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減肥 > 減肥的人注意了,一開始減太快並不是好事

減肥的人注意了,一開始減太快並不是好事

減肥這個事兒,是世界難題,儘管每個人都知道超重肥胖會帶來一系列胰島素抵抗綜合征,比如經常說的五高慢病: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血脂異常)、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痛風)、高血液粘稠度,以及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風、猝死等的風險,但全球肥胖率依然越來越高,中國肥胖人口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各種減肥方法萬變不離其宗,就是減少能量攝入和增加能量消耗,但真正減肥成功,減掉自身5%到15%以上的體重,保持一年、兩年、甚至十年的,也就不到5%。很可惜,有一半以上減肥貌似成功的人,又恢復到原來的體重,還有一大部分人比原來還要胖。

很多人不是不想付出努力,但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既不能管住嘴(聰明吃,知道吃什麼吃多少怎麼搭配,而不僅僅是少吃),也做不到邁開腿。其實減肥本身就是反人類,反基因的,在過去幾百萬年,人類的祖先真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天天餓著肚子追逐獵物,如果沒有最初的奔跑捕獵的運動能力,人類早就滅絕了。而最近的一百多年,真要感謝農業機械、殺蟲劑、育種技術等,人類才開始擺脫飢餓的困擾,但同時也把運動丟失了,不用運動就能吃飽飯。這其實是基因的進化不能夠消耗一下子攝入的幾倍於祖先的熱量,也就是基因錯配。那些怎麼吃都不長肉的瘦子,也屬於基因突變的範疇,如果擱在過去,他們的基礎代謝很高,代謝率也很高,如果食物短缺,很快就餓了,但凡遇上饑荒,一定是最先被餓死的。這一百多年人類不足以進化到能夠抵抗食物誘惑的新的生物學本領,還保持著有食物就吃,怕被饑荒餓死的節儉基因。

不過正常體型的人類,是知道饑飽的,脂肪的合成和分解,大腦對於飽和餓的調控是非常完美的:就在脂肪細胞內竟然存在著抑制脂肪合成的物質——瘦素,這是多麼優美簡潔的自我調控機制呀!身體脂肪多了,瘦素分泌增多、瘦素就精確識別結合下丘腦的調控中心的瘦素受體分子,抑制食慾,使身體脂肪下降。

但是基因導致的吃貨模式,開始不用挨餓了,長期穩定儲存著過量的脂肪,源源不斷地分泌瘦素,下丘腦反而對瘦素產生抵抗,不敏感了,就像孕婦一樣,孕期是有瘦素抵抗的,會攝入更多能量,增加體重孕育寶寶。瘦素抵抗是大自然給人類的禮物,但對於超重肥胖人群來說卻是個詛咒,破壞了完美的負反饋系統。變成無限放大的正反饋:體重上升→瘦素上升→瘦素抵抗→食慾得不到抑制(不知饑飽)→體重繼續上升。所以這些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根本不覺得自己吃得多,因為他們根本感覺不出來自己吃多了,你讓他們管住嘴,他們說覺得自己已經吃了很少了。

每次你勸一個胖子:「你少吃點兒」,那邊准懟回來「我吃得根本不多!」

一個身高年齡差不多的人,比如都是二十多歲的白領,身高都是一米六,吃這樣一套套餐:

體重50公斤(BMI19.5正常)的吃著覺得挺飽的,但體重75公斤(BMI29肥胖)的就會覺得根本不夠吃。就算勉強停下來不吃,到了下午還會找各種零食飲料吃,讓瘦素的受體得到滿足,產生飽的感覺。否則的話,大腦會命令她一直吃一直吃,直到出現飽的信號。她的意志力抵抗不過基因。

由於不知饑飽,所以超重肥胖的人很難做到少吃,而且並不認為自己吃多了。而且胃的彈性是很大的,經常吃多了,胃對於容積也變得不敏感了,本來已經吃撐了,卻感覺不到,胃變成了胃plus。

那麼如何改善瘦素抵抗?把胃plus變成胃呢?那就是量化每一餐,一開始會很難,覺得吃了跟沒吃一樣,總是喊:「不讓我吃,臣妾做不到呀!」,其實各種營養素是夠的,就是覺得餓。

比如按照平衡膳食餐盤,每餐的主食不超過一個拳頭(女)(男的1.5到2拳頭根據活動量),也就是半個玉米,再搭配50克魚或者瘦肉或者去皮雞肉(一個雞蛋大小)幾根腐竹,半盤子彩虹色的蔬菜水果,還有一杯脫脂奶,一個普通女性就夠了。但胃plus要吃兩個玉米才覺得飽。此時用這樣的餐盤量化每一餐就很有必要,經常這樣吃飯,七八成飽,胃plus就慢慢恢復到胃的狀態了。也不要吃太少,如果一天就吃這樣的一盤甚至更少,還達不到基礎代謝的能量,就會消耗肌肉,降低基礎代謝,人很虛弱,營養不良,後果很嚴重。代謝低了,也不會分解脂肪,由一個靈活的胖子變為虛弱的胖子了。

這樣養成習慣,三餐量化,再配合每天30到60分鐘運動,就可以慢慢開始減肥,每周一兩斤之內,不要太快,熱量缺口越大(運動過量,吃得很少)身體認為你遇到災荒,立馬大幅拉低基礎代謝應對災荒,並且不能回升。一旦運動不能保持那麼多,吃得不能一直那麼少,就會反彈。

看了我的配餐,你知道自己的胃是plus還是普通胃呢?

(註: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