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粟裕曾授命率50萬大軍解放台灣,可惜因一件事遺憾終生

粟裕曾授命率50萬大軍解放台灣,可惜因一件事遺憾終生

原標題:粟裕曾授命率50萬大軍解放台灣,可惜因一件事遺憾終生


1949年初,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的軍隊已基本被肅清,第三野戰軍也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解放台灣。


1949年6月14日,毛主席專門電告粟裕:「請開始注意研究奪取台灣的問題,台灣是否有可能在較快的時間內奪取,用什麼方法奪取,有何辦法分化台灣敵軍,爭取一部分站在我們方面實行裡應外合,請著手研究,並將初步意見電告。


按照毛主席最初的想法,我軍將在秋季完成各種準備工作,冬季開始進攻。但是粟裕認為時間太緊,渡海作戰不同於內陸作戰,我軍還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尤其是缺少海軍與空軍的支援,困難太大,因此,建議將進攻計劃挪到下一年。


毛主席同意了,並任命蕭勁光為海軍司令,劉亞樓為空軍司令,抓緊時間組建新中國的海軍和空軍。


到了1950年初,毛主席又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就是美國杜魯門總統在1月5日發表聲明,不再支持台灣。這個消息的重要性太大了,我軍之所以忌憚渡海作戰,很大程度上就是擔心美軍的參與,畢竟在海軍和空軍力量上,雙方的實力相差太大。所以得知這個消息後,毛主席又加緊了解放台灣的步伐。


粟裕打仗以「敢於冒險」著稱,林彪都曾感概「他(粟裕)打的仗我都不敢下決心」,但這次解放台灣的戰役實在是干係太大,需要準備的東西也太多,所以粟裕又建議將攻台時間推遲到1951年,而且還向毛主席提出:為了確保勝利,請準備60億到70億斤糧食作軍糧,另加1億美元作軍費,購置武器,主要以飛機為主。


毛主席深知粟裕的才華和性格,他提出這樣的要求,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此經過開會討論後,批准以每年國家生產的糧食的十分之一來作為軍糧(當時糧食年產量為600億斤),同時將軍費增加到3億美元。


1950年2月,毛主席去蘇聯訪問時,還與蘇聯簽了兩份海軍裝備的訂單,總額達1.5億美元。同時,還從英國定購了兩艘巡洋艦、5艘護航驅逐艦、4艘掃雷艦。至4月23日,海軍總人數已達3.5萬人,各種艦艇92艘、艦炮309門、海岸炮122門。


空軍方面,也組建了第一支航空兵部隊,下轄2個殲擊機團、1個強擊機團、1個轟炸機團,各式轟炸機共80架;還組建了第一支空降部隊,下轄狙擊、坦克、迫擊炮、戰防炮等7個營和高射機槍、工兵、運輸、通信、偵察、警衛、汽車等7個連隊。


至於渡海登陸作戰的陸軍,粟裕提出以第三野戰軍的12個軍為班底,再從其他野戰軍抽調4個精銳軍,組成50萬人的部隊。


但可惜的是,因朝戰爆發,毛主席不得不把戰略重心轉移到北方,甚至希望由粟裕來統帥抗美援朝志願軍,因此解放台灣的計劃被迫暫停。


據粟裕的兒子粟戎生回憶,父親一直到去世,書房裡都掛著台灣的地圖。有一次,粟裕問兒子,知道為什麼我們的軍隊還叫「解放軍」,而不叫「國防軍」嗎?粟戎生搖了搖頭,粟裕沉默了一會兒,說:「因為台灣還沒有解放。

有趣味、有思維、有品位的「三味」歷史,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ashaohua1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朱武的才華遠勝吳用,卻不被宋江重用,只因犯了職場大忌
他是陳賡帳下四大猛將之一,卻經常被誤認為是陳賡本人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