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或許不知太極的本來模樣!

你或許不知太極的本來模樣!

當今的中國乃至世界盛開太極之花,各式太極,各家各派,精彩紛呈。

可是多少人知道太極拳的原本模樣呢?前幾天,我和《大地太極》的同事在清華大學講武堂聆聽了一堂很有意思的講座。

2018年6月8日下午3點到5點,清華大學虛一學苑第94期,暨講武堂第6期,講座的題目是《道家太極功夫與哲學》,主講人是終南山道家隱仙派北派第三代傳人、道家醫藥傳承人張熙耕老師,哈佛大學哲學博士、世界著名哲學家、夏威夷大學終身教授成中英教授做精彩點評,他是也第三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主持人:北京大學劉高升博士後。清華大學武術研究中心主任喬鳳傑教授撥庸出席,諸位武學哲學同仁濟濟一堂,可謂一時間高朋滿座。

張道長雖是道家醫藥傳承人,可是太極功夫也是傳承有序。張道長在講座中偶爾涉及到了自己的師門。他說:「現在很多廣場太極拳慢慢減少了。很多老太太打太極,都把膝蓋打壞了。腳踝、腰都打壞了。為什麼?我的師爺136歲。師父100歲。我大師兄、二師兄三師兄全是100歲以上。大師兄今年是112歲。身體都扛扛的。我在部隊的時候,早上跑一萬米,晚上還跑一萬米,不跑不舒服。太極十三勢不輕傳。」其師承是中央國術館副館長李景林的保健醫師,李鴻章時期天津衛和旅順水師營、北洋水師營的教練。

說到真正的太極拳,太極拳的原本模樣,可能大家現在都難得一見了。所幸的是,張道長為我們大致描繪了大致概略。

他在講座中對太極的描繪是分層次的。

道家太極哲學

首先,是要「處靜」。所謂無極而生,有極而動。而這有極就是陰陽兩極。道家太極講,靜之則分,動之則合。這個靜之則分是什麼呢?比如,一片渾濁的泥塘,你只有在靜的情況下,水和泥才能分開。太極的靜,是內靜,心靜、神靜和氣血靜。所以,你只有靜,才能分陰陽。那麼動之則合是啥意思?就是說我們身體動起來,氣動了,神動了,肌肉衝動了,它促使氣血的循環和改變,把氣血——都合到一塊,這就是「動之則合」。

其次,是「合一」。張道長講了天人合一。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宇宙的縮影,包含了宇宙的基本基因,其實就是一個小宇宙。太極就是一個旋轉,產生兩極分化。在太極就是,一個氣一個血,一個高一個低,內在的筋骨外在的氣血,這個我們練這個的都知道。我想,還有其他的合一。合一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內外合一等等。

第三,就是「念力」。這種東西,你是測量不出來的。人的氣血在大腦的念力的情況下,產生一種物質。那麼,這種物質,它要比核酸還要厲害!在剎那間,產生一種,常人不能有的力量。這個太極修鍊,久而久之就把身體練到了。這個東西,只有練。人的念力,會產生很強大的能量。心神,也會產生一種氣血交合。如果這個東西交合起來,再加上身體的特異功能,抓一個普通的磚頭。一抓,就碎了。一個磚頭也就幾十個壓強,一抓可以產生幾百個壓強,一抓就碎。這太嚇人了?這不嚇人,這是人的身體的本能反應。誰練到一定程度,都會有。只是我們的品行、筋骨、承受能力沒練到那程度,不夠。

當然,你得相信科技。通過念力和筋骨,這個東西可以自己體驗去。筋的力大於肌肉力。所以傳統的練法說,筋長一寸,相當於三斤肉。好比我們的筋膜長兩三毫米,它比那個還要大。就是一個麻繩子和一個優質絲。這個優質絲好比我們的筋膜,麻繩子好比肌肉。

