為剛開國不久的大唐王朝制定了完善的規章法典,讓國家快速進入了有序狀態,使國家平穩的向前發展。


李世民對魏徵的「從諫如流」,也被廣泛的傳為佳話,甚至都有了「畏懼」魏徵的傳聞。一個皇帝還害怕臣子么?當然不是,只說明李世民有較強自我認知和自我約束能力。



李世民曾經想「封禪泰山」,但是最終聽從了魏徵的諫言,以民生社稷為重,讓百姓休養生息為重,沒有去泰山封禪。他與那些勞民傷財,只為加強自己統治的帝王相比,優秀了多少倍,不言自明。


經歷了隋末戰亂,當時唐朝人口只有二百九十萬戶,而經過李世民一朝的整飭吏治,薄賦稅,尚節儉,與民休養生息,人口迅速上升到了三百八十餘萬戶,成就了有名的「貞觀之治」。


李世民不僅文治厲害,武功也了得。他在位期間,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促進了民族融洽,被尊稱為「天可汗」。這些成就足可以與秦始皇和漢武帝相媲美了。


正是由於李世民在政治、經濟、軍事等等方面建立的豐功功績,才被後世稱為了「明君」,也是當之無愧,實至名歸了。


李世民在位23年(公元626-649年),開創了大唐初期「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面,更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被中華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政治家,軍事家。


作為一位皇帝,並不能其性格、道德人倫來評判是否明君,皇帝這個職業本身就是伴隨著血腥、殺戮,歷史上皇室內兄弟殘殺的例子還有很多。歷史評判一個君主是否為明君,看的是其在位之後為國為民所做得一切。


唐太宗所做出的功績,要比他在道德人倫方面的污點亮眼很多。歷史是公正的,因此唐太宗被稱為明君,名副其實。


如果您有不同的想法,歡迎留言評論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子一枚 的精彩文章:

楊貴妃究竟是死在馬嵬坡還是流落日本死亡的呢?

TAG:浪子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