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政府參加世博會,被美國人羞辱

晚清政府參加世博會,被美國人羞辱

在世界近代史上,博覽會是各國加強交流的重要平台。1851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世界性的博覽會在英國舉行,此後歷年不衰。

在近代中國,世界博覽會又被稱為出洋賽會或萬國博覽會。晚清思想比較開明的知識分子認為:世博會「集世界文明之製品於一堂,知識藉以交換,人文藉以啟發。又陳列坤輿之產物,角其精粗優劣,促實業之振興,即以助國家經濟之發展」。

1851年倫敦世博會,中國產品展區。

有人利用檔案資料,系統研究了近代中國參加萬國博覽會的概況。在1851至1940年的90多年裡,中國共收到了至少90次萬國博覽會的邀請。清政府組團參加13次,寄物參展6次,派員在會11次,其中最有典型意義的是1851年、1873年和1904年這三次。

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是中國人在世界博覽會上的首次亮相。雖然受到英國政府的邀請,清政府卻拒絕了。這一方面是因為清政府沒有外交機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清朝殘存的天朝大國觀念的影響。

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中國巨人詹五九和侏儒。

最終,上海商人徐榮村以自己經營的12包「榮記湖絲」參加了倫敦世博會,引起轟動並奪得金銀兩項大獎。但這並未引起清政府的重視,反而把博覽會視為「賽珍耀奇的無益之舉」。

1873年維也納世界博覽會,是清政府首次以官方名義參加,具體操辦工作由海關全權負責。中國展廳在各個方面都獲得巨大成功,而且很得奧國讚賞,奧皇還特意贈送了嵌寶十字架,但是由於當時的海關工作實質上是由洋人把持的,所以也使中國的表現毀譽參半。

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中方策展人員。

1904年聖路易斯的世界博覽會,是清政府第一次以官方形式率商人正式參加的博覽會。此次世博會由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的黃開甲負責。黃開甲原本以為,來到自己曾經求學的美國建館定是得心應手的,沒想到的是受美國1882年排華法案的影響,建館工作困難重重。

中方人員的輪船到達舊金山之後,無法順利入境,黃開甲一行人無法上岸。萬幸的是得到了當時駐美公使梁誠的幫助,才得以進入世博會場地。

聖路易斯世博會中國館外景。

在到達場館的工地之後,黃開甲的夫人豎起了黃龍旗並指揮工人準備開工。但此時美國工會卻又按照《禁止華工條例》的相關不合理規定,禁止華工參與建館工作。黃開甲為此四處奔波卻無果而終,只得將中國工人遣送回國。

後來正式開工之後,在材料購買等方面又受到美方的處處刁難。

正式開館之後,外國人在洋煙鬼、文弱書生等泥塑像上大做文章,對中國文化大加抨擊。這些事讓黃開甲甚感無力,最後只能遺憾回國。

參考文獻:羅靖《近代中國與世博會》,楊偉《晚清首批留美幼童黃開甲與世博會的情緣》,朱蔭貴《從〈商務官報〉看晚清國人對世博會的認識》

(「小歷史」作者申向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老照片: 官府派人保衛外國婦女, 一個洋娃娃有倆僕人
晚清珍貴影像:獨輪車坐8人,巨人與侏儒,木籠里的囚犯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