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膽子小什麼都不敢做,可能是因為這個

孩子膽子小什麼都不敢做,可能是因為這個

童年 家庭 自我 親密關係

有家長跟原子醬說道,我的孩子好像膽子很小,做什麼都不敢做。

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們做遊戲,或者在完成老師交給的合作任務方面,總是慌張地哭,似乎總是沒有信心。

這可能跟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低下有關係。

01

自我效能感是什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是指個體對自身是否可以有能力去完成某一事件所進行的預測與判斷。(童瑛,陸麗青.2005)

它直接影響著個人的行為及其結果。(倪士光,李虹.2014)

如果一個孩子擁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他們就相信自己有能力參與某種活動,能夠完成任務並實現目標。

因此,自我效能感在生活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簡單地說「自我效能感」,就是「我知道我說到就能做到」的感覺。

自我效能感越強,一個人的人格力量就越強,在做事情的時候就會越自信、越有主動性。(王雁飛,凌文輇,朱瑜.2004)

以開頭家長提出的煩惱來舉例,當孩子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沒有底氣的時候,她會無助,會想自己完不成任務。

然後會退縮,逃避老師要她做得事,那麼看起來膽小也就不難理解了。

02

低自我效能感從何而來?

那麼,孩子的這種低自我效能感是哪裡來的呢?

1.過往親身經歷的經驗,對自我效能形成影響最大

如果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沒有穩定建立之前,遭遇了接連的失敗或不如意體驗會極大拉低效能預期。

2.替代性經驗

也就是通過觀察身邊的人,尤其和自己相似的人,他們怎麼做的,最後的結果是什麼,獲得自我效能預期,這也是平時常說的「榜樣的力量」。當看到有人做到了我們之前不敢想的事,使得這件事突然變得可想了,那我們對這件事的效能感就提高了。

3.言語說服或社會說服

比如當孩子遇到困難,並對自我能力懷疑時,如果有他信任的、非常佩服的人給與了消極評價,說:「你不行的」或是「你還小,做不了的。」

那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不會高的。

譬如電影《追夢赤子心》中的主人公就一直活在身邊人的否認中。他夢想著做橄欖球員,但是哥哥和父親卻總打擊他。

直到他朋友去世後,他終於醒悟一直以來都是聽著別人的指導在生活,從未真的相信過自己。

當他不再聽從別人的言論而選擇遵從內心後,夢想和自我的大門才向他緩緩打開。

4.和情緒、身體狀態有關

不可忽視的是:當孩子的身體很累、情緒低落時,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不會高的,他對做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的。

03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當發現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低時,我們該做些什麼來激發孩子提升自我效能呢

1.增加孩子個人的成功體驗

當孩子在他認為很難完成的任務上偶然獲得了成功時,孩子會覺得自己具備了新的能力,從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對於增加孩子個人的成功體驗,你可以通過完成小事、小任務來踏實地積累

比如孩子在第一次背下來一首詩歌后,他不會懼怕第二首詩的到來,因為他知道第二首詩他也是能背下來的。

《心靈捕手》的主人公威爾是一個有著數學天賦卻天天打架的叛逆少年。

偶然被一位數學教授發現了他的天才,在與教授一起解決數學難題的過程中。

他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功經驗和讚美,可以說這是他走向自我成長的第一步。

2.積累替代性經驗

多給孩子展示那些做得好的小朋友的做法,以及取得的效果。

多給孩子提供榜樣的例子,慢慢地,「他都做到了,那我也一定可以做到。」就會變成自己的想法

3.在言語上多加鼓勵

我們是孩子尊敬和信任的人,我們對孩子的鼓勵,會大大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鼓勵和勸說要在直接經驗或替代經驗的基礎上進行

如果勸孩子進行與他的能力相差懸殊的活動,比如勸3歲的孩子攀岩,他的臂力不夠支撐他進行這項活動,這很容易讓他氣餒,讓他本來就不高的自我效能反而變更低

電影中的威爾一直不願意和朋友分開去走向自己鑽研數學的人生之路。

在朋友的勸慰下,他才意識到如果一直耗下去不僅是對自己才華的浪費,更是對人生的浪費。而自己是有能力去創造更有價值的事業的。

自我效能感關係著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影響著他生活和學習中的行為。

培養自我效能感是需要家長和孩子一同修習的課題。

告訴孩子先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才會實現。

Everything is possible !

作者:Ltt,周非

圖片來源:網路

(已維權保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載)

秒懂科學心理,從此接納從容

歡迎加入原子心理陣營

參考文獻:

倪士光,李虹.流動兒童認同整合與心理健康的關係:自我效能的調節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4(1):60-66.

童瑛,陸麗青.暗示技術在提高自我效能感中的運用[J].現代教育科學,2005(5):24~26.

王雁飛,凌文輇,朱瑜.成就目標定向、自我效能與反饋尋求行為的關係[J].心理科學,2004,27(1):31~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子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原子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