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包豪斯設計經典:巴塞羅那椅

包豪斯設計經典:巴塞羅那椅

巴塞羅那椅(Barcelona chairs),1929年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上,由提出「少即是多」密斯·凡·德羅( Mies van der Rohe)設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展出,之後在美國諾爾公司(Knoll)限量出產,這是世界現代設計最經典的作品之一。

這件體量超大的椅子也明確顯示出高貴而莊重的身份。當年的世博會德國館是密斯的代表作,但由於建築的設計意念獨特,竟沒有合適的傢具與其搭襯,所以他不得不專門設計了巴塞羅那椅來迎接國王和王后。

巴塞羅那椅由成弧形交叉狀的不鏽鋼構架支撐真皮皮墊,非常優美而且功能化。兩塊長方形皮墊組成坐面(坐墊)及靠背。椅子當時是全手工磨製,外形美觀,功能實用。巴塞羅那椅的設計在當時引起轟動,地位類似於現在的概念產品。

1929年,世界博覽會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密斯被德國魏瑪政府委任,為德國設計這個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German Pavilion,也常被稱作Barcelona Pavilion),這是密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最重要的一個建築設計。作為密斯最集中體現自己的設計思想的第一個重要里程碑建築,這個後來被簡稱為「巴塞羅那館」的建築,其實並不大,佔地面積僅17米寬,53.6米長,整個設計座落在一個平台上,由場內和場外兩個部分合成:建築的頂部是鋼筋混凝土薄型平頂,屋頂用鍍鎳的鋼柱支撐,室內空間寬敞,僅僅採用淺粽色的條紋大理石、綠色的提尼安大理石和半透明的玻璃薄壁作了部分的分隔,以形成幾個不同的展覽區域;室外是一個長方形的水池,除在一端擺放了一座女性人體雕塑之外,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室內也是完全沒有裝飾的空間,僅僅安排了幾張他設計的鋼結構椅子——「巴塞羅那椅子」,這是一把無扶手靠背椅,和德國館的現代主義設計既有統一的地方,也同時具有強烈的貴族氣質,德國館的整體設計體現了密斯的功能主義立場和早期的減少主義傾向,同時也有針對西班牙皇室的貴族氣派。密斯由此項目成為世界公認的設計大師——可以說,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是密斯設計生涯上的重要轉折點和里程碑。

關於巴塞羅那椅子,有幾個容易混淆:

第一點,是很多人說這把椅子是密斯設計的,其實設計師是兩個人,一個是密斯,還有一個是德國重要的產品設計師李麗·萊施(Lilly Reich,1885–1947)。萊施在戰後初期去世,密斯逐步為認為是唯一設計人,是一個誤解;

第二個誤區,是很多人認為這把椅子是專門給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設計的,其實密斯設計的這把椅子的雛形最早用在捷克城市布爾諾(Brno)的圖根哈特住宅(Villa Tugendhat)中已經有了,這把椅子是一個逐步發展出來的成果。密斯早先設計鋼片結構,是用鉚釘方式連起來的,1950年重新設計,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不鏽鋼無縫的結構,早先的椅墊皮革用的是象牙色(米黃色),在重新設計的時候改成現在常見的波文涅黑色皮革(Bovine leather)。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在兩年前收藏一批歐洲現代主義設計的產品,其中就有初期鉚接的原型椅,是可以作為研究這把椅子設計過程的重要依據的。

第三個容易混淆的問題,就是認為密斯的這把椅子代表了純粹的現代主義,是一把功能主義的產品,而功能主義就是耐用、大眾化。我們說現代設計的經典作品,絕大部分是為大眾設計的,希望能夠給普通的中產階級舒服、耐用的設計,但是巴塞羅那椅子則是其中的一個特殊例外,這把椅子是專門針對參加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的西班牙皇室設計的,希望給他們一個認識德國工業面貌的機會,因此,這把椅子的設計動機來源與古羅馬貴族使用的「庫魯斯摺椅」(the Curule chair),因此巴塞羅那椅子的設計是考慮手工製作為主的,這把椅子從來都不便宜。如果用它來解釋德國早期的現代主義設計,就容易講不通了。

密斯凡德羅和李麗.萊施設計了這把巴塞羅那椅子之後,曾經在德國、西班牙、美國註冊專利,專欄時間很短, 1930-1950年期間,巴塞羅那椅子在美國、歐洲用限量版的方式投產,萊施於1947年過世,1953年密斯授權給美國大型辦公室傢具公司諾爾(Knoll)出產,之後諾爾雖然一直擁有在西方出產巴塞羅那椅子的版權,但是版權官司沒有斷過。這把椅子現在在幾個不同的商標之下生產銷售,國內市場也多見,是經典現代設計的標誌產品了。

關於密斯:

密斯.凡.德羅(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生於德國亞琛。1907年,他與格羅披烏斯一同在貝倫斯的事務所工作,深受貝倫斯的影響。1928年,他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名言。1929年,密斯設計了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以及巴塞羅那椅,使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現代設計師。1930年密斯擔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長,1933年納粹政府上台後關閉包豪斯,至此密斯結束了其14年的辦學歷程。1938年,密斯移居美國,任伊利諾理工學院建築系教授。1969年逝世,密斯深深影響了好幾代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這句名言正是他在1928年闡述的建築原則。

關於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是1919年在德國魏瑪成立的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的名稱。其主要思想是要求產品設計按照標準化的形式進行規模生產,包豪斯作為一種設計體系風靡整個世界。其理論與學說對整個世界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現代許多工業設計中,包豪斯的思想和美學趣味可以說整整影響了幾代人。

[公眾號:格格物志ID:gegewuzhi]

*請保留公眾號信息與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格物志 的精彩文章:

索特薩斯書架與孟菲斯設計

TAG:格格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