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有靜氣者,方能成大器

有靜氣者,方能成大器

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

致虛極,守靜篤

早在2500年前,幾乎和印度的聖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的同時,道家創始人老子觀察到芸芸萬物、生長發展、循環往複之道,由此提醒天下人,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中莫忘我們的根本初衷。

有靜氣者,方能成大器

只有回歸初衷,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安靜和諧,才意味著萬物與人類新的起點。「新的起點」意味著什麼?是指道家靜功的修鍊,我的神與氣即我的陰與陽,一陰一陽之謂道,然神與氣相隔,如何變為一體呢?老子告訴我們,氣生有時,什麼時間呢?虛極靜篤時。動從靜中來,不靜不能生動,有自無中生,非無何能生有?

有靜氣者,方能成大器

說一千道一萬,務將「靜觀」二字看重了,才能合成新的生命能量。只觀不靜,觀亦無用;只靜不觀,靜亦枉然。能靜能觀,名列上仙。

這才是「靜心」的深層含義。

修身養德,寧靜致遠

諸葛亮在寫給時年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說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需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在短短的幾句話中,諸葛亮三次提到「靜」字,而諸葛亮在此談論的是人生中最為根本的修身、養德、明志、成學的問題。由此可見,在諸葛武侯看來,「靜」對於人生修養是多麼的重要。

有靜氣者,方能成大器

而也正是憑著這種「致虛守靜」的長期修養和持續的歷練,諸葛亮才能未出茅廬而曉天下三分,才能位居漢相,功高至偉;才能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才能夠以非凡的智慧和高潔的人格而垂範千古。

排除干擾,靜心工作

炎炎夏日,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靜的狀態,實際上就是一種修鍊自我的狀態,是個人品性修養、意志磨礪與心理能量積累的過程。

中機創研發的智能區塊鏈計劃平台,通過AI智能精算,輔助分析工作內容;輕鬆拆解複雜項目,項目進度一目了然;根據工作類別、緊急程度,一項項攻破,自然而然工作時候就能靜下心來,天長日久,浮躁之氣就會越來越少,就能練成排除干擾、鬧中取靜的功夫,增強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定力,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有靜氣者,方能成大器

在工作中靜心,在工作中修行,這時考慮問題才能周詳,處理事情才能完善。也正如王陽明所勸誡的:放鬆你的心,使你充盈的「天理」立刻就會出現在眼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