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罵群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對罵群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東方IC/圖)

在騎士勇士對罵群之後,出現了南方人北方人對罵群、肯德基麥當勞對罵群、拼多多淘寶京東對罵群、阿迪耐克對罵群、抖音快手對罵群、英雄聯盟DOTA對罵群、無理由有理由對罵群,甚至還有啞巴互罵群.....平時連掃地動作都很斯文的人,進去後瞬間可以斯文掃地。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對罵群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近日,對罵群突然一夜刷爆朋友圈。

「是直接噴還是走程序?」「我X你X!」如果你剛進對罵群時有點放不開,或者不知道該怎麼開始找人吵架時,對罵群里的人能很快幫你找到節奏。

江湖傳說對罵群的誕生是因為NBA總決賽騎士與勇士的激戰引發了雙方球迷對罵,他們不斷往群里拉幫手,後來索性將群名改作「勇士騎士球迷互噴群」。

在「勇士騎士球迷互噴群」里,有目擊者描述這個群里的日常:「雙方的球迷在不停對罵,是真的在罵,人數漲得飛快。我的狀態是懵的,手機提示音響個不停。」

有人戲稱,在年輕人中,如果不加入個把對罵群,簡直要被人當成火星居民對待了。純粹的吵架,更像是暴烈的聊天。有人在對罵群里里吵過癮後加了個好友,有人吵著吵著開始討論英語粗話里的語法問題,有人在這裡吵出感覺後加了個男女朋友……

在騎士勇士對罵群之後,出現了南方人北方人對罵群、肯德基麥當勞對罵群、拼多多淘寶京東對罵群、阿迪耐克對罵群、抖音快手對罵群、英雄聯盟DOTA對罵群、無理由有理由對罵群,甚至還有啞巴互罵群.....平時連掃地動作都很斯文的人,進去後瞬間可以斯文掃地。

如電影《搏擊俱樂部》中的那句話:搏擊俱樂部里不在乎輸贏,打完一架後雖然什麼問題都沒解決,但什麼問題都看開了。

「真實故事計劃」作者趙普通在凌晨2:30的對罵群里看到,大家在睡前互道晚安。對罵群里的人,彼此之間往日無仇無怨,吵完之後依然無仇無怨。他們真正的敵意和敵人,往往可能在工作群里、同學群里甚至是家人群里,反正不在這裡。

這裡就像廁所一樣,人們進來把髒東西留下,然後一身光鮮地出去。

(新華社/圖)


有幾個人還記得自己上次跟人面對面地,唾沫橫飛地,怒目圓睜地,大腦充血地,淋漓盡致地跟人吵一架是什麼時候?

事實上我們會發現今天的吵架已經古風不存。首先大家都很忙,不願意把過多的精力放在一些沒什麼實際價值產出的事情上。衝突還是會有的,但那種讓怒氣充分宣洩的時間和空間已經越來越少。即便時常還能看到大鬧機場餐廳一類的新聞,不過很多日常衝突,大多還沒碰到主題的邊緣就已經結束。

仔細琢磨後,你會發現一個令人有點不安的事實:如今想找一個絕對沒人打擾、能肆無忌憚並且不影響他人、不觸犯法規的吵架場所,幾乎找不到了。小事情,勸解的人會告訴你「算了算了」,你自己也默默地說「算了算了」;大一點的事兒,大多有明確的應對規則,或者發展出一套成熟的解決方法。比如現在越來越難看到兩個撞了車的車主吵作一團的盛況,要麼責任確定私了,對責任認定有不同意見則等交警來判,大家都忙著拍照打電話報保險……

公共生活的規矩也越來越多,把事情鬧大的代價也越來越大,吵架稍微有點失控,嚇得某個圍觀群眾叫來警察,吵架就可能升級成擾亂公共秩序的違法行為。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基本上除了你家的所有地方,一旦你的行為構成擾亂秩序的水平,就可能觸犯法律。「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即使吵架只發生在你家,你也得控制音量,聲音太大吵到鄰居,也是違法行為,人家也可以報警。

由於空間上的隔閡,在對罵群里吵架讓你有機會組織、修改,發揮語言攻擊的最大效力——這是面對面吵架無法給你的東西,在那種電光火石的情況下十分的對罵功底能發揮一半就很不錯了。吵架後總覺得沒發揮好,很多連珠妙語沒有用上,這是個困擾許多人的問題。

這在對罵群里基本不是問題,哪怕你平時從不吵架,從不吐髒字,這裡的氛圍也能讓你很快進入戰鬥狀態,且允許你在更充分冷靜的考慮後進行表達。

你會比平時更加牙尖嘴利,除此之外還可以採用表情包斗圖、rap、freestyle、b-box等多種形式,覺得自己不行還可以臨時找幫手撐場。

所以,後來吵架這事就互聯網+了。從當年的網路聊天室,到網易天涯上的蓋樓評論,再到微信上的對罵群,歷史在不同的客戶端上重演。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想吵就吵,吵得再凶也不會導致肢體衝突。

就像我們需要八卦、閑聊和組團說別人壞話一樣,我們需要吵架。往淺了說這是必要的情緒宣洩和社交;往深里說這是智人的社會組織手段,正是以這些漫無目的無關緊要的對話為基礎,人類開始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團體和政治。

路絲·韋津利在《髒話文化史》中說,罵人是一種社交互動行為。


現在看來,對罵群至少在其誕生初期,是非常純粹的一個群,只有吵架這一個目的,進群的那一刻便是對罵開始的時候,群里的人也都在是真摯而純粹地吵架對罵。群里出現的最不健康的東西,無非就是一些日常人們慣用的髒話,屎尿屁和長輩祖宗齊飛。

這些當然談不上是什麼五講四美的好事,但它們壞處相對有限。

吵起來很容易,但一直吵下去也很難。後來對罵群熱鬧起來了,湊熱鬧的人也多了起來,很多人過來後要麼潛水觀望,要麼不務正業。

負面情緒和大小便一樣,需要定期排解,問題在於後者可以始終以同一種方式在同一個場所進行,前者則需要不斷開發新渠道,這在當前的傳播語境下更是如此。一種群體行為在經過快速傳播裂變後,能在24小時內迅速形成一種亞文化,這種亞文化又將在下一個24小時內成為歷史。

於是,對罵群也快要成為歷史了。

粗言穢語、小黃圖以及逐漸頻繁出現微商代購廣告很快引發了微信平台的關注。6月8日,微信安全中心發布了《關於微信群聊內文明對話、理性表達的規範與建議》,表示將對對罵群進行規範。

針對對罵群,平台的監管必然會到來,因為放任其發展存在難以預估的社會風險。但監管來的時候,對罵群這種亞文化已經半隻腳踏進歷史的門檻。群名改了,之前吵成一團的人現在要麼打成一片,要麼相忘江湖。

煙花很璀璨,卻稍縱即逝,留下空氣中一片火藥味。人們在形式上喜新厭舊,需求上一直忠誠。當情緒發泄完或者熱鬧看完以後,對罵群要麼轉型要麼被棄置,當中的人們繼續虎視眈眈地,等待新的樂子出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金正恩旋風刮到新加坡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