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E 卡口網紅鏡,騰龍 28-75 F2.8 實拍

E 卡口網紅鏡,騰龍 28-75 F2.8 實拍

今天給諸位帶來這隻關注度極高的索尼E卡口F2.8標變性價比之選,騰龍28-75的實拍體驗,搭配網紅機身A7M3。

說起標準變焦鏡頭,通常能聯想到的是24-70 F2.8 24-70 F4 24-105 F4 24-120 F4 28-70等,剛從單反入門的時候,朋友就推薦入得標變佳能24-70 L II,由於覆蓋廣角至中焦的焦段加上相對較大的光圈,幾乎包含日常大部分的拍攝,萬金油般的存在。

折騰器材幾十載,佳能、尼康、富士,到今日的索尼大法,標變依然是我的首要心頭好,在去年入坑索尼大法以來,大法所擁有的標變無非是28-70狗頭、蔡司24-70/4、高高在上的24-70GM以及後面推出的24-105G。剛入坑大法的時候我只有35、55、85這幾隻定焦鏡頭,定焦在某些時候視角的局限性還是會令我感到局促。就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急需一隻標準變焦鏡頭,28-70emmmm........很便宜,但是3.5-5.6的光圈基本只能算個陽光頭。

24-70GM,當時的理想之選,可惜那高高在上的價格,其實也不是買不起,阻止我咬牙上的最大原因是它的重量和體積,24-70 2.8嘛,向來就沒有輕便小巧的,看看尼康的24-70E,適馬24-70A,佳能的24-70 L II以及騰龍的24-70 G2,基本都是800克以上甚至1KG左右,大法的這隻24-70GM也絲毫不扯後腿800多克重量,還有那為了解決短法蘭距問題而加長的屁股,使得它的體積比單反的24-70還要巨大,我買微單幹什麼?不就是為的能夠輕巧便攜一點么。

蔡司24-70 F4,體積重量完美,畫質中規中矩,最主要是它的素質與6K+的價格相比單反的24-70 F4毫無競爭力。FE 24-105G,可能相比單反版是較新的技術,體積重量控制的很好,畫質也好,38厘米的最近對焦距離史無前例,就是那9K的價格.....算了,算我太窮;標變,我還是極力主張需要一隻F2.8大光圈的,能對尋常的弱光下有個應對,比如陰天靠窗的室內拍攝人像,F4光圈要保持1/100快門ISO可能輕鬆破1600,如果離窗戶再遠一點可能ISO就輕鬆破4000。這時候若是2.8,那麼ISO能少用一檔,在800-1600左右,雖然現代全幅的高感可用度很好,但在可以的情況下我還是希望ISO盡量低。

今年2月突然冒出了一張神秘的宣傳圖以及其與24-70GM的對比圖,傳聞說是騰龍為索尼E卡口開發的標變28-75 F2.8!立馬就引起了我的強烈關注,其實對於這個少見的焦段一開始我也有所疑惑,為何不是24-70呢?但我依稀記得騰龍還有單反版本的28-75以及A卡口也有一隻28-75 2.8,又重新搜索了一下它們之間的參數,立即就明了了,這個焦段必定是出於體積重量的妥協,設計的難度應該也比24-70要低一些,價格相比24-70自然肯定也更加的親民!一隻F2.8光圈、合適的體積重量,親民的價格,完完全全符合我等索尼E卡口用戶對於輕便大光圈標變的需求,從二月就一直心水這隻鏡頭,直至4月27正式發布及預售5350元的官方價格,雖然心裡還是有點小小的貪心,覺得5000的價格會更加完美,或許我應該等它上市後緩緩價格穩定再下手?然而時至五月初,我發現和我需求相同的人絕對的不在少數....瀏覽了各大電商的預售,發覺價格反而漲上去了5680,我的天,那還了得,再吹下去怕是要6K了,果斷5月8日在某電商5300欣然下單訂了一隻首發,開始了漫長的期待,直至6月2日將近一個月,終於拿到了它!

立即就安排一系列標變擅長的拍攝,人像、人文、靜物!就先嘮嗑到這吧,先從人像開始。

首先我要提一點的是,本文是一篇多題材下28-75的實拍體驗,不完全算是評測,所以不會有各焦段各檔光圈的評比,此類評測會在各大專業評測網站以及視頻媒體泛濫,我就不多此一舉了,我更喜歡做實拍;提供有各焦段全開中心畫質直觀放大的樣片供諸位參考!所有的片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後期!

