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夫人宮賞中國古瓷

夫人宮賞中國古瓷

>>>>>>>>加關注、點擊上↑↑↑↑「海上瓷林」

義大利都靈夫人宮賞中國古瓷

周鋒

魔力之城都靈曾在18~19世紀作為義大利的首都,夫人宮就在大皇宮右側。要探索歐洲文藝復興的策源地義大利,都靈是必經之城。那天四人結伴去大皇宮參觀,遭遇閉門謝客,徑直來到位於皇宮邊上的夫人宮。夫人宮系一幢十五世紀城堡式老建築,登上二樓進門眼前一亮,迎面一個大玻璃櫃,玻璃櫃第一層正中安放了二件赫赫有名的中國古瓷器:元龍泉窯龍紋大盤、明宣德景德鎮窯青花輪花紋雙耳扁壺(圖一)。

圖一

在諸多收藏家族中,皇室收藏佔據了絕對的霸主地位。夫人宮內所收藏品金碧輝煌、美不勝收。因皇室成員佔據了優質的社會資源,藏品數量龐大,蔚然可觀。夫人宮陳列的瓷器絕對大多數是西洋美瓷(圖二),有成套的鎏金餐具,有栩栩如生的雕瓷,還有陳設瓷、觀賞瓷五花八門。一圈兜下來含有中國元素的瓷器,還是進門擺放在醒目位置上的龍泉窯盤和明宣德青花扁壺。

圖二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英文以china作為瓷器的名詞,說明了中國是瓷器的始祖。唐代之後,中國瓷器沿著絲綢之路,由陸路運往中亞細亞各國,並經西亞轉銷歐洲。夫人宮內這件擺放在顯赫位置的龍泉窯龍紋大盤,應當是我國元代時期的外銷瓷(圖三)。當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瓷器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在眾多的外銷瓷器中,龍泉青瓷以其釉色青翠、胎質堅細、紋飾優美征服了全世界,成為許多國家追逐的藝術品和生活用品,世界各國尤其是歐洲對我國古代龍泉青瓷的珍愛至今不衰。夫人宮內陳設於醒目位置的龍泉窯龍紋大盤口徑大約40厘米,根據其釉色及紋飾(凸龍暗花)應當定為十四世紀(元末明初)時期的龍泉窯產品。當時歐洲上層社會人士能覓到一件龍泉窯作品,猶如現代人士獲得奢侈品一樣高興滿足,人們親昵地稱龍泉窯瓷為「雪拉冬」,意即「美麗的牧羊女」。義大利人和法國人尤其欣賞龍泉青瓷的美麗青色及迷人的冰裂紋片,所以會將龍泉作品供奉在夫人宮最醒目的位置,供人們欣賞品鑒。

圖三

與「雪拉冬」並列的青花瓷其名稱為:景德鎮窯青花輪花紋雙耳扁壺(圖四)。這件青花扁壺系明代宣德年作品(公元1426-1435年)。青花瓷器燒制至大明永樂宣德時期,應當說胎釉製作技術,比元代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其胎質細膩潔白,釉層晶瑩肥厚,是這一時期的特徵之一,永宣青花瓷另一個明顯特徵即青花色澤濃艷紫藍,近看這件青花雙耳扁壺,感覺青花發色濃艷深藍,稍有暈散現象。造型呈扁狀葫蘆形,上部小體為圓形,下部大體為扁圓形,長方足,頸至肩部各塑一綬帶耳。通體青花紋飾,口沿飾纏枝花卉,扁圓體飾寶相輪花。此扁壺的造型具強烈的伊斯蘭文化色彩,器形來源於西亞阿拉伯銅器,是扁瓶中的極致造型。與此相類似的宣德年青花扁壺,在上海博物館及台北故宮博物院均有陳設展示。

圖四

在明永樂、宣德官窯瓷中扁瓶造型多達六、七種,這些明顯帶有伊斯蘭文化特徵的器物,彷彿向人們述說著,當年鄭和船隊七下西洋,所到之處與各民族人民文化交往的情景。夫人宮內陳設的這件宣德青花官窯扁壺,富有篤深的中國傳統文化造詣,十分明了中國傳統造型的中規中矩特徵,是傳統和外來文化完美結合的典範。

習近平主席2016年1月訪問伊朗期間,在《伊朗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來自伊朗的蘇麻離青和中國的高超工藝結合,成就了青花瓷的雅緻。

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傑出貢獻,隨著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足跡,中國古瓷器遍布全世界五大洲。能在萬里之遙的義大利都靈夫人宮細細觀賞到兩件如此精美珍貴的華瓷,猶如久別重逢的親人喜上眉梢,不失為人生一大幸事。

上海市現代律師事務所

周 鋒 律師

義大利都靈夫人宮賞藏品

敬請關注「海上瓷林微信公眾號」

歡迎批評指正

歡迎原創投稿發表探究爭鳴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上瓷林 的精彩文章:

TAG:海上瓷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