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羅斯世界盃造就劇變 喚醒戰鬥民族自豪感

俄羅斯世界盃造就劇變 喚醒戰鬥民族自豪感

體壇周報特派記者郭宣發自莫斯科

6月12日上午,和兩位同事一起,去距離紅場不遠處的國際足聯球票中心辦理領取球迷身份證的手續。辦完證準備回賓館之際,迎面遇到了數位據圍巾可知是秘魯粉絲的球迷,其中有位中年男士,一邊欣賞著四處風景,一邊低聲哼著小調。看他那樣悠然自得,我不禁微微一笑,而且笑時也沒迴避他的眼神。天下球迷真的是一家,天下中年男人也真的是相互理解,他顯然讀懂了我的善意和欣賞,所以他也是很有風度地一笑,然後輕聲說道:秘魯?我當時就有點蒙了:難道我現在被莫斯科的太陽曬得像他那麼黑了嗎?!

獨立日?我們互相獨立

「在俄羅斯真的不能隨便對著陌生人微笑,這不僅是不可接受的,甚至是危險的。」我立即想起了德國《圖片報》的一個報道:為了讓外國球迷享受到最禮貌的服務,俄羅斯鐵路部門專門對乘務人員進行了微笑訓練,由於俄羅斯人不習慣用微笑向陌生人傳遞友善,因此俄鐵路乘務人員都已經習慣什麼時候都像鐵麵包公黑著個臉了。

沒能混進德國隊的訓練場,心情很是不爽。打道回賓館,快到時突然發現賓館對面有一家小食品店。想起要準備些宵夜用的小食品,索性就穿過食品店對面的人行道,享受了一把絕對「車讓行人」的福利之後,就進了久違的俄羅斯小食品店:18年前在俄羅斯為軍事留學生做翻譯的期間,我最喜歡逛這種小店,這裡有我最喜歡吃的新鮮麵包。俄羅斯最普通的那種大麵包其實最好吃,沒有任何化學添加劑,淡淡的麥香中混有一點黃油的鮮味,口感、色感都很好。

這個小店還真小,十幾平方米,只有一位50多歲的女售貨員。正當我四處打量,在小店中尋找年輕時的記憶之際,一位負責對面體育場安保的老警察走了進來。「今天人不多呀!」老警察一邊挑選著麵包,一邊隨口說道,顯然,他們應當熟悉。「誰讓今天是休息日呢?!」女店員顯然對假期人流量太少不太滿意,「6月12日,獨立日,我們從哪裡獨立出來呀?!」不要問我這些問題!「老警察顯然注意到了我這位外國人的存在,因此不太願意接女店員的話。

早就知道俄羅斯人對6月12日這個節日真不是那麼感冒:很多年前,一位俄羅斯海軍中校、一位葉卡捷琳堡大學MBA班講師都曾在面對我這個外國朋友時,嘲笑過這個所謂的「獨立日」。即使現在俄政府已經將其定名為「俄羅斯日」,但不久前的一項民意調查卻顯示:俄羅斯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這是個什麼節日,有人稱其為獨立日,有人稱其為俄羅斯日,還有人將其稱為俄憲法日——這是將它和12月12日才慶祝的憲法日搞混了。

「為什麼不能問這種問題呢?您不也是俄聯邦公民嘛!」女店員絕對視我為無物,當然,這也許是因為我進店數分鐘後一句俄語也沒講。「我們是互相獨立了,以前,大家都很友好地在一起,但現在我們相互間獨立了!」老警察哈哈一笑,隨口道出一個令我非常驚奇的回答:在一個陰雨天里,他還要上街值勤,這說明他職位不高,下班在這種小食品店順手買兩個麵包,花6塊多人民幣,說明他的收入也並不高。然而,他給出的這句解釋還真有點太極高手的風範:他好似是在和女店員開玩笑,卻又無一句不是在講蘇聯解體的無奈……

不再酗酒,不再拜金

俄羅斯大街上的女士,很少有拿啤酒瓶子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戰鬥民族」的酗酒是有名的,十幾年前,在大街上看到喝多的男士是常事,就是漂亮的年輕女孩兒,也常常一瓶啤酒在手。然而,這次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和小區里,已經很少能看到拿啤酒的女士了。小夥子扛啤酒瓶子,在地鐵上到是看到兩個,只不過啤酒瓶外面還包了紙質的包裝袋,對,就像是中國煎餅果子外的那種包裝袋!不太明白這是他們兩人的創意,還是一種新的流行。為了確認這事,我專門跑到賓館對面買了兩瓶啤酒,還特意擰開了瓶蓋,但仍然沒有收到老闆遞過來的紙袋,所以我斷定,那應當是兩位小夥子的創舉了:他們可能也不希望別人看到他們在地鐵上喝酒!

