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穿Lolita裝的年輕人

穿Lolita裝的年輕人

原標題:穿Lolita裝的年輕人


順利隱瞞了二年,真央買來的20多條裙子已經塞不下衣櫃。「破罐子破摔」她抱著不如一試的心態,站到了父親面前。



lo娘茶會的集體照。受訪者供圖


文|新京報記者趙蕾 實習文婷

編輯 | 胡傑 校對 | 陸愛英


?本文約4419字,閱讀全文約需9


如果你稍加留心,就會注意到在北京街頭,有時會出現三三兩兩「奇裝異服」的年輕人。他們大多集中在西單,王府井、朝陽大悅城等大型商圈的人潮中,時隱時現。


他們身穿蓬蓬裙,裙子上印有色彩明艷的圖案,裙擺長度大於兩米。還有包括蝴蝶結、蕾絲,刺繡元素的髮飾、鞋襪等一系列行頭。


他們穿的這套服飾叫洛麗塔(Lolita),簡稱lo裙。因為共同的喜好,他們組成了小圈子,還有自己的專門話術。


身穿洛麗塔服飾的女性被統一稱作「lo娘」,反之,男性被稱為「lo漢」,由他們組成的圈子即為lo圈。


他們的年齡從12歲到30歲以上,有學生,公務員,創業者,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


對於他們來說,大眾審美的標準化和模式化令人反感和疲倦。他們從他人怪異的眼光中堅定了自己對美的認同。


「大街上的人都穿得差不多,挺沒意思的。」穿著洛麗塔服飾的受訪者們說,自己只是踐行對美的不同定義和理解罷了。


更多的人則把這樣的穿著認同為個體解放。從普通打扮轉換到「洛麗塔」出行,是每一個lo娘或lo漢學著跨過的第一道坎。

有專家認為:洛麗塔服飾,確實表現出一種彰顯個性,以自我為主的精神面貌。其影響因素涉及到網路媒介的發展,日韓文化的入侵,消費主義的盛行等,更多體現年輕人娛樂性和消費性的利益訴求。


「這個圈子可能沒有邊界」


6月2日下午2點,27歲的真央走進百子灣的costa coffee,她穿著一身淺紫色的雪紡洛麗塔裙,裙子上畫了一團團漂浮狀的白雲,胸前和腰身處別著兩個同色系蝴蝶結,裙擺處綉著蕾絲邊。


162cm的她踩著一雙白色蝴蝶結高跟鞋,腳上穿著白色連褲襪,頭上戴著淺紫色發箍。她妝容精緻,引起身邊人的頻頻側目。



一位受訪者為好友當模特拍攝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在她的衣櫃里,只有兩條牛仔褲,穿過不超過五次。70多件類似甜美風格的lo裙佔滿衣櫃,最多時候,裙子總數達到170多件,總價約20萬。


從16歲開始,她便攢零花錢買洛麗塔裙子,碰到喜歡的樣式,她會將同款三種顏色的裙子都買下,為此沒少央求母親資助,「不想再壓抑自己愛美的天性,畢竟媽媽都說好看極了」。


大學時,為了買更多的裙子,她給洛麗塔服飾網店做過模特,客服,代理等。


在此期間,她逐漸發現,原來不止是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才有lo娘,「長沙、重慶、武漢、南昌、江浙一帶等也很多。在網路上,你才意識到這個圈子可能沒有邊界。」

lo圈作為一個隱形的群體而存在。只有他們身穿洛麗塔服裝走上街,你才發覺,lo娘已然分布在很多個角落。


在lo圈,精緻和優雅是lo娘(或lo漢)的代名詞。通常情況下,每一個lo娘外出參加聚會時,都會從頭到腳裝扮一番,並畫上彩妝。


搭配、裝扮不僅僅是lo裝所需,多數lo娘享受變化的過程本身。「當你在鏡子中發現另一個好看的自己,那種驚喜應該是每個愛美的女孩子都懂的。」一位受訪者說。


除了盛裝出行,他們也以小團體的形式活躍在線上,其根據地從最初的lolita百度貼吧轉移至qq群和微博、微信,討論的話題集中於各個商家的裙子和配飾穿搭。


早在2007年,北京lo娘最早的線上社交群,「帝都lolita聚集地」qq群已經成立。


現任群管理員的真央入圈已有12年。她剛入群時,群里只有30多人。目前人數增至949人,由群主發起的茶會也成為群里的固定活動。


真央回憶,剛入圈時,大家把群號和聚會信息放在貼吧,微博上,有人不斷加入,lo圈壯大起來。



一個lo娘的lo裝配飾。受訪者供圖


她沒有忘記11年前那個夏末傍晚,當時16歲的她參加北京lo圈的第一次網友見面會,一行人走在南鑼鼓巷的衚衕里,「第一次不再為路人彷彿看外星人的眼神感到困擾。」

「關起門來自己玩」


在中國,lo娘出現的時間遠比大眾注意到這個群體要早。


洛麗塔服裝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明治時代,日本女性穿洋裝,開洋茶會,學習西方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風俗。其服裝融合了17、18世紀洛可可等歐洲宮廷服飾元素,又受到哥特、朋克文化的影響,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洛麗塔逐步確立了自己的風格,成為原宿的街頭時尚。


