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軟為何重金併購GitHub

微軟為何重金併購GitHub

GIF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保羅.溫斯坦

近日,微軟(Microsoft)用75億美元,收購最大的開放源代碼平台GitHub,這個案例很能夠說明,矽谷與世界上其他地方對價值來源的看法很不一樣。

GitHub的收購價,是該公司年度經常性收入(annual recurring revenue)近三十倍的金額(這是超高倍數)。(左起:Github聯合創始人、CEO:克里斯·萬斯特拉斯;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微軟副總裁:內特·弗里德曼。)

為了對這件收購案有更整體的了解,請參考這個數字:微軟在2016年以260億美元收購LinkedIn(後者營收的7.2倍),當時這件收購案被視為最高金額的科技業併購案之一。

為什麼差別這麼大?要回答這個問題,應先澄清人們對矽谷運作方式的一個普遍誤解,還有這種天文數字的價值從何而來。

在矽谷要創造股東價值,基本上有兩種方式:一是財務,二是策略。財務價值是指商學院和股市談的東西。它注重營收或盈餘的倍數、銷售成長、毛利,以及管理理論。它重視一家獨立公司成長和蓬勃發展的能力。

當我們在談油價如何影響艾克森(Exxon)的股價時,直覺認為那家公司做的事情(開採石油)、油價、這兩者與股價的關係,這三者之間有直接關聯。同樣地,如果你經營一家本地的乾洗店,這項生意的價值,是根據你有多少顧客、他們花了多少錢、提供這項服務所需的成本,還有你對成長的預期。

另一方面,策略價值與前述這些因素沒有什麼關係,而幾乎只重視公司的產品和/或市場定位,能如何協助或阻礙另一家公司(通常是一家更大的公司)獲得成功。

策略價值並不是通過一家公司獨力賺錢的能力來實現,而是取決於它為其他人創造獲利的能力(或在某些情況下,是看它保護獲利的能力)。

這個區別是核心理由,可用來解釋為何一家只有五名員工、沒有營收的公司,可用十億美元出售;而另外一家有五百名員工、營收達一億美元的公司,出售的價格卻低了許多。矽谷最出名的成功故事,像是蘋果、臉書和谷歌,都是擁有巨額財務價值的知名例子,但是,絕大部分新創公司的成功故事,並不是要打造一家有能力IPO、並在股票上市之後持續成長的公司(要做到這一點格外困難);它們的故事,其實是要為別人打造某個有價值的東西。

換句話說,微軟為GitHub花了75億美元,並不是要取得這家公司賺錢的能力(它的財務價值),而是要取得GitHub能接觸到的大批開發者。

他們每天使用GitHub的程序代碼儲存庫產品(這家公司的策略價值),如此就能引導他們進入微軟的開發者環境,而這才是真正的獲利所在。

另一個策略價值的知名案例,2006年,谷歌以按照當時標準來說很驚人的16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當時的YouTube很不賺錢,而且非法上傳的影片引發的法律問題層出不窮。既然這樣,何必接下這個棘手的事業,更何況還花很高的溢價來收購?這不是因為YouTube未來能夠賺錢。十年過去了,YouTube是否已有獲利仍不清楚。當年的收購是因為YouTube對谷歌有極大的策略價值(也就是有能力阻擋競爭者入侵谷歌獲利豐厚的搜索引擎業務)。

迄今谷歌收購YouTube已十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可能仍未獲利,但現在這普遍被認為是歷來最好的併購之一。

微軟收購GitHub的確是大新聞,但它只是眾多例子之一,再次印證最成功高科技新創公司的主要價值所在。也就是說,打造一項可以自給自足的事業是特例,而非常規。能夠驅動創造成功的結果,是靠策略價值,而非財務價值。你如果根據這個論點來調整思考方式,就更容易理解矽谷這個瘋狂的世界。

(作者是矽谷投資銀行家,擔任科技、娛樂和媒體公司的顧問,也是創投公司流程基金(The Process Fund)合伙人,曾參與的併購案總金額達數十億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何鴻燊家族是如何架構公司和安排股權的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