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先生光緒丁未年造大清金幣銀質一枚

王先生光緒丁未年造大清金幣銀質一枚

中國古錢幣是當時商品交換的產物。其形狀各異,品種眾多,創造了70多項世界之最,幣面上所印製的圖案、花紋、文字都記錄著歷史,是一個國家那段時期歷史發展的縮影,對研究該歷史時期經濟、人文氛圍有著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人們對於各種銀元收藏高漲的熱情從不曾有片刻的消退,使一些珍品銀元重新得到各藏家的關注重視。它們都帶有時代的烙印,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隨著它們從歷史舞台中退出,這些銀元的價值反而隨著時間的積澱而愈發珍貴了,價值不菲。

圖中是王先生帶來的光緒丁未年造大清金幣銀質試樣一枚,直徑4cm,該幣設計新穎別緻、鑄工較為精湛。錢幣正面以珠圈分為兩部分,珠圈內鑄刻楷書「大清金幣」四字,珠圈外上端刻有「光緒丁未年造」,下端有「庫平一兩」字樣紀值,左右兩側分別刻有兩朵五星花飾;背面雕刻滿清蟠龍圖,龍紋細膩,怒目而視,龍身矯健,麟須可現,神武有力,豪氣萬千,大有帝王之風。從此蟠龍圖中盡顯皇家不容侵犯的氣勢,可窺當年皇家之尊貴威嚴。四周繞以雲紋,齒紋邊。「大清金幣」雖以試鑄成品,但總因我國藏金有限,最終未能實施流通,今存世也甚少,丁未大清金幣的銀質和丁未紅銅試鑄樣幣,均為僅見之品,應比金幣更為珍貴。

我國使用金幣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二千二百年前的戰國時期,楚國就行使「郢爰」等金版貨幣,近年來,先後又出土多枚漢、唐時期的金質錢幣,如五銖、開元通寶等,上述金錢和後朝代中所鑄的一些金質錢,種類不多,它們大多不是流通貨幣,而是特意鑄之,以作饋贈之用的賞賜錢,所以鑄造數量均很有限。我國近代機制金幣則始於清朝晚期,早在光緒中葉時,清廷中既有些官員倡議我國行使金幣,如陳熾在《通用金鎊說》中提出「欲收利權,欲興商務,並非鑄金錢不可,金錢之輕重,非仿用金鎊不可」之議,光緒三十年(1904年)戶部為籌款以鑄金幣,特向朝廷提出具體的實施辦法,並由天津造幣總廠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試鑄了「光緒丙午年造大清金幣」,次年造幣廠又試鑄了王先生此種的「光緒丁未年造大清金幣」,現發現丁未大清銀幣有兩種版別,並且均為齒紋邊。這是中國首次以中央名義製作的金幣,也是清代唯一的一次。

由於朝廷對近代貨幣學的認識非常有限,幣制爭議沒有結論,使清政府在「圓兩之爭」與「金本位」、「銀本位」的各種主張間舉棋不定。隨著銀價逐漸回升,光緒三十一年時已等於庚子賠款的基準,隨後繼續攀升,中國在庚子賠款的償付上還有所「鎊盈」,清政府改革的動力大不如前,加上之前朝中重臣張之洞等的反對,清政府自然就失去了推行金本位的興趣。而且當時中國黃金開採量非常低,數量也不足以支撐金幣的發行,兩款大清金幣遂無疾而終。這兩款金幣呈請製作的公文檔案雖未見披露,然在李伯琦1934年發表於《學風》的《中國金幣考》內的一段記述頗具參考價值。

清末機制銀幣是錢幣保藏的大類,歷來都受到許多藏家的重視,何況是王先生此枚較為稀少的存在,是舉世公認的大珍品,備受藏家喜歡,成為許多買家追逐的焦點。

王先生的藏品所有字面、圖案表面均依勢圓潤凸起、錯落有致,祥雲蟠龍前後有別,形似騰躍之際,使觀者立感龍威無邊!即使穿梭在百年歲月中,它仍然保存完好,品相上乘,神龍翱翔,極具美感和收藏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知道自己的兒子被慈禧封為皇帝,為什麼光緒他的父親當場死亡?
慈禧究竟怎麼死的?太醫知道也不肯說,後來一人說出真相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