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讀懂古人8句話,做一個「會說話」之人

讀懂古人8句話,做一個「會說話」之人

讀懂古人8句話,做一個「會說話」之人

1、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論語》

侍奉在君子旁邊陪他說話,要注意避免犯三種過失:還沒有問到你的時候就說話,這是急躁;問到你的時候卻不說,這叫隱瞞;不看君子的臉色而貿然說話,這是瞎子。

「三愆」的學問是很實用的談話修養。不僅適合跟君子談話,幾乎所有的談話都適用。沒輪到你講話時,你搶著說,這就犯了「躁」的毛病,這種情況在談話時最常見。須說話時,就該大大方方地講清楚,藏著掖著,反倒不好。不注意看情勢說話的人,說好聽些叫做昏聵,講直白點,即睜眼瞎一個。

說話要謹記「三愆」之道,既不能早,也不能晚,既不能多講,也不能不講。即要恰到好處,拿捏好分寸,也要把握好火候,做到既不躁又不隱也不瞽。古今言談雖有別,但說錯了話便會得罪人,這道理從來未變。牢記 「三愆」,既利於我們在交際中避免失言,亦讓人學會審時度勢,在恰當的時間點說話,讓小言談獲大成效。

讀懂古人8句話,做一個「會說話」之人

2、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禮記》

說話必須首先要體現誠信,行為一定要持中端正。

開口說話,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但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似乎就不那麼容易了。

《論語·衛靈公》記載:「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只有言而有信,言行一致,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如果獲得他人的信任,那麼即使是在蠻荒陌生的地方也會行得通;如果說話不忠誠信實,行為不恭敬實在,就是在本鄉本土,也處處受阻。信用是一個人內心真誠的外在標誌,也是成大事者必須堅守的重要品質。

讀懂古人8句話,做一個「會說話」之人

3. 君子約言,小人先言。——《禮記》

有德行的人謹慎說話,注重干實事,說到做到;品德低下的人妄言妄語,搶先說大話,說到做不到。

人們常說「小人話雜而虛,君子話簡而實」,老子也說「輕諾必寡信」,他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辯,辯言不善」。巧辯和飾美會傷害言語的真實和誠信,不是正道所為。。「實幹勝於雄辯」,任何真理都不是由論辯和互相詰難而生的,欲要達到目標和求知,就要做到實幹,就如詞人陸遊所說:「絕知此事要躬行」,有志之人要謹記於心。

4、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菜根譚》

十句話里說對九句,也不一定有人稱讚你,但是如果你說錯了一句,就會被別人指責。十次謀劃有九次成功也不一定能得到獎勵,但是一旦有一次失敗,埋怨責備就會接踵而來。

俗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一個人如果事情做得好,超過大家的平均水平很多,就容易招人嫉恨,一旦失利一次,很容易就會被落井下石。所以,對於一件事,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千萬不要亂說。一旦被揪住錯誤,功勞就會被掩蓋過去,失誤會被無限放大,很容易遭到冷遇。

因此古人常說,君子「謹言慎行」。不要夸夸其談,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見識,胡編亂造,不然很容易遭受禍患。遇到棘手的事情,不妨冷靜思考,深思熟慮後再一語中的。

讀懂古人8句話,做一個「會說話」之人

5、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

古人不輕易說話,是因為以不能身體力行為可恥。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一個人言語過多,就會有不能兌現之言,反而喪失了信用,是「巧言亂德」或自取恥辱;要想成就做人的誠信,還是不空言為好。

孔子曾對學生說:「予欲無言」,表示他準備不再說話了。老師不說話怎麼教育學生呢?孔子解釋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天什麼話都不說,但春夏秋冬依次更替,沒有紊亂和差失,這才是一種高度的誠信品格。孔子一再強調:「巧言令色,鮮矣仁。」甘美悅人之言,很少出於仁德之人。

讀懂古人8句話,做一個「會說話」之人

6、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周易》

有德之人,自知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講話;急躁之人,急於自售,所以話說得多。禍從口出,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能說,否則禍患就會降臨。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謀害自己,常吩咐侍衛們說:「我夢中好殺人,凡是我睡著的時候,你們切勿靠近我!」有一個晚上曹操在帳中睡覺,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為他覆蓋。曹操立即跳起來拔劍把他殺了,然後繼續上床睡覺。

半夜起來的時候,假裝吃驚的問:「是誰殺了我的侍衛?」大家都以實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在夢中殺人,惟有楊修知道了他的意圖,下葬時嘆惜的說:「不是丞相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呀!」曹操聽到後十分厭惡楊修。終於在「雞肋事件」中以擾亂軍心為由,殺了楊修。楊修就是「躁人之辭多」最好的例子。

讀懂古人8句話,做一個「會說話」之人

7、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道德經》

那些輕易發出的諾言,必定很少有能夠兌現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來往往會遭受很多的困難。

「輕諾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論你做什麼事情,都不要輕易許諾,一旦許諾了就要認真去做,千萬不能失信於人。

老子的這句話在這裡可以從兩面來解讀:一是一個人輕易承諾,那麼也許他是一種缺少誠心的承諾,這種承諾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個人輕易承諾,別人看到他不能實現承諾,那麼也會對他失去信任了。

老子的大智大慧,對於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輕易許諾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說這話的目的一方面是告誡我們不要聽信花言巧語,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守信用,重諾言,不做言而無信的輕薄之徒。

8、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齊物論》

最有智慧的人,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

言與行是人主體活動的兩種方式,而語言又是與人溝通交流的最直接方法。對於說話,《莊子·齊物論》中還有一句「大辯不言」,其意說的是真正有才、善於辯論的人,並不會通過多說話以顯示自己。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利刃用糜套以藏鋒,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不會讓自己思想的深度被過多的饒舌所遮蔽。所以,如果開口有的時候是一種機智,那麼適時地選擇沉默則是一種更具睿意的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孔子網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高貴,是心裡裝著別人!
有時放棄,不是屈服!

TAG:中國孔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