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樣翻新」的「漢光34號」演習難掩台軍現實窘境

「花樣翻新」的「漢光34號」演習難掩台軍現實窘境

6月4日~8日,台軍「漢光34號」演習實兵演練階段在台島北、中、南部地區舉行。此次實兵演練,台軍採取「三軍」聯合對抗、晝夜連貫的方式實施,共演練了「海空聯合作戰」「北部反登陸作戰」「南部反登陸作戰」以及「中部聯合反空(機)降作戰」4個課目。其中,6月7日在清泉崗基地進行的「中部聯合反空(機)降作戰」是此階段演練的重點內容。在此之前,台軍已於4月30日~5月4日完成了「計算機輔助指揮所」兵棋推演階段的演練。

「漢光」演習是台軍層次最高、規模最大、課目設置最齊全、參演兵力最多、合成度最高的年度例行性綜合演習。自1984年台軍舉行「漢光1號」演習以來,每年舉行一次,按照演練內容的不同,由5個作戰區輪流主辦,通常區分為兵棋推演和實兵演練兩個部分。演習目的旨在檢驗台軍戰略構想和作戰指導,提升「三軍」遂行「聯合防衛作戰」的能力。

此次「漢光34號」演習,在演練構想的設計上沒有像以往那樣以2025年或未來的某個階段作為想定時間,而是以當前(2018年)解放軍已經開始發起進攻為背景展開。這一變化,反映了台軍希望「漢光」演習的想定構想能夠更加務實和貼近實際、演練內容能夠更具針對性和實戰性。

今年的演習,台軍還將構想中「取勝」的條件,由過去的「摧毀敵有生戰力」調整為「打擊敵任務目標,迫敵奪台任務失敗」。這表明在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日漸懸殊的情況下,台軍已清醒意識到自身沒有能力「抗擊敵登陸,殲滅敵有生力量」,只能利用各種手段「以拖待援」「以拖待變」,力爭堅守更長的時間,從而寄希望所謂「友軍」的干涉。

此外,以往的「漢光」演習,為配合台「國防部」「軍種司令部」的「視導校閱」,台軍每年在構想中都會設置部分公開展示的內容,並提前指定某一部隊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此舉被外界認為作秀成分遠遠大於演練的實際目的。而今年的演習,台「國防部」一改以往的做法,採取的是先圈選出數個擬「受閱」的部隊,演練開始後再由蔡英文進行隨機抽點,抽到的部隊進行重點演示。

在參演的力量上,「漢光34號」演習出動的兵力和武器裝備都多於往年。據台灣《自由時報》援引台軍官員的話稱,台軍方此次擴大軍演的規模,意在模擬和檢驗解放軍聯合「進犯」台島時,台軍現有的防衛作戰力量和後備動員能力能否滿足實際的需求。為此,台軍今年首次將一些科技公司的民用無人機及操作人員納入到演習序列,配合陸軍部隊演練聯合偵察行動。同時,還動員了相關民企和移動通信等單位,共同實施了重要設施的戰損搶修作業演練。

今年的「漢光」演習,台軍演練的指揮編組模式也打破了傳統慣例。以往的「漢光」軍演,台「國防部參謀本部」作為組織者,主要負責頒布演習訓令和演練的指導評價,不參與實際的指揮演練活動。但今年,台軍將「國防部參謀本部」機關與各參演部隊進行混合編組,直接參与演練的指揮與調控。

此外,在演習期間,台軍還打破了原有空軍、海軍、作戰區、防衛部、地區指揮部的編組模式,將參演的作戰力量統一改稱為「聯合部隊」。台「國防部」稱,台軍此舉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與美軍指揮體制接軌,適應未來聯合作戰的要求。

在演練課題的設置上,「漢光34號」演習充分體現了蔡英文當局提出的新戰略構想和作戰指導。多年來,台灣根據國際形勢、兩岸關係以及島內局勢的不斷變化,多次調整了戰略構想。陳水扁時期,台灣先後提出了「先制反制」「決戰境外」的戰略構想,台軍作戰指導強調「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攻勢行動被放在了首位。馬英九上台後,隨著兩岸關係的不斷緩和,台灣的戰略構想由「決戰境外」調整為「決戰本土」,台軍作戰指導也隨之變為了「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更加強調「防衛作戰」的能力。