另一個變化就是感覺莫斯科多了一份俄羅斯人特有的悠閑出來。20年前的莫斯科人,被渴望金錢的慾望灼燒得很是焦慮,以至於行為有些出格:我們正規代表團要入關,海關人員都敢明目張胆地索要數包茶葉當小費。但這次進海關的時候,女檢察員們看著都很正規,面對個別中國人有違規定的做法,也顯示出了較好的耐心。

想像中的祖國長啥樣?

12日晚,數位媒體的同事正在一家俄餐廳吃飯。突然,一位20來歲的年輕小夥子主動過來示好。我們的美女同事站起來,僅僅交流數句,就引來了一段我重歸莫斯科後聽到的最長情告白:他是一位旅美俄僑,很小時就隨父母一起到了美國,在那裡生活了15年。這次借世界盃的機會,他獨自回到俄羅斯,聽到那些小時候耳熟能詳的鄉音,看到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建築物,心裡倍感親切。所以,看到我們這些手持攝像機、相機等長槍短炮的記者,他就忍不住有一種想要說些什麼衝動!

美女同事很自然地就問起:俄羅斯在這15年里,發生了哪些讓他感到驚奇的變化?他的回答很樸實但也真的讓我心中為之一動:離開俄羅斯時,他還小,對這裡的一切都已經模糊了,但現在他感覺這裡的一切很好,並沒有美國媒體寫的那樣差,所以,他喜歡現在的俄羅斯。因為,這裡和他想像中的俄羅斯一樣!

想像中的俄羅斯!想像中的俄羅斯是個什麼樣子?難道說一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數百年,誕生了托爾斯泰、索爾仁尼琴、門捷列夫等世界級精英,打敗過拿破崙和希特勒的戰鬥民族,真的像西方媒體描寫的那樣,只會喝酒、索賄、拿著卡拉什尼科夫衝鋒槍換一切?

15年前就能旅居美國,小夥子的父母應當是俄羅斯的精英人士,但到了美國,小小的他必須要經過一個艱難融入美國社會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俄羅斯人的標籤隨時都會被貼在他的身上。於是,那個模糊的俄羅斯,他心中的祖國,慢慢地反而清晰了起來。

武裝人員由冷變熱

世界盃真的喚醒了俄羅斯的民族自豪感:戰鬥民族不僅擁有無所不能的摧毀力,也是一個善於思考、有理想且勇於為神聖理想付出巨大代價的民族。

6月13日,在紅場各國球迷歡樂的海洋中,隨處可見成群結隊、全副武裝但手槍都收在槍套里的俄羅斯軍警。他們都是些20來歲的年輕人,儘管他們神經依舊繃緊,無時無刻不在仔細觀察周圍的每一個人,但依舊可以看出,天天不和好人打交道、已被無數媒體貼過N個標籤的他們,平時那顆冰冷的心已被這裡的歡樂而融化,所以,面對那些快樂到無所顧忌的南美球迷,他們也會時不時地會心一笑,而面對那些對準他們的手機和攝像機,他們竟然偶爾還會顯出一點不好意思的樣子!至於向他們問個路、打聽點事,他們的回答也是非常熱心,和平時那套制服所帶來的威嚴真的距離很遠,和我以前對他們的印象距離更遠。

1990年代直到本世紀初,俄羅斯大街上基本只有警察一種武裝人員,除了交警和片警之外,最多的就是通常被中國人稱為「阿蒙」的特警,他們不僅全部荷槍實彈,而且手中所持衝鋒槍的槍口全部是朝天!軍旅行家都知道,朝天的衝鋒槍,雖然看似悠閑,但那可都是頂著火準備隨時開槍的,至於平端的衝鋒槍,雖然看似嚇人,實則絕對會上著保險。此次來俄羅斯,即便是紅場上舉行的國慶音樂慶典,俄方出動了身著西裝的俄聯邦安全總局特工、內衛部隊戰士及警察等三個強力部門的人員,可他們的武器卻都是藏在身上。這隻能是說明,俄羅斯人對自己的社會治安形勢非常有自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周報 的精彩文章:

林良鋒:英超失財神=曼聯失爵爺 千萬別找「莫耶斯」
德國獨大,墨瑞爭鋒?

TAG:體壇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