先從28端開始。

以上是28端的拍攝,畫質可見一斑,對焦精準的情況下其廣角端的畫質全開幾乎是從中心銳到邊緣。

接下來是35端。

對焦精準,35端也是相當的OK的,這裡要提一點是其實搭配A7M3此類2400萬像素機型一樣是能夠數毛的,不否認R系4200萬像素肯定畫質細節要比2400更好,但是如果只是網路以及朋友圈分享,我相信你絕對分辨不出照片是高像素機身拍攝還是尋常機身拍攝的;然而2400萬像素對於後期的以及硬碟存儲的負擔也會小很多!當然,土豪請隨意。

至於焦外,可以參考上面室外那張有樹背景的,中規中矩,二線性依然是不同程度存在的,75端尤其明顯,可以在後面75端的片子看到,尤其是在樹和葉子這種特殊背景下,但我個人是沒問題完全能接受。當然了,這只是5K+的標變,你指望它的焦外表現能和萬元級的定焦牛頭比?貪心要有個限度哦,如果用過佳能小痰盂,你就會明白什麼叫那醜陋,過渡凌亂乾澀的焦外表現,起碼騰龍這隻焦外比小痰盂的要好的多。請時刻銘記一分價一分貨的道理,不吃虧!

接下來是50端。

50端重複的照片比較多,就拿這麼一張出來提供參考,可以看見全開中心依然數毛!

最後是大家都關心的75端的全開畫質。

75端的中心,依然有非常不錯的銳利度,但是可能反差略低,所以遠看會覺得不夠銳利,適當加一些對比度和清晰度即可;75端的邊緣畫質衰減就要比廣角端明顯了,次中心開始就有輕微衰減,當然這也很正常,24-105G的長焦端也是中心銳爆炸而邊緣像是沒對上焦似得,請謹慎斟酌是否需要收光圈,但總體的表現還是超預期的,好評還是要給騰龍的!人像表現就先到這裡!

接下來聊聊標變在人文掃街的應用。

說到人文,肯定又要一堆人說了,啊呀人文之眼35毫米鏡頭嘛;在我看來沒什麼鏡頭不可以是人文鏡頭亦或者是人像鏡頭,只是不同焦段視角拍出不同的視覺體驗罷了,這個跟題材沒什麼必然聯繫,都說85是人像鏡頭,可是超廣拍人像在婚紗攝影里司空見慣,我偶然還拿來拍誇張視覺效果的靜物....但你不會拿個150-600叫我去拍人像吧?那沒毛病.......掃街我用過12-24、35、50、85、70-200,其實我極少用35拍人文,可能原因就是懶。

相比之下,超廣以及長焦等這些極端焦段、適用面的較窄鏡頭,標變能拍攝的畫面極為豐富,廣角能拍攝環境,中焦又能拍特寫,所以標變也不失為人文佳鏡,但是標變拍攝人文也有一些難度,這個難度如果是經常用定焦鏡頭的人應該能有共鳴,定焦的優勢除了大光圈,就是其固定的視角,以至於你在拍攝的時候只需要思考拍什麼怎麼拍怎麼構圖,但當你同時擁有好幾個焦段的時候會凌亂你的思路,直接影響出片效果,我已經不止一次聽不少用慣定焦的人說,艾瑪,我真討厭24-70啊!

其實就廣角拍環境,中焦拍特寫,明確這個思路,用標變拍就不會那麼難了,通常我是用廣角端開始,不管是什麼廣角,它的特點是強調距離感,基本使用方法就是妥善安排好前、中、背景以及採用不同高低合適的機位視角。利用這個規則開始在街上觀察,比如下面這張:

以地面、道路做前景、中景,所以要採取足平機位抬頭,房屋為背景,地平線必須要平。這裡我想提一點,都說28視角不夠廣,實際使用下來確實不夠廣,但是我覺得28是個有親和力的廣角,具備比35更大的張力,但不像更廣的焦段帶來的過大的邊緣透視變形。所以我的觀點是,給你什麼焦段你就想辦法用好它,拍出屬於它的片子,畢竟每個焦段都是不可替代的,你不會買個35然後嫌棄它不夠廣吧?只能說當需要視覺上透視張力的時候,35就很雞肋;標變的意義就是提供你廣角至中焦,28-75在這點上沒毛病,擁有它的人不也同時擁有它輕便小巧廉價的優點嗎?相信我,當你想要透視張力的時候你是必須要一隻16-35或者14-24這種鏡頭的!

