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才能讓孩子成為愛因斯坦?

如何才能讓孩子成為愛因斯坦?

欄目介紹:「有趣的經濟學」是《蒙格斯報告》公眾號推出的國際前沿經濟學論文評論類推文。論文一般來自《美國經濟評論》(AER)、《計量經濟學雜誌》(ECA)、《政治經濟學雜誌》(JPE)、《經濟學季刊》(QJE)等國際頂尖學術刊物,我們希望用通俗易懂的介紹和評論使高大上的經濟學有趣起來。

導 言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因此各國政府紛紛用減稅及技術教育等諸多政策鼓勵創新,以促進經濟發展。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羅默認為:發展中國家為了實現長期的經濟增長需具備一種使新設計或創意能產生和使用的機制,這就要求政府政策的制定必須重視教育發展和科技投入、激勵和保護創新。理解鼓勵創新政策的方式之一是研究成為發明家的決定性因素。哪種人會成為成功的發明家呢?他們的成功經歷給我們何種啟示?發明率又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呢?

哈佛大學的Bell、斯坦福大學的Chetty、倫敦政經學院的Jaravel、美國財政部的Petkova和麻省理工學院的VanReenen聯合發表的NBER(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工作論文《在美國誰成了發明家?——論接觸創新活動的重要性》(Who Becomes an Inventor in America? The Importance of Exposure toInnovation)研究了120萬名發明家的生活,發現家庭出身越好、童年期間接觸創新發明的機會越多的兒童日後成為發明家的可能性越高,這意味著對創新活動的接觸是決定其能否成為發明家的關鍵因素,而增加接觸創新及跨代流動的政策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本期有趣的經濟學為你解析此篇論文,講講如何才能讓孩子成為愛因斯坦。

研究背景

學術界對發明者特徵知之甚少,數據缺失是其根本誘因,美國現有的專利登記制度甚至不會登記諸如年齡、性別等基本人口統計信息。對發明者特徵研究的缺失不利於研究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創新活動。

作者利用美國專利申請和發放記錄及聯邦所得稅退還記錄,對1996-2014年120萬專利申請人及獲取人進行梳理,構建面板數據,並利用該數據追蹤發明家的生活,分析出成為發明家的決定性因素以及能夠有效提升創新能力的政策。這是首個對美國發明者的綜合畫像。

研究數據

作者共使用以下三類數據:

1.專利數據:作者通過谷歌旗下的某資料庫獲取了170萬例專利獲取數據,此外還從Strumsky處獲取了160萬例專利申請數據。從上述330萬條目數據中作者提取了發明者姓名、地址(城市、州)、專利申請時間及3位數的技術分類代碼。

2.稅收數據:作者採用了1996-2012年聯邦所得稅退還記錄,該記錄包括了納稅人的性別、年齡、地理位置及家庭收入。通過匹配姓名、地理位置,作者在專利記錄和稅收記錄間實現了88%的匹配。

3.紐約學區數據:作者採用了1988-2008年入學的3-8年級學生共250萬條記錄,以追蹤發明者上學期間的語文及數學成績。Chetty等學者將該數據與稅收數據匹配(89%),作者直接將這些關聯數據用於他們的分析中。

實證分析的樣本也包含三類:

1.全部發明家樣本:作者在第一個分析中包括了所有匹配成功的發明家樣本,共計120萬項。

2.跨代樣本:實證分析部分比較了發明家和非發明家在出生和童年的所處環境,因此作者將發明家與其父母關聯起來,最終獲取了1640萬個樣本,其中發明家有近三萬五千名。

3.紐約學區樣本:在這組樣本中作者篩選了1979-1985年出生的兒童以分析測試成績對發明率的影響,共獲取了43萬樣本,其中後來成為發明家的兒童有452人。

三組樣本的描述性統計數據如下:

研究方法及結論

作者通過實證分析,研究了家庭出身、兒童時期生活環境及職業軌跡對創新活動的影響。

1.家庭出身對創新的影響

這部分中作者研究了父母收入、種族和性別等因素對創新活動的影響。研究發現:

(1)父母收入與每千人中的發明家數呈顯著正相關,其中在收入分配中處於前百分之一的家庭中出生的兒童比出生在低於平均收入水平家庭的兒童成為發明家的可能性高十倍。

(2)不同種族間發明率存在顯著不同,其中白人嬰兒成為發明家的可能性是黑人嬰兒的三倍,亞裔成為發明家的可能性顯著高於其他種族。

(3)從性別上來看,男女也有較大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發明家群體的性別差別正逐漸縮小,但是根據目前的速率,還需要118年才能在發明方面實現性別上的完全平等。

2.兒童時期生活環境對創新活動的影響

作者發現,在童年時期通過家庭或社區接觸創新活動會提高一名兒童成為發明家的概率。在有較高的專利率的社區長大的兒童更有可能成為發明家,即使只是在成年後在這樣的區域工作,成為發明家的可能性也會更高。如下圖所示,發明家存在著顯著的聚集效應。

此外,在家庭因素方面也發現了類似的模式,兒童的父母或父母的親友、同事在某一技術領域獲得專利,那麼這些兒童很可能在相同的領域獲取專利。

3.發明者進入職場後的職業軌跡

作者首先研究了收入因素,發現發明者的分布是極度不平衡的,排名前1%的發明家的收入比所有發明家收入的22%還多。

此外,作者發現創新的收益與其科學影響力(引用數)呈顯著相關,引用數量越多的專利收入越高。

最具影響力的專利通常是發明者在40到50歲之間發明的。這些個體的大多數收入都是在獲取專利前賺到的,這意味著其收入不僅來自專利也來自薪資等其他方面。

處在相對弱勢的女性、少數族裔或低收入的發明家通常和其他發明家具有類似的收入和引用數量,然而無論在著名的發明家中還是整個發明家群體中這些弱勢人群均佔比極少的。這一發現也支持了對創新活動的接觸是成為發明家的決定因素這一觀點。如果缺乏對創新活動的接觸,即使具有較高天賦,這些兒童也會像消失的愛因斯坦亦或是仲永一樣無法追求創新方面的事業。

結語

這篇論文提供了首個對美國發明家的綜合畫像。研究結果表明,家庭出身越好、童年期間接觸創新發明的機會越多的兒童日後成為發明家的可能性越高,這為接觸創新活動是成為一名發明家的決定因素提供了新的證據。從政策上來看,接受發明家的指導、在地方公司參與實習項目等均會提高發明創新率,尤其是增加弱勢群體接觸創新發明的機會會顯著提高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國家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由其創新能力決定,由此來看加強對兒童的創新教育與創新意識的培養格外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蒙格斯報告 的精彩文章:

TAG:蒙格斯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