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這個出軌橫行的時代,懷念這份牽手到白頭的愛情……

在這個出軌橫行的時代,懷念這份牽手到白頭的愛情……

作者|不一

琵琶語

 林海影視配樂精選

林海 

00:00/04:17


偶然聽到這首曲子,我想起兩個人。

有人說:世間最美好的愛情,都寫在王世襄和袁荃猷的臉上。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坦言他是自己一生最敬佩的人;

另一位大收藏家張伯駒說:王世襄是個天才;

學者張中行表示:此之謂天生的奇才,世間罕見者也;



01


然而生在這書香門第,王世襄從小卻不愛讀書,倒愛架鷹攜犬斗蛐蛐,摔跤捉獾養鴿子,玩些不入流的玩意,是出了名的「問題兒童」。即使考入了燕京大學文學院,也還會臂上架著大鷹或懷裡揣著蟈蟈到學校上課......

俗人好(hào)的東西,他玩;

文人好(hào)的東西,他也玩,詩詞、書法、繪畫無一不精,從燕京大學文學院畢業後,他又順利考入了燕京大學研究院,學中國古代繪畫,並完成了40萬字的碩士畢業論文——《中國畫論研究——先秦至宋》。

當時人們對這個不務正業的少年議論紛紛,有人羨慕,有人瞧不上,但無論外界如何評說,王世襄依然守著自己的世界,自得其樂。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袁荃猷進入了他的生活。

GIF

年輕時候的王世襄

年輕時的袁荃猷(後排右起第一位)

袁荃猷自小學習書法、繪畫和古琴,溫柔賢淑卻不迂腐,憑藉自己的才學考入了燕京大學,並結識了王世襄,兩個頗具才情的青年就這麼相戀了。

然而相戀不久,因為時局動蕩,北平淪陷,燕京停學。王世襄南下輾轉至川蜀,兩人不得不面對分離。離別前,他送給了袁荃猷一盆太平花。

分隔兩地,王世襄寫了很多信給袁荃猷,然而只收到兩封信,其中一封這樣寫道:

「你留下的太平花我天天澆水,活得很好,但願生活也能像這太平花。」

無需多言,寥寥數語已道盡深情與期待。

1945年,抗戰勝利,王世襄立刻從重慶回來,到了北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袁荃猷家看她,並將一對紅木圓盒送給了她。嵌在盒蓋上的火繪葫蘆片,是他親手做的,盒子裡面放著代表相思的紅豆。

袁荃猷說:這是我們的定情之物。

王世襄送給袁荃猷的紅木小圓盒

1945年10月底,王世襄回到北京;

1945年12月,王世襄和袁荃猷正式結為夫妻。

王世襄在《告荃猷》中寫道:「攜手登阜丘,疊石不能阻」,而在往後的日子,無論經歷怎樣如疊石一般的磨難,兩人始終不曾放棄彼此。

結髮與夫妻,恩愛兩不疑。

02

廖一梅說:這輩子,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袁荃猷無疑就是那個最了解王世襄的人。

新婚燕爾,本該是享受甜蜜的時候,王世襄卻忙著追回戰亂損失文物。1945年9月到1946年10月,王世襄為國家追迴文物共6批,總數有兩三千件之多。加上從日本追回的107箱善本書,數量當以萬計。

王世襄追回的戰國宴樂漁獵攻戰紋青銅壺

對於丈夫所做的一切,袁荃猷永遠在背後堅定的支持著。

一次袁荃猷讓王世襄去鼓樓商店買內衣,路過小古玩店,王世襄看到一尊藏傳米拉日巴像 ,就用買內衣的錢買回了這尊佛像。

回來後袁荃猷沒有半點埋怨,笑著道:「要是我也先把他請回來 ,內衣以後再說。」

1946年,王世襄兼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後又任故宮博物院陳列部主任,當故宮派他去故宮、加拿大考察時,袁荃猷正得了肺結核,醫生囑咐要在家修養一年,不得遠行。

看著擔心不已的王世襄,生病的袁荃猷卻寬慰丈夫,讓他不要擔心:「兩位老人家(指兩人的父親)也照顧得很好,你儘管放心去。」

然而在王世襄走後的第二天,袁荃猷卻在日記中寫道:

