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日裡的香氣 有著艾草的芬芳

夏日裡的香氣 有著艾草的芬芳

Share Time

分/享/時/間

SEE YOU AT

DATE

2018年6月14日

人之所病,病疾多;

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

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

輕身重財,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

陰陽並,臟氣不定,四不治也;

形贏不能服藥,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

GIF

端午將至,

除了包粽子,

手上繫上五彩繩,

還有就是要採摘新鮮的艾葉,

懸於門楣,

據說這樣可以驅魔辟邪。

平時我也只是聽大家偶爾談論,

關於艾草,

卻從未真正的去查閱,

所以今天我整理了一份關於艾草的資料,

分享給大家,

對於我們自己的節日,

我們自己的本草文化,

有必要將它了解的更透徹些不是嘛!

《荊楚歲時》有記:「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當然指的都是農曆,三月三是清明前後,採摘嫩葉食用,五月五是端午前後,藥用最好。陰曆五月又名蒲月,菖蒲葉形似劍,稱「蒲劍」。端午節家家以艾草人扎菖蒲之劍,懸於門楣,用來辟邪。

關於艾草

艾草雖是草,但卻也有自己的花語,它的花語是平和。別再把痛苦加在自己的身上。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別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花果期9-10月。

關於艾草的價值

艾草具有藥用價值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在蘄州當地有諺語傳云:「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

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晒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

在古代,幾乎人人都懂一點中醫藥,不說能開方子治病,但常見的草藥有什麼功效就像是與生俱來,刻在記憶里的事情一樣。就像感冒咳嗽,煎枇杷葉;去虛火,用艾葉泡腳;山楂葉煮水,是夏季最好的防暑涼茶。這些老一輩順口就來的小辦法,不應讓它淡出我們的記憶。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不應該只是少數人才懂得的「學問」,它更應該融入到我們的血液里,成為我們永久的記憶。

艾草具有食用價值

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

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每逢立春時分贛州客家人有採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習俗。艾米果的形狀與餃子有點像,但體積更大內有餡,美味可中可當主食。

以艾葉作為食材,可散寒止痛、溫經止血、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等。但也有它的食用禁忌,比如,陰虛血熱者慎用。

艾草是天然植物染料

艾草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艾草染色還具有功能性作用,染出的織物除了天然的香味、色澤外,還有助安眠、美肌、保暖的功效,具有沉靜柔和富有安定力的氣質 。

艾草植染取艾葉、莖,剪小段加水煎煮,煮沸後續煮二十分鐘,取染液,可反覆煎煮二-三次。

採摘季節越早,染出的色澤綠味越濃;越近開花期綠味漸淡;若直到開花後採收,染出的色澤已無綠味,而呈淺黃色。

印泥的原料有艾草的影子

艾絨是書畫篆刻印泥三大基本原材料之一,也是製作印泥的關鍵材料。印泥的主要原料是硃砂、朱鏢、艾絨、蓖麻油、麝香、冰片等調和而成。艾絨必須預先備制。取陳艾葉經過反覆曬杵,篩選乾淨,除去雜質,令軟細如綿,既成為艾絨,方可使用。

傳說中,印泥的製作也曾使用過其它纖維,如木棉、燈芯、竹茹、藕絲等來替代艾絨,但由於棉花性軟、燈芯莖剛、竹茹體滑、藕絲柔弱,因此用這些材料製作出來的印泥都不如艾絨制出的效果佳。

使用好的艾絨製作出的印泥,泥質細膩,柔如麵糰,質如絲絨。

食療、艾灸,

這是中醫常用的艾草養生法,

但關於養生,

沒那麼簡單,

它不是你每天保溫杯里的枸杞茶,

也不是你晨起打的一套太極拳,

所謂養生在於養心,

我們吃下的果蔬,

種下的花草,

喝下的草藥,

都是自然與身體的交流。

是時候該問問自己,

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了。

希望更多的人能主動了解本草,

認識中醫,

讓中醫養生成為你我的生活習慣。

NO.56

Thu, June 14,2018

致 最好時光中的你

養心

心大則百物皆通,

心小則百物皆病。

—— 朱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稿葯 的精彩文章:

從此刻開始繪畫吧——畫一朵流雲 浮於山海間

TAG:稿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