回到正題,這個前景、中景、背景的安排並不見得一定是下、中、上的安排,也可以是從四面八方來,至於機位需要進行大量的嘗試;構圖方面,我並不遵循任何法則,你沒有辦法在拍攝的時候去考慮構圖法則,那樣會極大的影響你要拍攝什麼內容的思路,多數時候我只是觀察取景器,問問自己,畫面中包含的哪些元素是你要的,哪些是不要的?雖然也只是拍一些尋常的片子,但每張片子都是要按5-30次快門不等,為的只是不斷的確認,OK這就是我要的畫面,我相信每個用心拍的人都能有所共鳴;這之間也不乏一些運氣,比如下面這張,當時我只是低角度用車輪與地面做前景想拍個街道,然後一個男人就這樣走進來豐富了畫面,恰巧對面還有輛車開過來打著燈,讓片子有了更多細節;利用這個特點,掃街有時很多片子可以採取守株待兔,取景安排好機位,耐心等待。

神奇的是這隻鏡頭在全開光圈的時候也會有星芒。

下面這張片子是唯一一張只按了一次快門就得到的,一切都已經水到渠成,只需按下快門;這裡提一點,28-75的廣角端畸變確實很明顯,特別是在這種拍攝平面的時候,不過有趣的是在LR里用老的28-75 A09的配置文件也能有不錯的矯正效果。

中長焦段的特點是壓縮距離,諸位應該看過一些節目里用長焦鏡頭在正面拍的飛機跑道,當飛機正面前進時即便速度很快,視覺上也會感覺很慢,這就是距離被壓縮的關係,背景被拉近,變得乾淨,焦點突出具有特寫感,焦距越長這個特點就越明顯,根據這個特點使用28-75的長焦端來人文掃街,需要留心街上任何細節的東西與正在發生的事情,鬧中取靜。在拍下面這個滬飄者時,為了不讓其留意,我是先拍蹲下把鏡頭對著馬路對面,發覺他並沒有注意到我後就立馬轉過鏡頭按下快門。

可以直觀地看到,其實70或75對於拉近背景突出被攝者的效果還是比較有限的,與85還是有一點差距,與135-200那是天差地別了,當然還是那句話,用好它而不是嫌棄它,當真的需要壓縮背景的時候,需要的是70-200。

中間焦段在掃街的時候用的比較少,只用在突發的情況因構圖需要,這張是我在拍街道的時候突然轉頭看到3個男人朝我的方向走來,路燈逆光照亮他們的輪廓並映射出影子,立馬就舉起相機隨便扭了扭焦距就咔咔了幾張。

最後這張是根據我的位置為構圖需要而選擇了一個合適的焦距,其實拍攝節奏還是相對較慢的。

28-75關於人文街景掃街就到這裡。

最後說說關於標準變焦鏡頭拍攝靜物領域的作用;在我剛開始接觸靜物攝影時使用過很多鏡頭,35定、50定、90微、24-70、24-120;到後來,但凡有菜單拍攝的客單,我裝上一隻24-120就出發並完成所有菜品的拍攝。後來總結了一下,定焦鏡頭對於靜物的拍攝局限性非常大,靜物拍攝通常需要大量細節不需要太淺景深,所以超大光圈顯得有點多餘,加上尋常定焦鏡頭通常最近對焦距離又不是很近,比如拿50去拍個杯子的特寫,0.45米的最近對焦距離,沒戲,你只能拍到一個完整的杯子而無法拍局部,光圈起碼要收到4-5.6才能獲得足夠的細節,但也不是說不能拍,而它,只能拍一些相對緊湊而完整的畫面。

而標準變焦在此領域可算是靈活多變,當我要緊湊而簡單的畫面時我只需要擰到長焦端;當想要豐富一些畫面時只需要適當往廣角端擰。

至於要不要收光圈收多少,主要看拍攝的距離,攝距對景深的影響之大,手機怎麼拍淺景深?是不是需要湊得非常的近,不然怎麼拍都無比清晰對吧,這個特點在全畫幅相機上表現尤其直觀明顯。

根據靜物不同的大小,所需要的鏡頭也不同,標變依然無法拍攝很小的靜物和極近的特寫,比如戒指之類的小物件、杯口邊緣的細節等,這些都需要微距鏡頭了;騰龍本次廣角端0.19米的微距效果我還沒來得及嘗試,另外會再找時間體驗,本次廣角端靜物只隨意拍了一張,感覺還需要再收一檔光圈,葉子還是虛了。

以上便是今日為諸位帶來的三大題材實拍體驗,總之我是對這隻鏡頭很滿意,總結幾點吧。

第一、全焦段中心銳利,75端邊緣衰減比廣角明顯,二線性還是不同程度存在,但程度可以接受;

第二、對焦速度,明顯是不及24-70GM快的,畢竟用的是步進式馬達,過程很順滑,算是它的特點,但還算快速,至少我用著沒覺得不爽,DMF、MF過程沒有明顯可察覺的延遲;

第三、追焦也沒毛病,表現良好,但馬達速度不如GM,估計在高速移動的情況下可能會表現不如GM;

第四、體積重量真的是我選它的最直接的原因了;

第五、5000來塊還不買買買?

第六、由於我不拍視頻,視頻性能我就無法回答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vivo NEX 上手體驗
居住空間:家,簡單的私人空間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