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中藥知識科普:煎制中藥的小常識,你做對了嗎

中醫中藥知識科普:煎制中藥的小常識,你做對了嗎

現代中藥湯劑是臨床非常常用的劑型,而且大多中草藥都是帶回家自行熬制煎煮,但是熬制中藥湯劑也是存在一定講究的,若煎法不對也就大大影響藥物的療效,因此歷代醫家對中藥的煎制都是很重視的。《醫學源流論》中這樣記載:「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一、器具的選擇

一般以瓦罐、砂鍋為好,搪瓷製品亦可。但忌用鐵器、銅器、鋁製品,因為有些藥物與鐵、銅一起加熱會起化學反應或者降低溶解度,有的甚至產生毒素等。

二、用水的講究

宜用潔凈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等,根據藥物的特點和疾病的性質,也有用酒或水酒合煎,用水量視藥量而定,一般以漫過葯面2—3厘米為宜。每劑葯可多煎煮2次,第一煎水量可適當多些,此後可略少。

三、煎藥的火候

前人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謂「武火」,慢火煎之謂「文火」。一般先用武火,沸騰後再用文火。同時也根據藥物性味及所煎的時間要求,酌定火候。如:解表與泄下之劑,煎煮時間亦短,其火亦急,水量亦少,而補益之劑,則煎制時間亦長,其火亦慢,水量略多。

四、煎藥方法

首先浸泡藥物20 —30分鐘,浸透後再煎煮,有利其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介殼與礦物類藥物應打碎先煎,後下一般藥物,對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藥物還應包煎或者單獨加溫烊化,防刺激咽喉或者粘鍋(如:辛夷、旋復花等易包煎;阿膠、鹿角膠等易單獨加溫溶化)。貴重藥物如西洋參,羚羊角等應單煎,這樣可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其它藥物吸收。而有些芳香或貴重藥物又不宜煎煮,如牛黃、麝香等。

*不同的藥物有相同的煎煮方法,也有不同的煎煮方法,不同的方劑更是如此,具體的煎藥方法建議您諮詢處方的醫師。

*若你對此類文章感興趣,歡迎關注與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