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信息協同的內涵與基本概念

信息協同的內涵與基本概念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教授、著名物理學家哈肯( Hermann Haken)於1971年提出了「協同」的概念,並於1976年系統地論述了協同理論,主要研究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有物質或能量交換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自己內部協同作用,自發地出現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結構。

信息協同是指以信息為對象,多個信息源在規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按照統一的規則實現信息的有序流轉。與信息協同相關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信息提供方、信息需求方、信息協同節點、信息協同流程等。

(1) 信息提供方:提供信息的組織(或個人),信息協同流程的發起方。

(2) 信息需求方:獲取信息的組織(或個人),信息協同流程的接收方。

(3) 信息協同節點:位於信息組織(或個人)內部,實現與其他信息組織(或個人)之間的信息協同流程。在管理定位上相當於「傳達室」的功能,在技術層面一般表現為前置機的形式。

(4) 信息協同流程:每一類信息在信息提供方和信息需求方之間的共享對應一個信息協同流程,在業務和技術層面分別對應信息協同業務流程和信息協同技術流程。

信息協同的內涵與基本概念

與傳統城市運行中的信息獲取方式不同,智慧城市運行中的信息包含大量的物聯信息,來自於對城市中不同實體狀態和行為的實時感知,呈現出多源、異構、海量、實時、不間斷的顯著特徵。物聯信息正逐步取代傳統的業務信息,成為城市運行管理中信息流轉的主體。

物聯信息主要包括實時感知信息和物聯綜合信息兩類。

(1) 實時感知信息:指通過感知設備實時採集或讀取的信息,如自動氣象站溫度實時信息、消防車輛GPS實時信息等。

(2) 物聯綜合信息:指在智慧城市領域應用中通過匯總、分析等方式形成的綜合性信息,如某地區的天氣預報信息、某區域的危險化學品流向信息等。

物聯信息通過物聯信息元數據來描述具體的內容、質量、表示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數據集的其他特徵。物聯信息元數據由元數據實體和元數據元素組成,是實現物聯信息共享的核心部分。

物聯信息所涉及的實體統稱為物聯實體,主要包括感知設備、管理對象和感測網網關三類。

(1) 感知設備(sensing device):指能夠實時監測、感受、識別外界信息,並將獲取的信息傳遞給其他裝置的物理設備,如溫度感測器、數字攝像頭、衛星定位設備、射頻識別讀寫器等。

(2) 管理對象(managed object):指需要通過感知設備來進行輔助監管和監控的業務實體對象,主要包括地理實體、物品和證照三類。地理實體包括白然地理實體(如山川、河流、湖泊、土地等)和人工建造的地理實體(如建築、街道、公路、橋樑、雕塑、渠壩、場站等);物品包括除了地理實體之外可以移動的實體,如車輛、井蓋、感知設備、計算機等;證照包括由政府部分發放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證件,如身份證、營業執照等。

(3) 感測網網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gateway):指能夠將物聯感知設備採集的實時感知信息進行接人和處理,並按照規範規定的格式和內容打包後依託網路設施進行傳輸的一種設備。感測網網關通過用戶前置設備(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與物聯數據專網進行連接。

信息協同的內涵與基本概念

書名:多源信息協同——城市和區域級大數據的應用與演進

作者:賈曉豐, 梁鄭麗, 任錦鸞,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4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讓孩子分清「想要」和「需要」
自閉症的病因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