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要是沒有日本侵華戰爭,中國汽車工業至少領先現在30年

要是沒有日本侵華戰爭,中國汽車工業至少領先現在30年

原標題:要是沒有日本侵華戰爭,中國汽車工業至少領先現在30年


汽車是現在老百姓生活中最常見的交通工具,但是在「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19世紀及以前,人們外出主要靠「11路」、馬車、牛車、驢車、獨輪車和駱駝等。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第一輛汽車,是1901-1902年匈牙利商人李恩時(Leinz)從香港運往上海的兩輛美國奧斯莫爾牌汽車,從此人們外出從「燒骨油」改成「燒汽油」。


那麼,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是什麼時候生產的呢?答案是:1928年在東北奉天迫擊炮廠生產的民生牌汽車。


我們知道,張作霖主政東北時期,在東三省建立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一批軍工業及重工業,包括鋼鐵、礦山、鐵路也是當時全國最發達的,東三省兵工廠每年可生產大炮150門,炮彈20萬發,步槍6萬支,槍彈18000萬粒,輕重機槍1000挺以上,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兵工廠!有張大帥在,日本人才不敢輕易侵略中國。


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人在奉天炸死,兒子張學良接手東北軍政大權,年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南北趨於和平,暫時沒仗可打。於是,奉天迫擊炮廠廠長李宜春等提出「應國內需要,宜首先製造載重汽車」的建議,得到少帥張學良認可(張學良雖然後來在日本入侵東北時選擇不抵抗,但在這之前還是表現得可圈可點),遂將奉天迫擊炮廠改為遼寧迫擊炮廠和民生工廠,其中民生工廠主要負責研製和生產「民生牌」載重汽車。


遼寧迫擊炮廠(民生工廠)


為了支持國產汽車產業,張學良撥款75萬元用於汽車的研製和生產,聘請了美籍技師麥爾斯為總工程師,國內外大學和專科畢業的技術人員擔任工廠的重要職務,當時民生工廠共有職工207人。


根據張學良關於載貨汽車是當時急需的交通運輸工具的指令,民生工廠從美國購買了瑞雷號載貨汽車散件,運回工廠自行組裝整車,並進行了大量的試驗,通過對汽車的拆裝測繪和試驗,結合自身需求,民生工廠研發人員將全車另行設計並重新製造,初步掌握了汽車設計和製造技術。


從1929年-1931年,只用了兩年時間,民生工廠就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輛自主研發、有著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思想(民族、民權、民生)寓意的「民生牌」75型2.5噸國產載貨汽車。除了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部件由於設備工藝和原材料等原因均委託國外依照民生工廠自行設計的圖紙加工以外,其他汽車零部件全部由民生工廠自行設計製造。因此,「民生牌」汽車是中國人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款汽車。


「民生牌」汽車為長頭,棕色,採用六缸水冷汽油發動機,65馬力,前後輪距4.7米,前後四輪為單胎,最高車速為每小時40公里。自行設計的緩衝式後軸也有自己的特點,水箱分為四部,即使一部損壞,汽車仍然照常行駛。


第一輛「民生牌」汽車試製成功後,該車還應邀到上海參加了展覽,計劃再生產15輛汽車,然後再量產,全國報紙也對民生牌汽車給予了高度評價和頭條報道。


然而,正當中國人為自己研發的汽車歡呼雀躍時,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抗日戰爭長達14年之久,直到1945年才結束。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學良撤出東北,東北淪喪,民生工廠被日軍佔領,即將完成的首批15輛汽車全部被日軍拖走,剛剛萌芽的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就這樣被扼殺了。


後來日本為擴張侵略中國的需要,在遼寧迫擊炮廠舊址上修建了同和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憑藉東北汽車工業基礎,日本迅速發展本國汽車工業,因此誕生了多個世界級汽車品牌,奠定了現在世界汽車霸主地位。

同樣,如果沒有14年抗戰,也不至於「九·一八」之後中國汽車工業被迫停滯30年之久,直到新中國解放後的1956年,才再次生產出「解放牌」汽車,中國汽車工業至少領先現在3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迅來了 的精彩文章:

天下第一漢奸:第一個換作滿人裝束,奏請下令漢人一律剃髮留辮
中國最富有的城市,曾被外國侵佔500年

TAG:魯迅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