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皇帝為什麼立嫡長子為帝?換你你也這樣做

古代皇帝為什麼立嫡長子為帝?換你你也這樣做

原標題:古代皇帝為什麼立嫡長子為帝?換你你也這樣做


古代的皇帝一般都執著讓嫡長子為帝,不管嫡長子是否賢明一般都優先立嫡長子為太子,哪怕其他人做得再好也敵不過嫡長子的優勢。參見李淵立李建成,當時的李世民不見得比李建成差,但是最終李淵還是立了嫡長子李建成。因此古代也有一句話:「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賢」也就是有嫡立嫡,而且要以長為順序並不是以賢明來論。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來看看原因。


首先皇帝的正室生下的孩子算是嫡系,也就是皇后的兒子是嫡系,其他妃子都是庶出。皇后之所以能升任皇后,其家庭勢力定然起著一定的作用。周幽王時期的正室是申後,嫡長子是姬宜臼。但是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除了姬宜臼的太子之位。就這樣廢太子和王后商量了一下,讓娘家人申侯勾結犬戎把周幽王殺了。然後編造了一個烽火戲諸侯,自己繼位為周平王。古代皇帝的正室多數出於名門望族,所以皇帝在考慮到出身的問題多半都會選擇立嫡子而不是庶子。



考慮到為什麼立嫡子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為什麼立嫡長子。最簡單的一個道理,長是絕對的,這個是不可更改的。而賢是相對的,是可以用手段改變的。康熙廢了太子之後,其他的皇子都蠢蠢欲動,爆發了九子奪嫡事件。最終四阿哥和八阿哥展開巔峰對決,思來想去的康熙最終決定立四阿哥。因為康熙知道八阿哥不是真正的賢明,而是通過一些手段籠絡了朝臣,無法分辨他的賢明是真是假。


由此可見賢是可以偽造的,參照道光帝立繼承人。道光帝立繼承人可是秘密建儲,也就是選賢不選長。當時四阿哥和六阿哥想對決,從一些事情上看六阿哥要比四阿哥好。但是四阿哥的老師勸四阿哥投其所好,用自己的仁孝來感動道光帝,因此四阿哥被立為帝,也就是咸豐帝。選賢最大的難題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賢,所謂的賢是可以偽造的,這樣就會影響你的決定。


而且如果沒有早日確定太子,那麼就會造成類似九子奪嫡的事件,皇子如果想要當太子,那就要踩著骨肉的屍體上位,上位之路血腥而又殘酷。而且如果沒有早日培養太子,那麼日後可能會出亂子,參照崇禎。崇禎原本是信王,天啟帝沒有兒子所以禪讓給弟弟崇禎。崇禎說白了就是個野孩子,從小沒有接受皇權教育,所以不懂如何駕馭臣子,任由崇禎胡來導致明朝滅亡。



還有如果不及時確定太子,如果皇帝一旦暴斃發生不測,那麼國家將陷入動蕩之中,新立太子也會讓國家處於主少國疑的狀態。這裡就來了個問題,一定要儘早確定太子之位,但是過早的話看不出皇子是否鮮明,借用孔融的一句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所以皇帝最終決定立嫡長子為帝,然後召集太子師來培養太子。經過長期的教養,皇帝即使不是什麼千古一帝,那也不會是什麼昏君,所以嫡長子的制度也就被確定下來了。


但是歷史上嫡長子繼位的只有五分之二。因為過早確定了太子,那麼太子身邊就會聚集一些勢力也就是所謂的「東宮集團」,時間一長對皇帝有所威脅,所以皇帝也不時的壓制著太子,有一些太子因為長期處於壓抑的狀態所以死的比皇帝還要快。而且過早的確定了太子,那麼其他皇子有可能聯合起來一同對付太子,太子也容易遭遇不測,例如李世民殺李建成。縱觀歷史只有嫡長子制度和秘密建儲兩種制度較好,但是這兩種制度各有優劣,不知諸位看官如何看待,還請在留言區評論指教。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香茗 的精彩文章:

古代最富裕的一個省,後因太大被拆成兩半,一個窮一個富
此人曾經讓韓信忍受胯下之辱,而結局竟然出乎意料

TAG:書香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