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掌握15項技巧,親子關係大躍進!

掌握15項技巧,親子關係大躍進!

現代爸媽對於「親子關係」都十分在乎,卻又往往無法掌握正確的觀念及要領,不是太過保護,就是過於放任。到底該如何增進親子關係嗎?小編將介紹一些簡單的小技巧,讓您與寶寶的感情加溫!

PART 1觀念篇

親子關係影響大

親子關係如果不融洽,對寶寶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造成日後行為的偏差,專家表示,若爸媽對寶寶的態度冷淡,比較無法發展出良好的親子關係,倘若情況嚴重,將可能導致寶寶日後不願和人接觸,影響人際關係的建立。此外,現代爸媽大多因為忙於工作,沒有把握從小與寶寶培養良好親子關係和溝通管道的契機,等寶寶長大之後,才驚覺彼此的鴻溝愈來愈大,身為爸媽的人卻完全不懂孩子心中在想什麼,更談不上溝通了。

了解寶寶的成長

寶寶的成長發展有一定的進程,臨床心理師表示,爸媽應該主動去了解寶寶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及能力,才能知道哪些情況或行為是他無法做到,而不是他不做,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對寶寶產生誤解,同時能配合寶寶生理及心理發展所需,適時給予妥當的協助或指導,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會有不錯的幫助,更能減少親子衝突的發生。

Focus

從小感受到爸媽的關心

專家表示,若爸媽與寶寶能從小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與溝通管道,不僅不需要擔心孩子到青春期會有激烈的叛逆,甚至長大成人後,孩子都還是會樂於與爸媽分享生活上所發生的點點滴滴,由此可知,親子關係的好壞將會影響一生一世。然而,「想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爸媽若希望能參與或分享孩子的生活,首先就必須從小讓寶寶感受到爸媽的關心與重視,千萬不要以忙碌為由,忽略了培養親子關係的關鍵階段。

彈性管教有其必要

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爸媽不能以同樣的方法,依樣畫葫蘆去教養寶寶,即使是同一個家庭中的手足,其個性也可能截然不同,因此,爸媽的管教方式必須保有彈性,依據寶寶的特質,找出最適當的相處模式,如此才能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專家表示,寶寶的發展都是從「零」開始,爸媽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也是他最直接的學習對象,所以爸媽要切記,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寶寶有絕對的影響力,如果想讓寶寶學習好的行為,爸媽必須要先立下榜樣、身體力行才對。

掌握15項技巧,親子關係大躍進!

親子相處最忌諱的3種行為

1.施暴

根據研究發現,過往的重大創傷會影響潛意識,因此,爸媽與寶寶相處時絕對要避免施暴行為,否則不僅會對寶寶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使親子關係陷入危機,甚至寶寶長大後也有極大的機率從受虐者變成施暴者,成為有暴力傾向的父母。

2.溺愛

多爸媽誤以為良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對寶寶百依百順,無形中演變成溺愛,事實上,溺愛會讓寶寶的個性變得驕縱、不夠獨立,什麼事都仰仗別人完成,久而久之,當爸媽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時,反倒會引發嚴重的裂痕。

3.雜念

大多數爸媽都有這樣的經驗,若對著寶寶雜念,不僅寶寶根本不會專心聽爸媽說話的內容,甚至會有爸媽愈吼愈大聲,寶寶卻愈是「聽不見」的結果。提醒您,在與寶寶溝通時,應該直視他的眼睛,用簡單易懂的詞句告訴他,並且試著去了解寶寶的想法,而不應該是急於責備。

PART 2技巧篇

如何與寶寶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現代爸媽相當關心的課題。其實,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不難,建議您可參考以下的小技巧,不僅能讓寶寶更愛您,也有助於提升您和寶寶之間的親密互動。

1.哺喂母乳

對寶寶而言,吃喝拉撒睡可是生活大事,特別是當他還沒有語言表達能力或行為能力時,透過哺喂母乳的過程,一方面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藉由肌膚接觸,傳達親子間的情感,增進彼此的良好互動。

2.按摩

按摩是爸媽對寶寶愛的表現,透過按摩的過程,不僅可以健全寶寶腸胃功能、幫助排便、消除脹氣,還可以促進寶寶感覺統合的發展、穩定寶寶情緒。因此,想要增進親子關係,爸媽不妨多利用按摩,讓彼此之間有更多親密的肌膚接觸。

3.微笑

笑能釋放出善意,具有感染力,當別人對你微笑時,你也會自然流露出微笑以對,寶寶也不例外。爸媽若能經常給予充滿關愛的微笑,有助於寶寶感受到親和力、關愛與鼓勵,對增進親子關係有很不錯的幫助!

