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梁山108將,結局最慘的不是宋江盧俊義林沖李逵,而是魯智深

梁山108將,結局最慘的不是宋江盧俊義林沖李逵,而是魯智深

說起梁山好漢的悲慘結局,大多數人想起那些戰死沙場的好漢,還有被奸臣毒死的宋江盧俊義,還有被宋江毒死的李逵,自殺的吳用和花榮,還有被病痛折磨而死的林沖,但魯智深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得到了善終,但仔細推敲一下原著,發現魯智深的結局幾乎是108將中最慘的。我可不是胡說,有依據的。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先明確三個問題:一、魯智深是什麼樣的人?二、魯智深最嚮往什麼樣的生活?三、他最對自己百年之後最基本的要求是什麼?

魯智深

先看第一個問題,魯智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央視水滸中主題歌中有一句「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能配得上這句歌詞的人只有魯智深,大家可以挨個把林沖、武松、李逵等人來對比一下,林沖的妻子被高衙內調戲,該不該出手,該,但他一 想高俅是他領導,馬上就軟了,不配!武松殺小道童,殺鴛鴦樓上那些馬夫、丫鬟,醉打孔亮,明顯是不該出手時也出手了,也不配。李逵因吃霸王餐,人家攔他要錢,他竟然一斧把人家韓伯龍劈了,殺小衙內、殺扈三娘一家,甚至還想暗殺羅真人,更不配。其他不一一對比了,基本上都配不上這句歌詞。那就說明魯智深是個大俠加好漢,他做一件事先想的是這件事誰做錯了,他就懲罰誰、反對誰,他很正義,很單純,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的心計,他是一個和尚,但不守清規戒律,年輕時還推倒過大佛像,說明他心中不信佛,也不喜歡佛。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文殊院

關鍵一句話:一個不信佛的人,臨死前不知圓寂是什麼意思的人,最終被佛給硬是弄成「修成正果」,成了佛界的人,這結局好嗎?好比一個不喜歡某職業的人,他家長卻非讓他進入這個職業一直干到退休,他心情會好嗎?

魯智深:方臘是洒家捉的,不過也沒事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魯智深最嚮往什麼樣的生活?從全書主線看,魯智深希望自己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宋江提出招安,魯智深是反對的,他看透了官場的本質,堅決不當官。在捉住方臘後,宋江希望魯智深能還俗,好當官,魯智深反對,魯智深只想「尋個凈了去處(安靜的地方),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建議他當個名寺之首,魯智深還是不當,說:「都不要,再多也無用。只得一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所以說魯智深最嚮往清靜、自由、沒有任何污濁的簡單生活。

打了一輩子仗,魯智深累了

魯智深嚮往的這種美好生活,他一天也沒過上,就匆匆地「修成正果」了。這個結局好嗎?別人說魯智深很幸福,是建立在別人的幸福觀上,別人認為成佛是幸福的,但魯智深從來沒渴望自己成佛,魯智深成佛是別人安排的,不是他內心嚮往的。

魯智深嚮往自由洒脫的生活

我們看最後一個問題:他最對自己百年之後最基本的要求是什麼?其實魯智深對宋江說的話中已經有了答案:「都不要,再多也無用。只得一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魯智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死後有個全屍,可這個要求還是沒能實現。最終魯智深的遺體被火化,在古代,主張厚葬入土為安,而遵循《孝經》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教義。宋太主趙匡胤有禁止火葬的詔書,所以在這個大背景中,魯智深不想火葬,是合情合理的。可最終自己最基本的願望也沒保住,這結局算好嗎?

林沖灑淚送魯智深

今日一悟:綜上所述,魯智深沒成為最想做的人,沒有過上自己嚮往的日子,沒保住自己的最基本的願望,這樣的結局非常慘,比宋江他們更慘,因為宋江雖死,但有個全屍,官府和民間都敬他,這是宋江想要的結果,只是死得略早了幾年罷了。李逵吳用花榮等人的理想就是活著給宋江當小弟,死後也和宋江在一起,這才是生死一處,最終這個願望也實現了。再看林沖,最後不想見高俅,沒見著吧,他願意和魯智深在一起,實現了吧?還有武松陪他渡過最後的半年時間,結局也不錯。其他戰死沙場的,也基本上有所收穫,得到了名聲,為子孫後代打下了好基礎,他們既然願望上戰場,其實就有戰死沙場的準備,也能認可為國捐軀這個結果。所以他們不算最慘,魯智深所謂好的結果是別人用各自的幸福觀來衡量魯智深的,如果讓魯智深自己選,肯定不會選這個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呆萌望古鏡 的精彩文章:

他既壞過江湖規矩,又救過宋江吳用林沖等好漢,姓名暗示梁山命運

TAG:呆萌望古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