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市場的需求讓這種動物行將滅絕,但盜捕與走私還有別的成因

中國市場的需求讓這種動物行將滅絕,但盜捕與走私還有別的成因

中國市場的需求讓這種動物行將滅絕,但盜捕與走私還有別的成因

去年京東宣布銷售澳洲藍鰭金槍魚,招致輿論聲討,因為這種南方藍鰭金槍魚處於「極危」狀態,「比大熊貓還珍貴」,即便如此,當時全世界仍有每年一萬多噸的捕撈配額。

而一種真正的「海中熊貓」要比南方藍鰭金槍魚稀有得多,那就是只棲息於墨西哥西部狹長的加利福尼亞灣(Gulf of California)中的小頭鼠海豚(vaquita)。據估計,到去年,這種海豚在全世界只剩下16 頭。

中國市場的需求讓這種動物行將滅絕,但盜捕與走私還有別的成因

身長約 1.5 米的小頭鼠海豚是世界上最小的鯨類動物,也是世界上現存的 129 種海洋哺乳動物中最瀕危的物種。它最鮮明的外形特徵除了小巧,還有兩圈黑色的眼暈,讓它不僅稀有狀況與熊貓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看起來也像熊貓。據科學家估計,在 1997 年,加利福尼亞灣里還有約 600 頭小頭鼠海豚,十年後只剩下 250 頭,此後進一步下降。

人為原因導致小頭鼠海豚進入極度瀕危狀態,但這並非由於這種海洋哺乳動物有什麼特殊的經濟價值讓偷獵分子覬覦。它的悲劇主要來自於墨西哥漁民用刺網捕撈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totoaba)和其他海產時造成的「誤傷」——它們被漁民們使用的刺網纏住,窒息或受傷而死。

「連累」了小頭鼠海豚的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同樣處於「極危」狀態。人們對它大肆捕撈是為了它的魚鰾。魚鰾在被晒乾之後,被賣到中國大陸和香港,在市場上被稱作「花膠」,被認為具有滋補作用,售價可達每公斤數十萬元。巨大的利益讓非法捕撈和走私大行其道。

據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介紹,傳統上,花膠由中國特有的黃唇魚(Bahaba taipingensis)魚鰾製成,因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的鰾管與黃唇魚的相似,20 世紀初,定居太平洋東岸的華人開始將之開發為黃唇魚鰾的替代品。

能在網上查詢到的最近一次被破獲的走私案件是 2018 年 1 月 21 日,兩名旅客攜帶 28 公斤、價值約 450 萬港元的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花膠試圖進入香港。2 月,兩人分別被判 14 個星期和 10 個星期監禁。

此外,2017 年 1 月 9 日,廣州市啟動了「打擊非法經營利用黃唇魚及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專項執法行動」,是我國首次開展針對這兩種魚類的非法花膠貿易的專項行動。

這不再僅僅是「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而且是沒有「連帶傷害」。

而為了避免誤傷小頭鼠海豚,墨西哥政府多年來一直在開發和推廣對小頭鼠海豚安全的拖網,但是其捕撈效果遠遜於刺網,不被漁民親睞。2015 年,墨西哥政府禁止了漁民使用刺網捕撈,同時向他們發放貨幣補償,但是補償額度過低,甚至達不到漁民有時一天的捕撈收入。此後,政府又進一步禁止漁民捕撈無鰾石首魚(corvina),以免他們以此為掩護捕撈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這造成了漁民與執法人員的激烈衝突。

中國市場的需求讓這種動物行將滅絕,但盜捕與走私還有別的成因

與此同時,據美國非營利新聞機構「食品與環境報道網路」(FERN)最近的一篇報道,一些來自歐美的民間環保「治安團」(vigilante)也來到加利福尼亞州灣,在墨西哥法律框架之外阻止當地漁民開展非法捕撈,使兩者之間發生衝突。這與電影《海豚灣》中西方動物保護主義與日本漁民之間的對立有共同之處。

文章指出,生態保護行動必須把當地居民也看作當地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不能無視他們的權益。非法捕撈、盜獵與走私往往是貧困的結果。而加利福尼亞灣沿岸的墨西哥漁民的貧困,來自當年美國在上游建造包括胡佛大壩在內的多座水壩、開鑿運河,讓科羅拉多河到墨西哥境內就趨於乾涸,制約了當地的漁業經濟。

文章認為,最有效的生態保護方案,是能夠與當地居民開展磋商,能與當地文化相結合的方案。在一些地區,這些方案已經成功促使漁民已經放棄刺網,轉而使用對鼠海豚安全的漁網。

題圖來自: 墨西哥環境與自然資源部的 flickr 帳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過去教堂常用的彩繪玻璃,現在成了時髦的設計元素|這個設計了不起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