今日父親買一筐楊梅,於是大吃,可惜暢安已走(王世襄字暢安),念他。

再次分隔兩地,兩人只能通過書信交流。王世襄總會將在外所看所感寫給妻子看,而每次收到王世襄的來信,袁荃猷都會在日記里默默記下:

今接暢安去年十二月十三日、十二月十四日,各一信,並枯木龍吟琴照片兩張。大為高興,但願報一年平安。

昨夜炮響未能入眠。上午去寄信、買葯....接查君轉來暢安信,是12月28日之挂號。晚給暢安寫信。

真正的感情不會隨著異地而褪色,只會在歲月的沖刷下,越來越深刻。

03

「我的一生過得很幸福,因有荃荃相伴!」

袁荃猷喚丈夫暢安,王世襄喚妻子荃荃。

王世襄一生頭銜桂冠無數:書法家、火繪家、美食家、美術史家、中國古典音樂史家、文物鑒定家、民俗學家、收藏家、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可所有都比不上他自封的兩個字:「琴奴」

皆因袁荃猷喜歡彈琴,造詣極高,每每撫琴時,王世襄便在一旁聆聽,如痴如醉,久而久之,便自稱「琴奴」。

袁荃猷師從古琴大師管平湖習琴時,正缺少一張合適的琴案,王世襄特地去尋了一件明式黃花梨平頭案,在管平湖先生的指導下改製成琴案,供妻子彈琴使用。

後來王世襄又花費巨額,甚至抵押了母親的遺物,購得唐代「大聖遺音」古琴。並請了青銅器修復專家高英先生為它製作了銅套,請了法篆刻家金禹民先生便在銅套上鐫刻道:

「世襄荃猷,鬻書典釵,易此枯桐」

王世襄的前半生,可謂春風得意,恣意瀟洒,然而從1952年開始,他卻屢屢遭到命運的玩弄。

先是因為追回國寶的事情被猜疑審查,前前後後關了一年多;好不容易證明清白,卻被故宮一紙公函開除;隨後又經歷了抄家下放,牧牛、放鴨、養豬、種菜、插秧……什麼活都干過,什麼苦也吃過。

經歷種種不公苦難,王世襄的好友黃苗子曾說:「你懷裡的蟈蟈,都比你一生幸福溫暖」,但王世襄卻只輕描淡寫的表示:「我的一生過得很幸福,因有荃荃相伴!」

在遭遇下放和袁荃猷分離時,王世襄知道妻子擔心,親手製作了一個小掃帚寄給了她——敝帚自珍,儘管被棄之如敝帚,亦當自珍。

GIF

04

1973年,經歷了二十餘年風風雨雨的王世襄終於再次回到北京。

那個時候的他已年近花甲卻筆耕不輟,將半生所思所得所感寫文著書,包括蟋蟀、鴿子、大鷹、獾狗、摜交、烹飪、火繪、漆器、竹刻、明式傢具等等。

《髹飾錄解說》是對我國現存唯一的漆工古籍《髹飾錄》的注釋、講解;

《中國畫論研究》上起先秦,下迄清季,全覽中國畫論發展歷程;

《北京鴿哨》將民間工藝品鴿哨,作為專門的一種民間收藏來深刻研究,元元本本,細道其詳;

《談匏器》《說葫蘆》救活了我國這一獨有的傳統工藝,現在已有不少人從事生產;

《明式傢具研究》被譽為明式傢具的「聖經」,是中國古典傢具學術研究領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奠基之作;

《錦灰堆》彙集傢具、漆器、竹刻、工藝、則例、書畫、雕塑、樂舞、憶注、遊藝、飲食、雜稿等十二類,被譽為大俗大雅的奇書,也成為從事收藏和鑒賞者的必讀數目.....

啟功先生曾指出:他(王世襄)不但不曾喪志而是立志。他將古今典籍、前輩耆獻、民間藝師取得的和自己幾十年辛苦實踐相印證,寫出了這些已出版、未出版、即將出版的書。可以斷言,這一本本、一頁頁、一行行、一字字,無一不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註腳。

2003年,89歲的王世襄獲得荷蘭克勞斯親王基金會,用以表彰跨文化交流領域傑出成就的最高獎:沒有他,一部分中國文化還會處於被埋沒的狀態。

而在這一過程中,皆離不開袁荃猷背後的支持,為他繪製線稿,編輯校對。王世襄後來在書中寫道:

