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尚書琴院古琴教師——陳亮

尚書琴院古琴教師——陳亮

關注「尚書琴院」

讓練琴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

陳 亮

尚書琴院古琴講師

雲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

雲南省古琴專業委員會委員

遠聲書院古琴講師

中華文促會古琴導師

藝 術 簡 歷

六歲學琴,

能熟練演奏多種樂器,

通曉古琴,古箏,簫,葫蘆絲等多種樂器。

虞山派大德琴家

金治中先生再傳弟子,

創作過多首古琴音樂作品,

編寫過兩次古琴教程,

有豐富的教學和演出經驗。

陳亮老師認為:

琴是禮器,也是樂器。

對於古琴,

很多人會產生一種唯琴獨尊,

排斥其他樂器的心理。

然而,古琴中的一些指法

和節奏也是從其他樂器中得到的。

只有包容萬象,融會貫通

才能讓古琴變得豐富多彩。

現在彈琴的人比聽琴的多,

很多彈琴的人不聽琴,

很多鼓掌的人聽不懂琴。

古人感嘆「古調多自愛,今人多不彈」

而現在是:古調多自愛,今人多不聽。

新興的古琴藝術固然重要,

但是傳統的古曲

才真正蘊含了古琴的文化。

聽琴和彈琴同樣重要,多聽古曲,

聽彈琴人的心聲,和古人對話,

和古人交個朋友。

從老八張開始聽,

用心去聽,去「讀」曲。

琴曲中常出現「留白」的情況,

正如國畫中的留白一樣。

不是無話可說,

而是留有餘地,

給聽者留下想像空間,

給後人留下創作餘地,

也給自己留有餘地。

做人亦是如此,

留有餘地。

十分聰明使七分,

留下三分與兒孫。

古琴音樂動中有靜,

靜中有動。

無聲中有聲,

有聲中無聲。

看似平淡無奇,

卻有處處玄機,

雖然波瀾壯闊,

卻在瞑觀滄海。

看似有形卻無形。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右手取音,左手取韻。

很多人為了追求琴曲的韻味,

而過度使用左手的吟猱綽注,

反會讓琴曲變得花哨無實。

然而,右手是音的源頭,

決定音的強弱和音色。

彈奏時在不同的位置,

用不同的力度。

呈現出來的是更細膩且富有情感的聲音。

取音和取韻同樣重要。

一曲琴箏化為夢,誰料王者知音逢!

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書琴院 的精彩文章:

TAG:尚書琴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