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漢《銀雀山漢簡》,不求工而自工,真乃大趣之美

西漢《銀雀山漢簡》,不求工而自工,真乃大趣之美

銀雀山漢簡, 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一號漢墓里,發現出大批西漢竹簡,其中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竹簡,據考證,該批竹簡年代大約在漢武帝初年。

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上9字以下簡稱《簡》,為古書之抄寫本,所用字體為古隸,我們可以把秦隸和西漢早期的隸書分別稱為古隸和分書兩種。古隸由篆而簡變,用筆自然隨和,波磔雖具,但篆味十足;分書則波勢挑法具備,用筆謹嚴,講究章法,結體扁闊。

《簡》明顯的和秦簡有共通之處,可以說是一家眷屬。《簡》用筆多用方筆,行筆提按明顯,且用筆逆入平出,起處實,收處虛,但圓筆也隨處可見,且圓轉隨意,自得其宜,加之以波磔,故而《簡》之書法線條變化大,粗細、條短、方圓、遲速、疏密、巧拙、伸縮等相互為用。

在結體上,雖很多字形與篆書相合,但它對篆書進行了大膽地加工和減省。在篆書縱勢的基礎上,變成了大多數的橫勢。而且字形的長短大小不拘一格,這樣《簡》的書法,率意之中不失法度,古拙樸厚之中真氣流動,不求工而自工,具有一種大趣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墨匠心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真草千字文》,兩體中規疊鉅,意在示人以法

TAG:水墨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