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開放與多元化 數據洪流下的IT產業變革

開放與多元化 數據洪流下的IT產業變革

至頂網伺服器頻道 06月15日 新聞消息(文/李祥敬): 當前,我們處於一個數據爆炸的時代,人工智慧是時下非常火熱的話題。在萬物智能互聯的新時代,互聯的物體越來越多、越來越智能,並由此產生出洶湧而來的數據洪流。駕馭數據洪流是實體經濟轉型的關鍵。為了幫助企業更好應對數據時代的挑戰,至頂網聯合英特爾及其合作夥伴推出了《新至強決勝數據未來》系列對話節目,邀請業界嘉賓暢談他們眼中的數據時代以及應對之道。本期,我們邀請到浪潮伺服器產品部總經理徐振和浪潮伺服器產品部副總經理陳彥靈,討論開放計算和計算多元化下的產業變革以及對策。

開放與多元化 數據洪流下的IT產業變革

浪潮伺服器產品部總經理徐振(中)和浪潮伺服器產品部副總經理陳彥靈(右)

數據爆炸下的IT挑戰

根據IDC的統計,企業數據量的年增速在50%以上。隨著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的發展,如何應對海量數據是企業面臨的很客觀的一個問題。

徐振表示,海量數據對企業的挑戰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技術原因,數據類型複雜、數據分散等對數據的存儲和管理提出了挑戰;另一方面則是企業在大數據領域的人才和技術儲備相對匱乏。這就需要廠商幫助企業對現有的信息系統進行梳理,將數據進行整合後建立統一的數據平台,有效對數據進行存儲管理,為今後的數據應用打好基礎。

另外,當前各行各業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數據量的爆髮式增長也是企業智慧化轉型的必要前提。對於企業來講,從數據中獲得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現有業務的創新和新業務的開展,都會越來越深的依賴這種能力。

徐振談到,「在工業物聯網的建設以及物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的趨勢下,企業需要完成對現有信息系統和數據的聯通,建立統一的數據和信息庫,實現對數據的統一存儲和管理。其次,要逐步引入各類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的應用系統,例如商業決策支持、客戶行為分析等。最後,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引入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等技術。」

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中,IT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陳彥靈表示,IT基礎架構需要創新——全面雲化、統一融合和智能化。全面雲化實現設備資源池化,動態可伸縮;統一融合實現計算、存儲和網路的融合;智能化就是設備和資源管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作為IT提供商,產品和方案要做到『兩個面向』,即面向雲數據中心部署環境和面向具體的應用場景。產品的密度、能效、擴展性、管理特性等要符合數據中心環境,解決方案要針對具體應用場景。近年來,浪潮就推出了AI伺服器、存儲伺服器、視頻伺服器等一系列面向客戶業務需求的應用優化伺服器。」

數字化轉型對於IT架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基礎架構應該滿足融合,開放,敏捷,高效的需求。具體來說,融合就是計算、存儲和網路的融合,同時也包括IT和CT的融合、IT和OT的融合。

而開放則是目前流行的開源技術,這既包括軟體領域的Linux、OpenStack,也包括硬體領域的OCP、ODCC、Open19,開放的軟硬體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開放技術為企業建設新型IT基礎架構提供更好的選擇。

開放是行業發展大趨勢,積極加入開源社區是融入開放計算生態的重要舉措。CSP、電信運營商等正在以超出預料的速度引入開放技術,一些領先的用戶已經將注意力集中於基於開放技術的深層次個性產品和方案的定製上,需要供應商不僅具備大規模定製化能力,還要具備敏捷交付能力,能夠敏捷的交付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和方案。在過去的幾年中,浪潮參加了包括OCP、ODCC 、Open19、OpenPower、OpenStack等開源社區,成為開源硬體和開源軟體最大的貢獻者之一。

「開放計算的發展主要是TOP級CSP等大客戶推動的,開放社區是這些大客戶交流博弈的主要平台。浪潮加入各個開放社區,積极參与相關標準的開發和測試工作,成為重要的IP貢獻者。ODCC天蠍伺服器的供電、管理等很多標準細節就是參考了浪潮的產品制定的。同時,浪潮緊跟大型CSP的需求,積極進行開源技術的產品化和應用推廣,獲得了大型用戶的認可。」陳彥靈說。

在當前,敏捷已經成為企業業務創新的重要前提。業務層面的敏捷要求IT架構具備快速的交付能力,而技術層面的敏捷要求IT基礎架構根據業務隨需而變。同時,整個IT架構需要高效,能夠快速部署,實現較高的資源利用率和管理運維效率。

計算多元化下的產業變革

當前計算產業正在處於變革期,徐振表示,計算技術多元化日趨明顯,計算產業新生態——開放計算也在迅猛發展。從計算產業看,全棧式產品方案的競爭時代已經來臨,由於軟體定義技術的發展,計算、存儲和網路的融合必然帶來產業的融合,每個廠商都在發展全棧式業務,成為平台化基礎架構的方案供應商。

從市場需求看,雲計算是最大的關鍵詞,公有雲用戶在過去的幾年中成為最大的伺服器採購群體,並且推動了伺服器形態的重構以及伺服器產業運營模式的變革——從標準化到定製化,也就是浪潮所說的JDM模式(聯合開發,Joint Design Manufacture)。另一方面,私有雲用戶也開始採用產品化和通用化的雲數據中心方案,來替代原有的IT基礎架構。

