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這3種行為,能激活孩子的社交力!知道越早,孩子越好

媽媽這3種行為,能激活孩子的社交力!知道越早,孩子越好

孩子也會和成年人一樣拉幫結派,為了孤立一個人而不擇手段嗎?

答案是:會的,而且發生在孩子之間的孤立行為有時候更可怕、更傷人。

韓國電影《我們的世界》講述的就是幾個小女孩被同學孤立的故事。

四年級的李善在學校里不受歡迎,比如在體育課上,沒人願意選她入隊,只能等到最後被隨意派到一方。

而且,她和有些同學的關係比較差,有人會故意誣告李善犯規,讓她下場。

李善想和別的女孩子交朋友,但是被人無情戲弄。

她來到天橋上,孤獨地望著來往的車流,希望落空,非常沮喪:為什麼自己無法和她們打成一片?為什麼自己努力地融入她們,最後還是被無情拒絕?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對於這些問題,李善想不出答案而更加愁悶。

GIF

李善對融入集體的強烈渴望,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而她父母忙於生計,疏於溝通,作為學生的她能想到的,便是努力融入到同學之中。

為了不被再次孤立,李善開始孤立別人。

幾個小女孩的互相傾軋,都表明她們都想加入團體,在人群中尋獲安全感,但小團體為了顯示自身的中心性,常常要孤立別人。

在孤立和抱團的場域中,人的行為邏輯被簡化成了:通過孤立別人來掌握自我的中心性。

在一次次報復中循壞,不斷彼此傷害。

某心理研究團隊發現,經歷被孤立的人們被激活的腦區,和身體疼痛時被激活的腦區是一樣的。

在實驗中,與被群體接納的被試相比,被孤立的被試,背側前扣帶回及前腦島這兩個腦區的活動顯著增多。而這兩個腦區也是人們經受身體疼痛時活躍的腦區。

這意味著當孩子被孤立時,那種痛苦是真切存在的。

這兩天臨近考試,表弟卻不想學習,開始纏著家裡的大人說要買手機。

問他要手機幹什麼,他說「想打遊戲」。

我們都覺得很奇怪,表弟一向不喜歡玩遊戲,有的時候我們打遊戲,他連看都不看,整天就喜歡擺弄模型,怎麼會突然說想要手機打遊戲呢?

在大家的逼問下,表弟才說出實情:班裡的同學幾乎都在討論遊戲,但是我不玩,和同學們都沒話說,就連上體育課,也沒有同學和我一組了,我想和大家一起玩。

短短的幾句話,透露表弟的無奈、以及對人際關係上的困惑。

我仔細問了問他情況,表弟說那些喜歡玩遊戲的同學不但孤立他,還拉著其他沒那麼喜歡打遊戲的同學別跟表弟玩。臨近考試,有的孩子開始瘋玩,表弟就更被孤立了。

在一個同學們都喜歡打遊戲的班級,你的孩子天天看書,他就可能是被孤立的對象。

在一個討厭某老師的班級,你的孩子卻深受這個老師的重視,他就可能就是被孤立的對象。

如果孩子被孤立怎麼辦?首先要傾聽孩子,接納孩子。

孩子因為和同學們愛好不一致、觀念行為相反,就會被孤立,在集體中感到不開心。

當孩子主動開口傾訴的時候,我們不要上來就給孩子貼標籤:還不是因為你內向、還不是因為你不合群……別的小朋友才不跟你玩,而是要認同和接納孩子傷心的感受。

仔細問孩子:為什麼他們不和你玩呢?可以告訴媽媽嗎?

和孩子開玩笑:是不是你學習太好了,其他同學嫉妒你呢?

接納孩子,認真傾聽孩子,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自己堅強的後盾。

用輕鬆、幽默的語言來和孩子交流,不要一臉大難臨頭的樣子,這樣只會更讓孩子難過。

其次,要主動為孩子創造交朋友的機會。

孩子們起鬨來孤立另一個孩子的時候通常會有一個「孩子王」來牽頭,只要搞定這個「孩子王」,問題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同事的兒子小文因為瘦小,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欺負,每次都是一個叫「壯壯」的男生起頭找事。

同事就在放學的時候找到這個壯壯,笑眯眯問他:「你是壯壯嗎?我是小文的爸爸,小文告訴我,說你在學校經常幫助他打掃衛生,叔叔謝謝你了,今天給你冰糕,太感謝了!」

壯壯聽了同事的話,不好意思低下頭,對同事說:「叔叔,我會幫助小文的。」

之後每天同事都會找這個叫壯壯的小男孩,感謝他對小文的幫助,並邀請壯壯來家裡吃飯。

一段時間後,小文就恢復了往日的笑容,告訴爸爸壯壯再也沒有帶頭來欺負過自己了。

同事沒有直接尋求老師的幫助,而是通過送小零食的辦法讓「孩子王」產生愧疚,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當孩子被孤立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拉攏「孩子王」,比如讓孩子邀請他們一起來家裡玩耍,給他們吃一些小零食。孩子們收了大人的「好處」,自然也就不會孤立孩子了。

這個方法不但適用於孩子被孤立的情況,也適用於孩子插班或者轉校進入新集體後的情況。

在現代社會,「合群」成為了人們普遍認同的規則。

多數人即使自己內心也抗拒著這些,但是其實在行為上也已經慢慢的接受這些規則。

就像周圍的孩子都去打遊戲,那麼認真學習的孩子就會變成同學們眼中的「書獃子」,被大家孤立。

我們需要告訴孩子,有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強迫自己改變,不一定非要跟別人一樣才是正確的。

我們要肯定孩子,讓孩子知道比合群更重要的是做真正的自己。

印象很深的是曾經看過一句話:俄羅斯方塊告訴我們,如果你合群,就會消失。

在我看來,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去合群,但是不是要去合所有的群。

相比於外界的干擾,我們做父母的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

當我們了解孩子被孤立的原因後,就可以對症下藥,幫助孩子在小夥伴中重拾自信。

如果是因為孩子的愛好和其他同學相反而導致被孤立,我們要告訴孩子人人都是不同的,我們可以適當遷就別人,但是沒有必要為了別人的眼光而犧牲自己的愛好。

這種時候,我們應該驕傲的對孩子說: 你依然是最棒的,不需要為了取悅誰而放棄真正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一支筆丟掉13分,影響孩子成績的細節,家長應該要知道!
看父母臉色長大的孩子,未來有多苦?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