蔡英文上台後明確提出,台軍未來首要的核心任務仍是要具備「有效嚇阻」與「防衛作戰」的能力。因此,在蔡英文的授意下,2017年3月16日,台時任「國防部長」馮世寬在「四年期防務總檢討」中明確提出了「重層嚇阻」的新戰略構想,其核心內容是力求「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台灣戰略構想的立足點較馬英九時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將強化防禦與有限反擊置於了同等的地位。

為配合「重層嚇阻」戰略構想的實施,2017年12月26日,蔡英文當局又發布了所謂的「國防報告書」,進一步提出了「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具體作戰指導。此次「漢光34號」演習所演練的「聯合反封鎖」、 「聯合抗登陸」、「聯合反空(機)降」、淡水河防護以及攔截巡航導彈等一系列內容,都是貫徹這一戰略構想和作戰指導的具體表現。

此外,在演練的內容上,今年的「漢光」演習還十分重視體現「非對稱」作戰思想。馬英九執政時期,根據兩岸軍事力量對比懸殊的實際,台軍提出了要全力打造一支「小而精、小而強」精銳部隊的目標,以實現「以小搏大,以弱勝強」的作戰目的。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台軍提出了「非對稱」的作戰概念,其實質是強調在未來的作戰中,運用多種手段,將戰力進行靈活組合,最大限度地打擊和消耗敵人,達到「全局以低抗高、局部揚長擊短」,最終形成有利於己方的作戰態勢。並在2009年版的《四年期防務總檢討》中,對「非對稱」作戰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

蔡英文上台後,繼承了馬英九時期的「非對稱」作戰思想,明確提出要充分藉助台灣在信息和高新材料等技術領域處於亞洲領先地位的優勢,拓展「非對稱」作戰樣式、提升「非對稱」作戰能力。在去年的「漢光33號」演習中,為體現「非對稱」作戰樣式,被台軍看作「航母殺手」的「沱江」艦就首次參加了「漢光」演習。

「漢光34號」演習之前,台防務部門就明確提出,台軍演訓活動要擯棄過去那種「對抗的消耗戰思維」,重視體現「非對稱」的創新思維。為此,今年的演練中,台軍在島上重要地段,設置了大量「充氣戰機」「充氣戰車」「充氣飛彈發射車」及「充氣陣地」等假目標和模擬設施,以此作為誘餌吸引對方的攻擊,避免主戰裝備和重要軍事設施過早受損,保存積蓄己方戰力,形成局部和整體優勢用於決勝階段,以檢驗「非對稱」作戰能力。

今年的「漢光」演習,台軍雖然在演練的籌劃設計、組織實施等方面「絞盡腦汁、費盡心思」,但事與願違,從「漢光34號」預演階段開始演習就狀況頻出。在反空(機)降課目預演時,台傘兵因降落傘纏繞未能打開墜地身受重傷。實兵演練階段首日,台空軍花蓮基地一架F-16戰鬥機模擬攻擊任務時撞山墜毀,飛行員不幸身亡。回顧歷年的「漢光」演習,台軍導彈誤射,傷人、亡人、武器裝備損壞報廢的事故屢見不鮮。台灣民眾對台軍的現狀提出了普遍的質疑。

「漢光」演習中出現的這些情況看似偶然,但卻充分暴露出台軍在日常訓練、管理、裝備維護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近年來,台軍每年都要「煞費苦心」地組織眾多演訓活動。按常理應該對提升戰力起到促進作用。可事實並非如此,台軍演習不但沒有達成預期效果,反而經常是自揭其短。台灣一位退役軍官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台軍內部軍紀渙散、訓練時間嚴重不足,專業素質低下,這些問題已不是「傷及四肢」,而是已經「深入內臟」。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台軍哪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當前,在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日漸懸殊的情況下,台軍想藉助「漢光」演習提升戰力,實現「以武拒統」的圖謀,只能是螳臂當車,死路一條,蔡英文當局少做無用功,順應民心大勢,改善兩岸關係才是唯一的選擇。

(作者:張玥 張宏偉 單位: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青報深度 的精彩文章:

網路空間軍備競賽正愈演愈烈

TAG:中青報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