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一篇編輯&譯者的碎碎念,沒有雷同,沒有巧合

這是一篇編輯&譯者的碎碎念,沒有雷同,沒有巧合

在試圖探究為何《蘿西與蘋果酒》在我的生命中是那麼有影響力、那麼具有改變人生的作用、那麼令我敬佩和喜愛之後,我最終得到了結論:這是一部有著偉大智慧的書。

——麥克·莫波格

首先聲明,這是一篇編輯&譯者的碎碎念,沒有雷同,沒有巧合。

作為策劃編輯和譯者,為《蘿西與蘋果酒》撰寫一篇情真意切的書評,自然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然而事實上,面對這樣一部風靡全英、暢銷50多年、被公認為20世紀文學經典、至今仍為世界各國讀者所喜愛的佳作,寫作這件事也有著不小的壓力(對你沒看錯,筆者已經像得了「產後抑鬱」一般躺平很久了,啊喂好沒用!)

決定出版並翻譯這本書的想法,實際上是種「偶然中的必然」。最初在某知名電商網站上,它的原版幾次三番地跳出到眼前。首次見到英文版的幾種封面(因為有很多種版本),只覺得純正的英式田園畫風撲面而來,復古氣息之中還帶著些許俏皮靈動,不僅大為感慨「天啊,真好看,好想買一本!」;而當它第二次、第三次不停出現時,我便認為這其中一定有著某種緣分的驅使。果然,在全方位了解過後,几絲幸福的感覺在心中油然而生:那籠罩在戰爭殘雲下、夢中的故鄉山谷,遙遠卻又異常清晰的童年,淳樸村落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少年青澀的情愫……那裡有一個已然逝去、不復存在的純凈時代,看上去美而殘忍,僅僅是小小的一個村莊,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瞬間,就彷彿已然概括了人間萬象。其實眺望古今中外,書寫同類主題的作品似乎並不少見,然而達到《蘿西與蘋果酒》這樣高度的卻是鳳毛麟角:情懷深沉濃厚,風格純真輕靈,文筆如詩如畫,情感充沛真摯,雖然書寫舊日往事,卻絲毫沒有沉重和負擔,讓你可以在任何一個夏日的午後、落葉的秋日、飄雪的清晨、浮香的春宵隨手拿起來翻閱,哪怕只品讀其中的隻言片語或一小個段落,就可以暫時從繁複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得到片刻心靈的洗禮,尋到一絲感動和幸福。在如今過快的生活節奏的傾軋下,在鋪天蓋地的功利性閱讀之後,在長時間的深入思考卻難尋答案的焦慮之際,我個人慢慢開始喜歡上了這一類作品——作為回憶錄,它的內容是真實的,傳遞出現實性的關懷,溫暖人心;而語言又好似工筆畫,對細節的描寫爐火純青,使人身臨其境,瀰漫著synesthesia之風。甚至不必再多說別的,只是這簡單的兩點,便足以讓閱讀成為一件賞心樂事。遂認定,這是一部值得用心出版的作品。

在歐美英語世界中,《蘿西與蘋果酒》無疑已經坐上了「經典」的寶座。1959年首次出版,僅在英國本土銷量即超600萬冊,50餘年以來持續長銷不衰,擁有全球70餘種版本,至今仍有新的語言版本問世;入選《衛報》「死前一定要讀的1000本小說」、《每日郵報》「100部不可不讀的文學作品」之列;成為英國電視台BBC、ITV以及各類劇院的「心頭好」,幾次三番被改編成同名電影、有聲書和舞台劇,最近一次電影改編是在2015年。更要緊的是,它一度「華麗」地登堂入室,成為英國中學生的課本必讀篇目,頻頻出現在「中考」試卷中,也躋身美國高中英文課的推薦讀物之間。為了驗證這些,我在今年特意前往英國的各大書店,赫然發現在各大連鎖書店的「自傳回憶錄」書架上,《蘿西與蘋果酒》都被陳設在「重點推薦」的位置上,並著重附上推薦語。

在幾大國外社交媒體和讀書評論網站上,「英語經典」「最喜愛的」是人們為之貼上的最普遍的標籤,對其可謂毫不吝惜讚美與喜愛之情。隨便摘取幾則評論:

閱讀《蘿西與蘋果酒》或許應該選擇合適的時間,像是一個朦朧的夏日午後,或是一個颳風的冬夜……或是在任何時間,真的,當外在世界的邊緣變得模糊之時,你將輕鬆隱沒於英國的鄉間。

今年我閱讀了很多好書,這本是最好的之一。

我竟然這麼久都沒發現它?一種徹底的閱讀享受。

誠實地說,我幾乎手不釋卷。

有意思的是,另有一些年輕的讀者也對它流露出些許恨意:

我男朋友就是因為這本書考砸了。

對於中考的失利,我個人層面謝謝洛瑞·李!

