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光比場景中高寬容度相機的使用新思路

大光比場景中高寬容度相機的使用新思路

風光攝影師經常會遇到大光比的場景,應對方式有很多,加灰漸變鏡、包圍曝光、HDR等等。然而,隨著相機感測器的寬容度越來越高,在某些場景,風光攝影師已經開始嘗試單張拍攝,保證高光不過曝的情況下提亮暗部。高寬容度的相機在提亮暗部時往往不會產生很多噪點,噪點也可以接受。然而,有時候為了得到極致畫質,那麼如何在單張拍攝的情況下得到低噪點且保留細節的提亮後的暗部?

照片噪點是每個攝影師都會碰到的問題,噪點產生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這些原因在這裡就不陳述了,網上隨便一搜都有。因此,如何將一張照片的噪點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或者是採用後期處理來減少噪點,就顯得非常重要。傳統的噪點處理方法我就不再做陳述,網上教程很多很多。

今天,我想介紹一種不一樣的方法:用高寬容度相機連續多張同參數曝光,然後用堆棧法降噪。

接下來以我在麴院風荷拍攝日出前的照片為例。

首先,必備的器材有2件:高寬容度相機和三腳架。我用的是5D4,可以算是佳能第一款高寬容度的相機,我採用了F11的光圈和ISO 100。然後,調整曝光參數,在保證高光不過曝的情況下以RAW格式連續拍攝8-10張。最後,導入LIGHTROOM和PHOTOSHOP進行後期處理。

這是處理前後的對比照片。

處理前(共8張同樣的RAW文件)

處理後

可以看出未處理前的照片天空細節豐富,而樹木、亭子、碼頭和部分水面曝光不夠,沒有細節。不過沒有關係,在LIGHTROOM里將曝光參數或者暗部參數拉高,暗部細節就全部回來了。當我們放大到100%看碼頭的細節時,雖然提亮暗部會增加噪點,但是5D4的表現已經很不錯,在LIGHTROOM里稍微調整下除噪參數,就會得到比較理想的結果。但是採用降噪軟體會降低圖片銳度,失去很多細節。於是我採用了多張堆棧降噪的方法。

LIGHTROOM基本調整

將其餘7張照片用同樣參數進行處理,然後以圖層形式導入PHOTOSHOP,對齊圖層,將8張照片轉換為「智能對象」,然後以堆棧模式取」平均值「。經過堆棧計算後,將照片放到到100%再看,降噪效果明顯,而碼頭、亭台、樹木和湖面水草的細節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將紅框處100%放大

單張降噪

堆棧「平均值」降噪

「平均值」堆棧計算後,照片會呈現出長時間曝光的效果,跟中灰濾鏡有著同樣的效果。當然,由於空中小鳥是運動物體,最後會出現很多重影,不過這些都可以很容易用PHOTOSHOP進行修補。比如左上角的柳條。當然,堆棧後的照片還只是半成品,還需要進行細節調整。

最後,總結下這種方法的優缺點:

? 優點:

1)省去前期包圍曝光,後期曝光合併的步驟。

2)降噪的同時保留更多細節。

3)相當於增加了相機的寬容度,有更大的後期空間。

? 缺點:

1)需要高寬容度相機。

2)運動物體會出現重影,需要後期修補。

3)如果暗部物體不靜止,此方法效果不佳。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石頭風光攝影 的精彩文章:

風光攝影中色彩的創造性應用

TAG:小石頭風光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