道家太極功法

首先是吐納調息功。提升肺的氣量,心血交合,然後周布全身。這個時候是怎麼做成的呢?是由吐納之功。也就是你的鼻口是最大的呼吸方法。以後還有胎息啊、汗毛來攝取氧氣量。那主要呢,是肺部的,壓力增大,使心機隔膜下降,下降之後,迫使,臟腑壓力增大。這裡呢就下死法,就是我們這個吸呼,先由胸吸,腹壓滿了,然後胸腔,再吸再壓滿,使周身的氣血百骸,再動彈,氣血迴流快了,久而久之筋骨受到摩擦,尤其是筋膜。

我們講這個三焦啊,張道長額外加一句介紹了道家三焦。現代醫學包括傳統醫學包括很多三焦,和道家是有區別。道家三焦,第一個,上焦是胸腔的筋,筋膜。那麼中焦呢,是心包瑞經。下焦呢,就是大腹膜。這個列為中國的傳統功夫的三焦,與現代醫學三焦稍有區別。練肌難,練筋膜更難,就指這三層膜。這三層膜,逐步的摩盪、拉伸、對拉、拔長,氣血這麼合盪,使它有彈性。逐步的拉伸之後,微微地變長之後,慢慢補充,越拉越厚,越拉越有彈性。所以肌肉就強壯。肌肉也是通過拉長之後,補充,才能肥大。肌肉的再肥大也不如筋腱(肌腱)的肥大。肌肉要有肌腱的包著。如果光是肌肉,一束一束肌肉,力量是很有限的。離它真正的爆發力還是要差幾倍。

五行八方捶

五行

所以我們這個太極拳呢,主要是練的是啥呢?就是金木水火土嘛。大家都知道,這個金,練的是肺氣。肺氣,它原來是天生有一個腹壓。它們倆產生互動。肝呢,主要是降。很生氣的時候,這個臟器會難受。但是練功以後,再生氣它也不難受。那麼,腎呢,它主要是膀胱的火與腎的結合。其實人體練左練右,就是一個真正的腎氣,主要是藏腎之火。如果沒有膀胱火為主體,那它永遠不能蘊養內氣。那麼心呢,大家都知道,心火和心血,心氣。心為中焦。那麼人的中焦,心包絡。形成心氣就是「宗氣」。這個宗氣呢,與那個中醫有點不一樣。它是終止的終。這個終氣,在我們傳統,叫真氣。那麼它與脾氣、胃氣都叫中氣,中國的中。這兩個氣交合,進入到腹腔,才能叫谷氣、真氣。如果一個人的谷氣不正,歪斜。很容易被外邪入侵。

道家太極五行

氣正

我們練武的人,谷氣正,在哪兒呢?一個後天正。一個先天正。膀胱與腎的配合。這個一個先天之本,一個後天之本。這個呢,我們在很多生活當中,疲勞了酸痛了,很多人不會去調節。按我們這個七星方法一站。一般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很多人身體會舒服。我們過去啊,老前輩,就是教我們做葯啊。還有製藥過程中,累了。來。小夥子們來!練練這個太極!練到身體非常舒服了。氣血非常旺盛了,再幹活去吧!我們是累了,才練這個東西。它是保養身體的一個好方法。不是練練,練累了。養生這東西,越練身體越好。在幹活累的時候,才練這東西。

下面說到重點了。太極十三勢、太極十三式以及太極十三是,其實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秘煉

因為涉及到很多秘法,在此就不贅述了。因為當前的社會,古人的很多專利,都不能太好的保護的。

道家功夫,成教授做了很詳細的點評,妙趣橫生,受益無窮。

網友拍攝的中國地質大學《雨後大地太極練拳場一景》

(感謝武術神話的蔣德龍老師的錄音整理工作。

為了增加閱讀性,本文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稍作修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大明被皇太極攻破,原來是因為這裡沒有人防守
太極拳的炸勁是什麼樣的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