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者抱朴守拙

智者抱朴守拙

想你,零點零一分

 The One

張靚穎 

00:00/04:11

一個人隨著閱歷的增加,無法不融於世故,圓於世故,《紅樓夢》言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但人情過於練達,處世過於圓滑,就會慢慢失去自我,最終困在名利場中。

抱朴守拙出自《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生活里,人們的思想情感難免磕碰,城府日深使人難以理解,更難得糊塗,難得純樸。

鄭板橋雲「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表面糊塗,是指不計較小的得失,顧全大局,但堅持自己的原則,這是很難做到的。

「大道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人生在世不必太聰明,更不可逞聰明,不僅要藏拙,更要養拙。

蘇軾曾做《洗兒戲作》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他因為詩文惹出「烏台詩案」,身陷囹圄,才會發齣兒子不必有世智辯聰的感嘆。

古人謙遜自己的作品為拙作、拙筆,稱謂自己見解為拙見、拙納,稱自己妻子為拙荊。自謙之中體現的是一種虛懷若谷的精神,自謙是尊重對方,自然也會得到對方的尊重。

布袋和尚面對人生的難堪、羞辱時,總以隨緣豁達的態度來化解:「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吐臉上,隨他白乾了;你也省力氣,他亦無煩惱。」

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別人的刁難,誰能這麼做呢?該怎麼做呢?爭論並不能解決問題,要找到方法去化解矛盾,未必要依老拙的這一種辦法,遇到無賴的人給他一點教訓就是了,不然就會糾纏不休,讓對方得寸進尺,但凡事適可而止,得饒人處且饒人。

抱朴守拙是君子的修養方法,有所為有所不為,為與不為都有自己的智慧,他們堅持正確的處世原則才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與其故作城府或耍小聰明,不如真誠相見,謙虛待人,久而久之自會得到信任和尊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晨文早讀 的精彩文章:

TAG:晨文早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