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誠對台灣不但功高蓋世,而且忠心耿耿,為何最後還是被迫辭職?

陳誠對台灣不但功高蓋世,而且忠心耿耿,為何最後還是被迫辭職?

陳誠說過:「領袖(指蔣介石)就是國家的中心,是指南針」,由此可見:陳誠與蔣介石的關係那是很好的,蔣介石說一,陳誠不會說二,總之陳誠對於蔣介石是忠心耿耿忠貞不二的。

陳誠圖片。

大陸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是名存實亡,而蔣介石也如坐針氈,不得不另外尋找出路,當時他也認為,「有台灣在,即使大陸盡失,也可復興」…所以,蔣介石便派人提前到台灣去做打點,為他的失敗以後的後路鋪路搭橋…這個人就是陳誠。

陳誠(右邊)與蔣介石圖片。

台灣遠離大陸,當時相對平靜,但是也還是一片蕭條,經濟落後,物資匱乏,政治方面更是「謠言紛紛、人心惶惶」…而且當時陳誠是初來乍到,一片黑暗,而且之前陳誠的工作重心是帶兵打仗,對於經濟方面,陳誠也是一頭霧水一片茫然,所以當時陳誠有點不知所措,感覺無從下手。

但是陳誠畢竟是土木系的領軍人物,見多識廣。首先,他親自調查研究摸索,再加上蔣介石的大致方向,他很快就搞出來了治台方案:政治上面先自治,經濟方面先穩定物價,實行土改,文化上面實行新的三民主義…特別是土改,他深知道這個工作的重要性(因為他知道蔣介石在大陸就是沒有搞好土改然後才會失敗的),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土改的這一方面去了。

不但如此,陳誠同時還抓好地方自治,做好幣制改革,特別是地方自治,陳誠讓地方公民直接選舉他們自己喜歡的人上去做領導,這個舉措大大的贏得了台灣當時的民心。

總之,在到台灣的當初時間裡面,為了搞好台灣的經濟以及政治其他方面,陳誠是小心翼翼盡心儘力,為台灣搞出了一系列的好政策好辦法,而且也真的做出了很大的成績。不但穩定了當初的台灣,還發展了台灣,成為了後面台灣發展的堅實基礎。

由於陳誠的巨大貢獻,所以,蔣介石也是投桃報李,給陳誠做了副總統,還有副總裁,當時的陳誠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是,危機悄悄來臨。那就是太子蔣經國。

陳誠(左邊)與蔣經國圖片。

蔣介石到台灣後,最大的心愿就是:反攻大陸與傳位於太子。

陳誠政壇上面的炙手可熱如日中天,引來了種種揣測和非議。外面議論紛紛,都說陳誠會是蔣介石的接班人,雖然陳誠也曾經與蔣經國關係密切,相處無間,而且他們兩人也出來共同陳清與否認各種說法,但是還是無濟於事,畢竟人言可畏,甚至越描越黑,外面的流言蜚語依然在流傳……

還有,蔣介石為了能夠順利的讓太子成為他的接班人,不顧陳誠的反對(陳誠反對的理由就是搞這些就會政治派系林立太多容易搞亂國家),自己搞了個「青年救國團」,然後把這個「救國團」交由太子掌控,蔣介石還要經常過問行政院長陳誠的事情(這是違反國民黨憲法總統不得過問的規定的),另外蔣介石當年還要繼續連任總統,再加上太子蔣經國的政治勢力對陳誠方方面面的系統的滲透…所有這些,都是讓陳誠感覺到壓抑重重壓力山大……所以最終,陳誠心灰意冷,只好以身體方面的原因為由,辭去了行政願長一職……

晚年陳誠與蔣介石圖片。

對於陳誠的急流勇退,有人說是功高震主(這個主主要是指蔣經國),被迫無奈,有人說是自識時務,還算識趣,否則夾在人家皇帝與太子之間,進退維谷,甚至說不定後面吃不了兜著走,到時候再下來恐怕就難堪了……所以說陳誠乃是明智之舉……

後人主要是這兩種說法,大家認為哪一種說法比較靠譜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海往事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眼中的他們,他們眼中的蔣介石
錢學森貢獻巨大,為什麼一輩子只住一套老房子,不願搬進新家?

TAG:深海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