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祝家莊搬走的廟,出了清代魯智深

祝家莊搬走的廟,出了清代魯智深

《古今圖書集成》記載清代地方僧司時,提到:壽張縣僧會司駐顯慶寺,在縣南門外一里,明洪武十五年(1382),自竹口遷建於此。竹口,今陽谷縣李台鎮祝家莊(又名竹口街),即是《水滸傳》中三打祝家莊所在。

(約搬遷10公里)

洪武十五年(1382)距離宋徽宗亡國時間(1127)不遠,或許顯慶寺在祝家莊曾親歷梁山好漢三打祝家莊。《水滸傳》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和尚當屬魯智深,他的快意恩仇,很受大家喜歡。從祝家莊搬走的顯慶寺,到了清代出了個魯智深似的人物。

乾隆年間,看似海外昇平,文治武功,卻隱藏深刻的階級矛盾。中下層的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忍受苛捐雜稅的剝削,於是白蓮教等民間宗教很有市場。壽張人王倫先是依託白蓮教,後自創清水教,並任教主,一時間在魯西一帶一呼百應。

顯慶寺的梵偉和尚,為王倫的主要謀士。在王倫成為清水教首以後,梵偉說:「予閱人多矣,莫有如君者。即若輩位至督撫,衣錦食肉,能生殺人,亦徒擁虛名,按其才與貌,終出君下。予為君壁畫,十年當為君性上加白字,毋自棄也」,積極勸導王倫準備起兵,爭奪天下。

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二十八日五更,梵偉等率眾70人,以縣府衙役為內應,翻城牆而入,突襲遊記衙門。游擊趕福身系滿洲,急呼兵丁,竟然無一人響應,由署後牆缺跳出而逃。梵偉等又攻打縣衙,殺知縣沈齊義,攻佔壽張。二十九日,梵偉等迎接王倫入壽張城。

王倫起義後,正式封梵偉和尚為軍師。起義軍一路北上,連續攻破陽谷、堂邑等縣城,抵達臨清。臨清是大運河重鎮,南北水路交通的樞紐,清王朝極為震撼。乾隆皇帝派大學士舒赫德為欽差大臣,調動大軍圍攻王倫軍隊。

王倫軍隊數次打敗清軍,乾隆震怒,命舒赫德將總兵惟一和德州守尉格圖肯正法于軍前。後來清軍調集重兵,王倫軍隊在臨清和清軍展開了巷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王倫自焚身亡,梵偉被擒押解到北京處以凌遲之刑。

魯智深是和尚,後來上了梁山,專和官府作對。梵偉也是和尚,跟著王倫起義,也是和官府作對。兩人孔武有力,卻又都不是莽漢。魯智深在拳打鎮關西、野豬林兩段顯示出他的心細,梵偉通天文讖緯,頗有謀略,他的故事也多有流傳。

參考資料:

1、(清)焦循輯;劉建臻整理:《里堂道聰錄上》,廣陵書社,2016年

2、馬西沙著:《中國民間宗教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金澤,趙廣明主編《宗教與哲學第四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4、楊健著:《清王朝佛教事務管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社,2008年

請關注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東老楊 的精彩文章:

TAG:山東老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