近半個世紀,共編撰出版近四十種書,其中每一種她(袁荃猷)都付出了精力和勞動....荃猷為我的明式傢具專著及論文繪製的線圖,總數幾達千幅....我曾延請工藝美院傢具系畢業的高材生及傢具廠家的繪圖師,但所繪均難符合要求。荃猷則竭盡全力,從頭學起,勉強承擔這一任務直到能完全達到要求。

《明式傢具研究》中所有插圖線稿,都是由袁荃猷繪製,從簡單到複雜,從入門到精通。

卡子花栽榫

衣架墩座結構

霸王棖結構

05

為了收藏,王世襄幾乎散盡家財,衚衕老宅里被各種珍貴傢具堆得滿滿當當,生活卻極其簡樸,但袁荃猷未曾有半句抱怨,而是怡然自得地和丈夫共享從傢具研究中得到的樂趣。

朋友郁風說道:

「說起袁大姐這位主婦真夠她為難的,家裡已經塞滿各種大小件不能碰的東西,她的吃喝穿戴日用東西東躲西藏無處放,而王世襄還在不斷折騰,時常帶回一些什麼。她常說累得腰酸背痛連個軟沙發椅都沒得坐(因為沙發無處放),家裡全是紅木硬板凳。但是我了解她的『抱怨』其實是驕傲和欣賞,而絕不是夫唱婦隨的忍讓。」

GIF

王世襄站在破舊的老宅前

袁荃猷繪出丈夫在老屋裡寫作的場景

1993年,王世襄將幾十年收集到的79件珍貴明式傢具入藏上海博物館,永久陳列,供人研究欣賞,一時讚譽無數,王世襄卻只表示:

荃猷有言,物之去留,不計其值,重要在有圓滿合理的歸宿。

晚年的兩人,攜手相伴,生活簡單卻溫暖。都說君子遠庖廚,在王世襄家中,卻是「荃猷遠庖廚」,王世襄烹飪也是一絕,他在圈內被稱為「烹調聖手」,為大美食家汪曾祺先生所推崇。

每天早上,他都會騎車去菜市場買菜,然後到賣早點的攤上裝滿一大漱口缸的熱豆漿,然後回家和袁荃猷共進早餐。不分冬夏,天天如此。

GIF

簡陋的老宅內,世襄與荃猷兩人在那方宋牧仲紫檀大畫案旁,共賞鴿哨佛像。

她撫琴,他傾聽;他吹哨,她聽音;她畫畫,他補詩;窗外是修竹搖影、玉蘭正綻、葫蘆初長,自是一對其樂融融的神仙眷侶。

06

2003年秋天,相濡以沫近60年的妻子袁袁荃先他而去。王世襄寫了連寫14首《告荃猷》,字字泣血,句句斷腸。

年年葉落時,提筐同揀拾,今年葉又黃,未落已掩泣。

我病累君病,我愈君不起。知君不我怨,我痛無時已。

昨夜見君來,談笑皆自若,言甫就醫歸,病痊可勿葯。夢醒喜成悲,涕淚枕邊落。何如不復醒,夢裡常歡樂。

袁荃猷走後,王世襄很少出門,也不喜多與人交談,總是在家裡靜靜看著妻子為她刻的一副「大樹圖」——粗壯的樹榦,圓形的樹冠,丈夫一生所愛的15項玩好,像果實般藏於樹冠。

GIF

隨後,他將夫妻收藏的古琴、銅爐、佛像、傢具、竹木雕刻、匏器等143件文物拍賣,成交額達6300餘萬元人民幣,所得全部交予國家。

王世襄散盡自己珍藏,包括那把陪伴夫妻多年的古琴「大聖遺音」,唯獨留下了一個小小的普通的破舊的提籃——那是夫妻二人買菜時會用的提籃。

出行二人同提一筐,行人見白頭偕老,每有羨意。惜終有先行者。

他早已想好了自己的身後事——未來辭世後,請人把這個提筐放在兩個墓穴之間,就像生前攜手一起買菜時的樣子。

他說,這叫生死永相匹。

鮮衣怒馬春風得意,風雨同舟死生不離。

這才稱得上是天荒地老的愛情。

看更多走心文章

視 覺 志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覺志 的精彩文章:

知道自己曾經多牛13嗎?看完給跪了!

TAG:視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