據國內知名的洛麗塔服裝雜誌《girlism少女主義》統計,十年間,因國內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洛麗塔服裝網店的數量從2007年的十來家攀升至600家左右。


《girlism少女主義》的調研顯示,中國lo娘接觸洛麗塔服飾的契機多與日本動漫在國內的風靡有關。


用真央的話解釋,是二次元文化引領她們重新認識了洛麗塔服裝。


2005年,少女漫畫受到中學生的青睞,真央逐漸迷上《魔卡少女櫻》、《水果籃子》等漫畫,「那時候並不知道有些女性動漫角色的衣服就是洛麗塔風格。」


之後,購買的衝動指引她滿大街搜尋定做洋裙的實體店。一位店主向她科普了「洛麗塔」。


北京fairy dream實體店的老闆卡薩也有相似的感受,洛麗塔衣服曾寄託著她對動漫的熱愛,這也是她如今開店的原因之一。


卡薩店裡的洛麗塔服裝和配飾。新京報記者趙蕾 攝


也是在高中時,有同學給她推薦了洛麗塔服裝的網店,「點進去第一眼我就被擊中了,是一件淺藍色的裙子,有翅膀的圖案,很夢幻,讓我聯想到美少女戰士。」


16歲的她覺得這是每個少女都夢想的裙子,「彷彿穿上就可以變身,我必須擁有它。」


如今,她們邁向奔三的年紀,對動漫的熱愛消退,卻從洛麗塔服飾中找到更多自信,「有一種青春感」。


lo圈流傳著一部lo娘必看的入門電影,即2004年在日本公映的《下妻物語》。


影片中,lolita服飾像是女主角龍崎桃子的戰服,她每天穿著粉嫩的公主裙,看似與身邊的環境格格不入。但憑藉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她最終收穫了友誼和lo裝設計師工作。


在lo娘眼裡,這種工藝複雜,外表華麗,帶有夢幻色彩的洋裙寓意著一種彰顯自我的生活態度,更是尋求精神獨立的突破口。



電影《下妻物語》海報。圖片來自網路


蘇州大學新聞傳播系主任曾一果老師解釋,洛麗塔服裝屬於亞文化在服飾上的體現。

這個時代的亞文化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按不同風格區分和展示自己,他們不再具有明顯的抗爭色彩,其立場和觀點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也以此獲得某個圈子的身份認同,「就是關起門來自己玩」。


「地球人」不會懂


想要突破,就意味著「鬥爭」。真央認為,這是每一個lo娘成長的「九九八十一難」。


起初,真央總是在家門外換lo裙。比起外人怪異的眼光,她更怕父母的反對。


順利隱瞞了二年,真央買來的20多條裙子已經塞不下衣櫃。「破罐子破摔」她抱著不如一試的心態,站到了父親面前。


「你怎麼打扮得像棵聖誕樹。」父親皺著眉,批評她不像高中生。


「可我覺得好看啊,我就想這麼穿。」真央低聲反駁著。


「學生就該有學生的樣子,還是樸素一點吧」,真央隨即沉默,兩人的對話總是這樣草草收場。


幾番對峙輪迴,父親在母親的勸說下敗下陣來,「小姑娘不就該這麼穿么,多漂亮。」母親給予了女兒全力支持。


戀愛時,第一次約會,她穿著全套lo裝出門,男友嚇得站在一米外不敢靠近。

「以後能不能不穿lo裝呢,走在路上被人指指點點的感覺讓人很不自在。」相處半年後,男友提議。真央當即拒絕。


她的理由是,如果最真實的自己不被接受,兩個人也難以走得長久。男友思考一分鐘,妥協了。


衝突以並不激烈的方式展開,然後被持久的柔和反抗漸漸化解,這是lo娘普遍遭遇的境況。


真央現在機關單位工作,她每天依然穿lo裝上班,早已不在意別人「她怎麼穿成這樣」的聲音。


按照lo圈的規定,穿上lo裝便是圈內人,區別於穿普通衣服的「地球人」,表明大家是「兩個世界的人」。



建外soho某棟公寓的洛麗塔實體店一角。新京報記者趙蕾 攝


「沒辦法,地球人那些衣服太無聊了,隨便就撞衫。」一位lo娘說。


lo圈還有很多不成文的規定,每個人要為自己起一個藝名,即僅限於在圈內使用的昵稱;不過問他人的真實姓名和隱私,除非對方主動提及;穿裙子一定要穿裙撐;每一個裙子要有自己的名字;抵制高價收購,倒賣衣服等等。


