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公認的三國第一謀士,為什麼成就名氣卻最小?

他是公認的三國第一謀士,為什麼成就名氣卻最小?

原標題:他是公認的三國第一謀士,為什麼成就名氣卻最小?


今天再評三國第一謀士,已經沒人會提諸葛亮了。以現在的公論,這三個人呼聲最高:郭嘉、法正、賈詡。既然小編說名氣成就最小,那自然就是賈文和了。


郭嘉智謀高,法正謀略奇,這個小編也是承認的。但是在我看來,比起賈詡,前面二位還是差了一丟丟。原因就是他們的計策,多少都有些是兵行險著。而賈詡卻是基於敵我形勢、人性心態做出的綜合判斷,所出都是萬全之策。穩如一條老狗。

歷史上賈詡的事迹很多人都熟悉了,我們就簡單講點重要的:



賈詡


賈詡看出李傕郭汜多行不義必自斃,辭官離開。先投奔了名不見經傳的同鄉段煨。段煨對賈詡奉若上賓,賈詡卻看出段煨的恭敬,並非出於對其的信任,反而是猜忌戒備。他離開段煨,又投奔了張綉。張綉這個人武力很高,智力偏低,仁德還算不錯。對賈詡可謂言聽計從,賈詡也為他獻出三條妙計:

197年,曹操討伐張綉。張綉本是個自守之賊,沒有多大野心,並不是非跟曹操爭個你死我活不可。一番討價還價後率眾投降。但是曹操這個淫魔卻犯了兩個錯誤:先是強納張繡的嬸嬸,大了張綉一輩,讓他很不爽;又看到張綉部將胡車兒身材健碩,與其眉來眼去。賈詡獻策張綉,假裝部隊換防,突襲曹軍營地。這是曹操一生中所經歷最危險的一次慘敗,長子曹昂死於亂軍之中。如果曹昂不死,以後的太子肯定沒曹丕曹植什麼事。在獻策李傕郭汜之後,賈詡的毒計又一次改變了三國的走向。



張綉


198年,曹操為報大仇,再次南征張綉。結果仗還沒打,後院先起火。不得不引軍撤退。張綉要追擊,賈詡勸阻他,「不能追啊,追是一定要吃大虧的」。張綉不聽,結果被斷後的曹操擊敗。張綉灰頭土臉的回來,賈詡卻又對他說,「此時可以再去追擊,必勝」。要說張綉這個人確實也有一種天賦:像傻子一般對智者絕對信任。雖然這話他聽得糊裡糊塗,但也真就糊裡糊塗的又追了一次,大獲全勝。在我們眼裡,賈詡的這兩次判斷不但精準,簡直可算是莫名其妙。但是在他自己看來,卻是極其簡單明白: 曹操用兵如神。大軍撤退,怎麼可能不做準備。張綉這個時候衝上去,那是正撞了槍口。打敗一次追兵,曹操也難免會放鬆警惕,實在也料不到,張綉居然敢再追一次。


曹操


賈詡為張綉出的第三計,則是戰略而非軍略。當時袁紹與曹操的大戰一觸即發,各路諸侯也看得出,誰贏了誰就是北方霸主,要效忠就該在勝負未定之前。張綉自然是想投靠實力強大,又無怨無仇的袁紹。但賈詡卻說,投奔袁紹,他不會把我們放在眼裡。況且這廝終成不了大事,最後勝利的還是曹操。張綉聽了嚇了一跳:


「就算曹操會獲勝,咱們也不能去投奔他吧?好吧,就不說咱了,你也許可以,我去肯定不行啊。曹操與我仇深似海呀」


「將軍放心,曹操志在天下,我們又是在他危急關頭雪中送炭,為了做給別人看,也必然格外優待將軍」


張綉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這話他居然也敢信。多虧他碰上了賈詡。


曹操


這賈詡的智謀判斷,簡直比演義中的諸葛亮更要神機妙算。奇怪的是,賈詡投奔曹操後,格外備受賞識重用。為什麼沒有創下豐功偉績, 歷史上也不大為人所知呢?要知道他又不像法正、郭嘉、周瑜這些被天妒的英才,賈詡享年76呢。


這其實是賈詡的性格使然。 他根本就是一佛性的人。三國風雲之中,謀臣良將為出人頭地,都是良禽擇木而棲。他卻完全不挑,碰上誰投靠誰,離誰近依附誰。不論主子上不上得了檯面,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鐘。歸附曹操後,賈詡開始安安穩穩過他的小日子。不與人爭,也不與人深交。戰場之上,曹操問到他,他就說。不問他,他裝聾作啞。用我的計策固然好,不用我也沒情緒。曹植曹丕爭太子,他哪邊都不幫。誰來問都是幾句客套話。


賈詡


按賈詡的個性,根本就不想參與風雲詭譎的鬥爭。這些年他算計膩歪了,也看明白了。舒舒服服過一輩子不好嗎?他也確實做到了。你說這算不算性格缺陷?如果我們以英雄豪情的角度看三國這段歷史,這似乎是不思進取沒出息。可在那上下相疑之秋,人人爭名奪利,日日朝不保夕,個個腦袋別在褲襠里,最後又爭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呢?劉備曹操孫權名震天下、英雄蓋世,最後不還是三家歸晉。諸多名將謀臣,又有幾人可得善終?


這大概是賈詡在這亂世之中,所做出的最精準判斷,為自己獻的最高明計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奇論 的精彩文章:

此美女皇后,得不到皇上臨幸,每晚睡覺不關門,太監道出真實原因

TAG:影視奇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