這種咬牙切齒的恨是多麼熟悉啊,簡直和我們上學時面對逢考必有、永遠躲不掉的名家名作的心情如出一轍!不過,這倒也從側面反映了英國教育官方對它經典地位的認可。而更有趣的是,從少年時代的初次閱讀,至人到中年的重新捧讀,中間倏然數十年過去,不少人對《蘿西與蘋果酒》的情感也發生了轉變,從一種「深惡痛絕」變成了「愛得深沉」。

無疑,《蘿西與蘋果酒》呈現的內容是多維度的,不同讀者喜歡它的原因也不盡相同。然而若是一定要找出些許共同之處,以下兩點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作者的回憶起始於一戰末年,年幼的洛瑞·李作為家中的八口人之一,同家人搬遷至風景如畫的科茨沃爾德山谷,在那裡度過了19歲以前的少年時光。在這片山谷的村落中,戰爭的陰雲仍未散去,人們遵照著一種延續了上千年的古老方式,有條不紊並悲喜交集地生活著。在這個世界裡,馬匹一小時八英里的速度就是行動的極限,教堂的鐘聲準時響起,村裡有著自成一體、區別於城市的行為規範,家家戶戶都有各自的故事,有人出走又有人歸來……那是一方閃爍著天真和童趣的天地,一個未被電氣化侵擾的自然田園,一個已經消逝的時代,雖然這一切發生在即將步入現代化時期的英國,卻同樣也曾經或正在發生於世界的各個角落。而這個世界裡的言語、景象、情感、命運又是那麼生動,彷彿在成長過程中、在身邊的家人、周圍的鄰居或路人身上都能看到影子。比如,那些在村中不脛而走的奇聞異事同兒時愛好聽到的各種鬼怪傳說是多麼相像,那些吵吵鬧鬧的兄弟們、喜歡漂亮衣服的女孩們、吹噓年輕時曾有多少愛慕者的母親、嚮往外面更大世界的「拓荒者」們、相濡以沫的老夫婦們……你甚至絲毫不會覺得他們與如今見到的人有什麼區別,甚至那些對話都是如此生動,令人感到似曾相識。就這樣,他們在洛瑞·李,或說是英式寫作特有的精細風格與詼諧腔調中再度鮮活地浮現。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關於「母親」的章節。作者的父親為了個人前途棄家出走,留下孑然一身的母親獨自養育家中的八個子女,其中有親生的,也有丈夫前任妻子留下的。每當母親思念父親,都會在深夜彈奏他們相處時最愛的歌曲。翻譯這段內容時,我特意找到這首歌曲,一邊留神傾聽,一邊下筆翻譯,竟然忍不住在悠揚的旋律中落淚(或者用洛瑞·李的口吻說:「有些羞恥地流下淚來。」);而當讀到洛瑞對母親的評價時,那種深沉的摯愛也令人格外感到震撼和動容(在英語文學中,這樣的評價真的是至高無上了)。無疑,這些情感已經打破了語言與地域的界限,傳達出人類所共有美好感受。

英國當代知名作家麥克·莫波格將《蘿西與蘋果酒》評價為對其人生影響深遠的作品,並在探究原因後得出結論:「這是一部有著偉大智慧的書。」那麼這種智慧體現在哪兒呢?將視線移到作者的故鄉,在英國美麗的科茨沃爾德山谷中,四季的節奏是分明的,夏季炎熱,冬天酷寒,郊遊和節慶活動在一年裡輪番上演,舉目四望是來自大自然的豐盛物產,人們晨起而作、日落歸家,一切都井然有序,依照穩定的規律運轉。洛瑞·李有著天才的筆法,他的文字像是纖細的畫筆,在細緻入微的刻畫背後,你可以看到人與社群的和諧關係,人與自然的相處模式,或說尤為重要的,人的歸屬本原問題。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電視,甚至還沒有通電的英國鄉村裡,人們對自身的生存環境有著強烈的歸屬感,他們歸屬於彼此互相熟識的社區,歸屬於舉頭是繁星、低頭有田園的大自然,歸屬於腳下結實的、觸手可及的土地,他們生活的地方,就是自己長大的地方。在心靈流離失所的時候,這一切或許讓讀者找到了某種慰藉。如今,當新的事物到來,原有的生活模式被流光溢彩的城市風光、智能時代所淹沒,你也依然清楚自己所歸何處嗎?

19歲時,洛瑞·李離開家鄉,出走到遠方,待到而立之年寫下《蘿西與蘋果酒》,回望並重溫年少時的故鄉往事。當他憑藉這一系列著作登頂英國文壇後,又在晚年悄然重回故里,回到童年時居住的鄉下科茨沃爾德。在那裡,他買了房子,永久地安頓下來,並致力於當地的生態保護事業。或許這就是他對於「歸屬」問題的答案。

嗯,到了最後,可能你還會忍不住想問,到底為什麼這本書叫「蘿西與蘋果酒」呢?

這便要留待你翻開書頁,自己去尋找答案了,一定有驚喜哦!

簡介:一戰末期,年幼的洛瑞?李隨家人定居在風景如畫的英國科茨沃爾德鄉間。而立之年,他用詩般優美、溫暖的文字重溫故鄉的童年往事,譜寫出一首經久不衰的英式田園牧歌。金色的火焰,少年的詩,蘿西的笑靨,未被電氣化侵擾的美麗村落,一代人失落的集體記憶……

/ 關於作者 /

洛瑞?李(1914——1997),英國著名作家、詩人、編劇,被譽為「英國首屈一指的作家」,榮獲大英帝國勳章、大西洋獎、作家協會遊歷獎、威廉?福伊爾詩歌獎、W.H.史密斯父子獎等,眾多作品被公認為英語世界備受喜愛的旅行書籍。其回憶錄代表作《蘿西與蘋果酒》(1959)、《當我在一個仲夏清晨出走》(1969)、《戰爭的一瞬間》(1991)合稱為「自傳三部曲」,成為長銷不衰的經典作品。

另著有四卷詩集:《太陽是我的紀念碑》《蠟燭生光》《掌中詩》《我層層衣裝的男人》,其他作品包括《獻冬日以玫瑰》《我無法停留太久》《兩個女人》等。2003年,洛瑞?李的手稿被收入大英博物館珍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電磁爐哪個牌子好 美的恆溫爐重新定義「火候」
中國文化令人著迷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