「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運行規則」,一位受訪者將之理解為一種劃分,「畢竟在三次元(現實生活)的地球人很難理解二次元的腦迴路。」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的石力月老師也在關注這個群體,在她看來,lo圈的規則體現了二次元文化的創造性和獨特性。


Lo娘迴避每個人的社會身份而建立起來的圈內身份認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社會生活的逃避,它體現了一定的抵抗性。


日常生活里,異樣的眼光並不會造成lo娘情緒上的不適。他們唯獨對路人的偷拍感到反感,繼而引發兩方情感上的對立。


在知乎和貼吧的討論中,雙方常針對偷拍事件展開激烈討論,「偷拍太不尊重人了,沒素質」、「地球人無知又愚蠢,沒見過么?」


「所以小姐姐穿成這樣就是為了引起別人注意么?」「穿得那麼浮誇,實在忍不住想拍下來吐槽。」「這個好看嗎,怎麼看怎麼像個大號洋娃娃。」地球人也有不屑。


石力月覺得,Lo圈對於Lolita服裝的痴迷是一場關於二次元文化的身體經驗,這種身體經驗嫁接感受是最直觀接近再造世界精神訴求的方式,就是說對現實世界的各種不滿,通過穿這個服裝,建立這個圈子來再造一個自己認同的美好世界。這是他們自己對服裝有很高要求的原因。


「我們不過是想穿得更好看嘛」,在真央心目中,洛麗塔服裝一直是優雅和精緻的化身。「即使他人將這種穿衣風格理解成奇裝異服也無所謂,多一些尊重和互不打擾就好」。


尊重和包容


事實上,作為一種小眾文化,lo圈也有一些為數很少的男性加入,他們也會穿上lo裙參加聚會,雖然在大多數時候,他們是以平常裝束示人。


元素就是這樣的一位「lo漢」。無論是參加茶會,漫展或者lo娘的小聚,元素的每一次換裝都是在就近的男廁所或無障礙衛生間里完成。

6月3日那天,他身穿短袖T恤和藍色牛仔褲走進商廈。30分鐘後,一個穿著一款印著戲劇臉譜圖案的中國風系的lo裙,頭戴黑色披肩長捲髮,左右兩側耳朵上方的髮絲上夾著粉色蝴蝶結的人從男廁所「噠噠」走出來,碰見門口的保安,對方不禁「咦」了一聲,抬頭看看男廁所的標識,一臉疑惑。



元素在朝陽大悅城五樓參加朋友聚會,他穿著「梨園春秋」的裙子。新京報記者趙蕾 攝


「每次在男廁所撞見人,我一般不等人問,都會先聲明我是男的。」元素說,他不想給人帶來誤會。


當晚回家,他破天荒穿著lo裝進了家門,母親把他截在門口,氣鼓鼓地說:「你為啥穿成這樣了?有人這麼穿嗎?你不會是同性戀吧?」


他嘆了口氣,回答「好看,有人穿,我才不是同性戀。」匆匆進屋關上門。


當有人發出「這人是不是變態啊?」的質疑,他本著「關我啥事」和「管你啥事」的生活準則不予評論,並反覆強調性別並不應束縛人的行為。


元素回憶起小時候,院子里同齡的玩伴都是女孩,母親也曾把他當作閨女養,「四五歲我就穿過裙子,一直覺得穿裙子挺好看的。」


石力月分析認為,對這些男性來說,裙裝在「再造一個世界」的意義上實際是去性別的,它是一種象徵。


曾一果則用巴特勒「性別麻煩」理論解釋男性穿女裝的現象,「人的性別是由社會和文化建構,規約的,並非是先天性的。而性別本身也有表演的成分,男性穿著女裝可能和自身的成長環境,經歷有關。」


真央並不懂得穿女裝的男性心理,「真的挺奇怪」,但她覺得社會應該給予個體應得的尊重和包容。「殺馬特,文身也常被人詬病,但這不是小眾審美的錯呀」


她反倒對大眾審美表示不解。整容也是變美的途徑之一,只是整容奔著標準化的美。洛麗塔服飾的美則體現為與眾不同。


「大家追捧千篇一律的網紅臉,洛麗塔卻少有人真正認可,兩者目的一致,大眾的反饋態度卻天差地別。」


「更多人退圈是受到個人審美、觀念、家庭環境等變化的影響而離開,都是個人選擇。」十幾歲時,真央以前也幻想七八十歲穿lo裝的樣子,身邊人來來往往得多了,她卻不敢說自己能穿到哪一天為止。


但她不覺得惋惜,「至少我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著,努力展現過美好的瞬間,知足了。」



你身邊有「lo娘」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剝洋蔥 的精彩文章:

對抗城市裡不能忍受的細節 | 對話李迪華

TAG:剝洋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