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特幣、以太坊不是證券,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比特幣、以太坊不是證券,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31區

ID:blockchain31

31區的第90期推送

14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企業金融主管William Hinman在「雅虎全市場峰會」上發表演講,稱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不是證券。

久旱逢甘露,此消息一出,低迷的市場反應強烈,部分數字貨幣瞬間暴漲10%以上。

William Hinman是誰?

他領導的部門,主要負責督促和指導上市公司合規,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並對新型金融產品提出監管方法。

其地位,在SEC的中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區塊鏈資產通證是否是證券這個問題上,可以說他的意見極其重要。

如果一個區塊鏈通證被認定為證券,那麼ICO行為就要嚴格受到《證券法》管轄。註冊和長時間鎖定是必須的,在發行量和信息披露上也會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如果區塊鏈通證不是證券,那麼SEC沒有權力對其施行監管,在市場需求充足的情況下,ICO的泛濫很有可能會延續下去。

William Hinman在發言中明確表態,「去中心化程度與真·應用場景」兩個關鍵屬性是得到「證券認定豁免」的最關鍵之處。

並且,他明確舉例了比特幣和以太坊,強調它們的充分去中心化是「非證券」的免死金牌。

William Hinman

1

什麼是證券?

美國最高法院有一個專門用來判定一個合約是否為「投資合約」的「Howey 測試」。

「投資了一筆錢,並且期望僅僅通過別人的勞動來為投資增值,就是證券。」

舉個橙子的例子。

如果你花10元,買了一個橙子,並且吃了,那不是證券。

但是,如果你同樣花了10元,委託橙子攤把橙子榨成了橙汁出售,並通過橙汁出售獲得了11塊錢。這就可能被「Howey 測試」認定為證券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投資某種區塊鏈通證,是希望項目團隊通過技術建設、落地應用、推廣或者純炒作的方式,來把項目估值做大,以便你在二級市場上出售套利,那麼你就是在投資證券。

Hilman昨天也對這個問題做了非常明確的闡述。

「證券的邏輯同樣可以應用到數字資產,哪怕是一行代碼,只要它向非生態使用者出售,並且通過特定的項目方來運作獲得增值,那麼極有可能被認定為證券。」

「非生態使用者」指得是沒有應用場景,「特定的項目方」指得是非去中心化。

因此,一個項目如果有足夠的「應用場景」,也就是說它的代幣大部分都在自己的生態中被消耗了,那麼多它就不是證券。

或者,一個項目「沒有一個中心化的團隊」,也無法依靠中心化團隊的運作來為投資者增值,它也不是證券。

「真·應用場景」和「去中心化」,只要兩者符合一條,就很難認定為證券。

2

應用場景和去中心化的雙保險

先來說說應用場景。如果投資者參加某個項目的募資,是未來可以獲得這個項目的服務,那麼這樣的募資就不是證券銷售。

就像你去網吧充值點卡,是為了獲取上網時間,而不是溢價賣給同學一樣,有核心應用場景的項目,其投資者的投資心態,更多得是「加油」,而非投機。

比如以太坊在2017年下半年價格的爆發,更多是源於供不應求。

95%的ICO項目基於以太坊網路,以太坊形成了自己的「項目孵化場景」。

很多投資者去市場上購買以太坊,是為了參與項目「梭哈」,而不是為了幾天後出售以太坊獲利。

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具備區塊鏈有史以來最好的「落地性」。

這就是一個項目具備實際「應用場景」的體現。

當然,目前來看,對於以太坊和比特幣是否「不屬於證券」這件事還遠未蓋棺定論。

它們,仍需要通過包括「Howey測試」在內的種種關卡,最終通過審慎的法律考量,才能最終完全擺脫「證券之名」。

但是,這裡還有個另SEC非常頭疼的問題。

如果有朝一日,比特幣和以太坊真的被認定為「證券」,那麼,SEC就需要找到它們的「主體」,來配合一系列的監管工作。

但是,這樣的「主體」似乎並不存在。

雖然Vitalik已經成為了以太坊的象徵,但是V神和他的團隊並沒有「控盤」以太坊。他領導的以太坊基金會,也僅僅是作為以太坊的非盈利治理機構,本身只是以太坊生態的一部分,並不是「董事會」。在法律上,本身也不用對以太坊這個項目負責。

而比特幣更是如此。

神秘的創始人中本聰從來就沒出現過,整個項目9年來都依靠分布於全世界的礦工和社群來運行。

所謂「冤有頭債有主」,比特幣和以太坊,就算是債,警察也不知道該找誰要。

所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算是上了「應用」和「去中心」的「雙保險」。

3

緊箍咒還在

雖然以太坊似乎已經「上船」了,但是它的「孩子們」目前來看很難避免溺水的命運。

ICO項目中的「空氣率」可能超過95%,「應用場景」無從談起。所發的通證,除了在二級市場短期套現獲利,似乎永遠不可能在內部生態進行有意義的「燃燒」。

而空氣項目的「去中心化」更是無稽之談。大量的代幣控制在少數人手中,莊家拉盤割韭菜,這些在幣圈都已經是老生常談。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數字貨幣交易的參與者們,更看重的是項目方的炒作甚至傳銷能力,往往是一上交易所就砸盤走人,「價值投資」無從談起。

所以,面對這個混亂的市場,Hinman的後半句話才更重要。

「多數代幣是證券,將受到SEC和相關證券法律的監管」。

對比特幣和以太坊的上岸,市場進行了短期的利好反應。

但是長期來看,「監管風險」,仍然將持續成為數字貨幣市場最頭疼的緊箍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1區 的精彩文章:

Thunder:現象級的學院派公鏈項目

TAG:31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