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電視劇以「八王議政」鬧劇,吊打雍正帝,原來忽視清朝皇家一傳統

電視劇以「八王議政」鬧劇,吊打雍正帝,原來忽視清朝皇家一傳統

向敬之

電視劇《雍正王朝》臨近尾聲,弄出了一場所謂八王議政的鬧劇,險將雍正逼進了下台的死胡同。

那場景,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以廉親王允禩為首的反對黨陣營,串通關外四旗主鐵帽子王爺率兵進京整頓旗務,準備聯手恢復所謂清初的八王議政。

八王議政,顧名思義,就是帝王之下的八旗旗主聯席會議,可以決策一切國家要務,制衡和對抗大汗,或者皇上。

王公大臣議政,清朝確實有這個傳統。

從努爾哈赤建國之初的四大貝勒、五大臣,到天命七年三月推行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這是氏族社會軍事民主制的一個表現。大汗專制卻不能獨裁,諸貝勒大臣相互牽制和監督,在一定程度了威脅了汗權。努爾哈赤曾經兩次試圖擇立儲君,卻因以四大貝勒為首的議政會議抵制,而皆以失敗告終。

皇太極以弱勢的旗主,得到三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的擁立,最初「五年所凡國人朝見,上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受」(《清太宗實錄》卷十),受禮聽政,共決朝政。皇太極在即位當月,設置八固山額真,總理本旗軍政事務,「入則贊襄廟謨,出則辦理國事」(《清太宗實錄》卷一),又設立了兩班十六大臣三十二人,或佐理國政,或出兵駐防,進一步分割各旗主的權勢。

電視劇以「八王議政」鬧劇,吊打雍正帝,原來忽視清朝皇家一傳統

《孝庄秘史》中的四大貝勒皇太極(右二)、代善(右一)與阿敏(左一)、莽古爾泰

多爾袞以睿親王之尊攝政,代行皇權,卻不斷地強迫順治帝晉封其為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實質上就是要凌駕於諸王貝勒之上,而對旗主們的權勢進行打壓和削弱。

順治親政後,首崇滿洲,將多爾袞所統的正白旗,改為皇帝親領,與原來努爾哈赤、皇太極傳承皇帝親率的兩黃旗,一同成為了直屬皇帝的上三旗。

順治以降,八旗有了上三旗與下五旗之分。

皇帝是八旗共主,更是上三旗的唯一旗主。

康熙初期,兩黃旗大臣因多爾袞留下的宿怨,打壓蘇克薩哈為代表的正白旗。這是上三旗的窩裡斗。少年天子康熙帝,在旗屬關係上,仍是他們共同的旗主。

雍正繼承了康熙的皇位,也繼承了他的上三旗。

八旗旗主,雍正帝一人佔三。

王公貝勒可以奉命辦理上三旗滿洲、蒙古、漢軍事務。雍正十七弟允禮,是他奪嫡的支持者之一,對他盡心儘力、敬畏謹慎,不但爵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而且命管理正黃旗滿洲事務,就是出任正黃旗的滿洲都統。

電視劇以「八王議政」鬧劇,吊打雍正帝,原來忽視清朝皇家一傳統

《甄嬛傳》陳建斌版雍正和李學東版允禮

用皇室近親管理旗務,始於康熙後期。康熙帝為了進一步牽掣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積極任命年長的皇子管理旗務,參與國政,組成了一個特殊的中樞權力機構。深得康熙信任的老十二允裪,雖然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宮斗,但他因被康熙帝交與啟蒙老師蘇麻喇姑撫養,命總管內務府,同時辦理上三旗之一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事務。雍正即位後,總是以他辦事不謹慎、禮數出紕漏,擬罪奪爵,將其一降再降,降為奉恩鎮國公,直至雍正八年五月才恢復他的郡王爵。

允裪之所以遭受雍正連連打擊,一是他可能為雍正的假想敵,二是他或為允禩的同情者。

雍正上台之初,政治環境並不穩定,朝中反對者多,下五旗中旗下屬人與旗主的隸屬關係依然存在。他們其中有不少人與反對黨領袖允禩往來密切。

但是,上三旗是絕不會讓別人染指的,即便是奉命辦理旗務的,也只是一個高級經理人。如此局面,哪還有什麼允禩、允禟、允?、允祥各領一旗,所謂簡親王勒布、東親王永信、果親王誠諾、睿親王都羅各主一旗?

雍正自然歸屬的上三旗,也被他們分割了。

允禩等強制推行八王議政。這是赤裸裸的逼宮。

電視劇以「八王議政」鬧劇,吊打雍正帝,原來忽視清朝皇家一傳統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的鬧劇

老態龍鐘的張廷玉據理力爭,有心救主,無力破局。心有餘而力不足。

若不是老十三拼了最後一口氣,力挽狂瀾,說不定被藝術創作者穿越架空的雍正,就提前收場了。

這,充分說明了雍正即位之初,雖有隆科多、年羹堯等人於內於外的保駕護航,還是不能保證康雍交替的政治環境穩定。

當然,在他初登大寶,感到形形色色的威脅時,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打擊朋黨,進一步削弱下五旗旗主王爺的特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雍正王朝》一場關鍵戲,康熙怒懟十分鐘,卻留下六大遺憾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