4.滿足需求

對寶寶來說,滿足其基本生理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當寶寶出現哭鬧、尿尿、便便等情況時,爸媽如果能馬上處理,就可讓寶寶立即獲得滿足,對他來說,這就是「愛」的表現,同樣有助於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

5.愛的親親

在爸媽溫柔的親親下醒來,寶寶比較不會有起床氣,而晚安吻更是能給寶寶有備受呵護的感覺,有助於一覺到天亮,如此一來,寶寶一天的開始與結束都能在充滿愛的情境下進行。游干桂老師表示,除了早安吻與晚安吻之外,對寶寶來說,親親代表著爸媽的愛與肯定,具有正向的意義,因此,爸媽平常不妨多給寶寶親親當成鼓勵。

6.傾聽

年幼的寶寶說起話來也許顛三倒四、不合邏輯,但寶寶願意和爸媽「分享」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當寶寶在說話時,爸媽應該全神貫注地聆聽,不僅能夠更了解寶寶的想法,也能讓寶寶覺得自己是被在乎、被重視的。

7.賞罰分明

當寶寶犯錯時,必須要有規則可循,所以爸媽要事先將賞罰說明清楚。劉培鈴臨床心理師表示,賞罰只是為了鼓勵或避免寶寶的某些行為,若條件太過嚴苛,寶寶根本無法達成,也就不會想去遵循規定,如此一來便失去了賞罰的意義;值得提醒的是,爸媽也要避免只記得責罰,而忘了該有的獎勵,才不會讓寶寶失去學習良好行為的契機。

8.尊重想法

寶寶雖然年紀小或不懂事,卻一樣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想法、意見。游干桂老師表示,爸媽如果希望培育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寶寶,就不該採取強迫式的態度,一味地要求寶寶接受爸媽的想法、觀念,否則很可能會引起更大的反彈,有損親子關係,建議當寶寶與爸媽意見相左時,可先試著了解寶寶的想法,並從中取得平衡處理。

9.擁抱

年紀愈小的寶寶,愈需要靠肢體的接觸來獲得肯定,臨床心理師表示,有時候爸媽一個溫暖的擁抱,比得上千言萬語,尤其當寶寶覺得害怕、委屈或受到驚嚇,只要爸媽一個擁抱,就可以平撫寶寶的情緒,使其獲得安全感,同時也能提升親子的緊密關係。

10.控制怒氣

由於寶寶年紀小,常做出讓人傷透腦筋的舉動,挑戰爸媽的極限,不過,當爸媽為了管教寶寶大發脾氣時,寶寶卻經常弄不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只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建議爸媽在遇到寶寶犯錯的情形時,可讓寶寶知道「我現在很生氣」,隨後就應該深呼吸或自我隔離,先讓自己平息怒火再處理,才能避免口不擇言或過度責罰。

11.適時的鼓勵與讚美

鼓勵與讚美可以讓寶寶覺得開心、充滿力量,因此,當寶寶在嘗試或探索任何事情,爸媽不妨給予適當的鼓舞,如果寶寶遇到困難時,也會因為擁有鼓勵的力量,努力去完成。游干桂老師表示,爸媽的認同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如果爸媽希望寶寶持續某種良好的行為,讚美絕對是最佳方法,既簡單又能產生不錯的效果。

12.避免食言

許多爸媽因為希望寶寶不要吵鬧,經常會用交換條件去允諾寶寶,例如:若是你聽話,待會就帶你出去玩。劉培鈴臨床心理師,如果爸媽對寶寶有所允諾,應該要說到做到,才不會導致寶寶對爸媽的話存疑,甚至產生不信任感,進而影響親子關係的建立。

13.陪寶寶玩

爸媽與寶寶相處的要點是「品質重於時間長短」,建議每天可撥出30~60分鐘,專心陪寶寶一起玩遊戲,即便只是將寶寶抱高高坐飛機,或是將寶寶放在背上玩騎馬,都能讓寶寶感受到爸媽的關注與愛,增進彼此的良好互動。

14.多給予耐心

「模仿學習」是寶寶發展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但有些爸媽因為缺乏耐心,會覺得寶寶礙手礙腳,進而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或言行。其實,寶寶的行為養成必須透過學習,如果爸媽可以多一些耐心,不僅能讓寶寶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效,對親子關係的提升也有極大幫助。

15.尊重寶寶的特質

寶寶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自我的特質與性格,爸媽應該以正面的態度去接納寶寶的特質,而不要一味與他人比較,以免對寶寶的心靈造成傷害。舉例來說,有些寶寶個性較羞怯,看到人不會主動打招呼,此時爸媽應該鼓勵寶寶用微笑打招呼,或適時告訴他人「我們家的寶貝比較害羞,不是故意不打招呼的」,避免他人誤解。

在成長過程中,所有的社會行為都是從「家」開始,因此,對於寶寶人格的塑造養成,爸媽可說是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所謂「良好」的親子關係,隨著寶寶成長,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定義,但最重要的是,應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培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婦小助理 的精彩文章:

寶寶總愛揉眼睛?是困了嗎?

TAG:孕婦小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