說到JDM模式,陳彥靈表示,浪潮針對互聯網運營商和其他大規模數據中心用戶,創造了不同於OEM、ODM的JDM業務模式。這種業務模式基於雙方產業鏈的融合,為用戶提供從研發、生產、供貨到實施運維等全業務鏈條的定製化服務,目前全球市值TOP10互聯網運營商有5家與浪潮建立了穩定合作關係,他們都選擇浪潮為重要的戰略供應商。

人工智慧的發展直接推動了計算多元化,GPU、FPGA等異構計算技術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陳彥靈說,人工智慧對於計算性能的需求是計算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對於計算力的需求是無限的,這種需求遠遠超出了通用計算技術的發展水平,GPU、眾核、FPGA、ASIC等異構計算技術因此得到了快速發展。

CPU、GPU和FPGA,三類晶元的並行處理能力、性能功耗比順序增強,共享緩存以及複雜指令處理能力順序減弱,實際使用中由用戶的應用決定,這也是企業平衡不同計算技術的根本原則。以邏輯處理為主的日常應用,仍然需要CPU通用計算平台,以矩陣、數列等機械運算為主的應用需要支持GPU、眾核和FPGA等異構技術的計算平台。

陳彥靈表示,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首次實現了多個計算平台的統一,可以非常便捷地實現對多種計算場景的靈活配置,全新的Mesh架構也為數據挖掘提供了更強的計算力。「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洪流下計算,存儲,網路效率的提升會加速企業數據變現,更強的性能、更大的I/O吞吐以及更大的緩存和內存都會進一步加強企業數據處理和挖掘的效率。」

可以說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平台是英特爾十年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技術飛躍的產品,其針對不同場景中的應用工作負載進行了優化改進:可提高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性能的Intel AVX-512(英特爾高級矢量拓展指令集512)、能夠降低系統延遲的全新英特爾網格架構、用於加密和數據壓縮硬體加速的Intel QAT(英特爾QuickAssist技術),以及集成Intel OPA(英特爾Omni Path架構)的高速互聯等,讓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平台相比上一代產品有1.65倍的性能提升,OLTP倉庫負載比當前系統提高達5倍——從而加速包括建模與模擬、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和數字內容創建在內的工作負載。

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擁有多達28顆內核,支持4插槽系統最高6TB內存,可提供2插槽到8插槽及更多插槽配置支持和充足的擴展空間,為入門級到關鍵業務的各類工作負載提供全面支持。

針對計算、內存、網路和存儲性能和軟體生態系統的全面優化使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成為軟體定義的、針對總體擁有成本而優化的數據中心的理想之選,使數據中心無論是在本地、通過網路,還是在雲端都能根據負載需求動態地自我配置資源,實現最大化的敏捷性。

藉助豐富的功能特性,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在應用場景方面也獲得了極大的拓展,比如人工智慧、網路、虛擬化、高性能計算、存儲等,使得數據中心能夠承載更多類型的工作負載。

陳彥靈提到,浪潮目前中國最大的AI伺服器供應商,掌握了完整的AI平台技術,在中國AI市場的佔有率57%,超越所有品牌市場份額之和,其中浪潮AI伺服器在BAT三家佔有率超過90%。同時浪潮也在積極發展FPGA異構計算方案,與科大訊飛、百度等聯合開發了語音識別等不同AI訓練和推理方案,並實現了規模化的部署應用。

浪潮用智慧計算求解產業未來

針對計算產業的變革,浪潮提出了智慧計算的理念。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應用興起正在推動人類進入智慧計算時代,智慧計算的發展將改變整個計算產業的生態,也改變著市場的需求。

徐振解釋說,智慧計算是從數據中獲得信息和知識的複雜計算應用,以雲計算為平台、大數據為認知方法、深度學習為優化手段,是實現智能社會的重要技術手段。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AI是5個最典型的智慧計算應用場景。

同時,徐振認為,在未來計算產業的演進過程中,智慧計算是最大的產業機遇,包括雲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從市場層面看,計算產業的機遇有兩個:首先是互聯網行業的運營商採購,互聯網運營商已經是全球最大的伺服器採購群體;其次是企業市場的智慧化轉型。目前,全球企業都面臨智慧轉型挑戰,對於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的需求會再次拉動市場的需求增長。」

展望未來,浪潮會進一步融入開放計算生態,加快產品技術、業務模式、生產製造等領域的創新,抓住智慧化轉型的產業機遇;將智慧計算作為業務戰略重點,構築完善的智慧計算平台技術體系,包括硬體、軟體、管理、框架等,打造軟硬一體化的智慧計算平台方案的提供能力,並構建強大的深入行業的智慧計算生態。

同時,浪潮緊跟智慧計算的機遇,實現業務的全球化。目前,浪潮業務覆蓋了113個國家和地區,有8個全球研發中心、6個全球生產中心以及2個全球服務中心,在美國、歐洲、韓國、日本等區域市場增長十分迅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黑莓Key2:信仰賣不了好價錢,但加上「魔法」或許可以
CPU漏洞頻現,如何不在性能和安全之間二選一?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