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下長安》隋朝,一個被低估的朝代

《天下長安》隋朝,一個被低估的朝代

由張涵予、秦俊傑、李雪健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天下長安》將於今年播出,講述了隋末唐初李唐王朝崛起的故事,電視劇把重點放在唐朝建立以後——魏徵輔佐李世民,君臣一心,實現天下長安。

該劇陣容豪華,連奕名執導,董哲擔任編劇,將在中央一套播出,許久沒見這種受到欽點的歷史劇了。以「天下長安」命名,「天下長安」的信仰貫穿在李唐王朝從建立之初到貞觀之治的時段,這段歷史也是電視劇的主要情節,同時對前期唐高祖討伐隋朝的歷史也有涉及。

隋朝是南北朝到唐朝的一個極速過渡,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這個朝代的歷史貢獻是很大的,興許是唐朝的歷史太過輝煌,幾乎所有的影視劇對這個朝代鮮有涉足,有也只是一筆帶過,痛斥這個朝代的荒淫無道,然後歌頌唐朝的豐功偉績。實際上,隋朝對歷史發展的貢獻並不比唐朝少,可以說唐朝的盛世也有隋朝的功勞。

隋朝的開國皇帝是楊堅,謚號為文,史稱隋文帝。謚號是古人對皇帝、諸侯、大臣等歷史人物的概括,用以評判人物的是非功過,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等詞都是褒謚。謚號中,經天緯地曰文。後人為他取謚號為文,可見隋文帝對國家的功績非同尋常。隋朝未建立前,是分裂割據幾百年的魏晉南北朝,自古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隋朝應運而生,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動蕩時期,中華神州再一次統一了。

楊堅本是北周外戚,其家族是北周的名門望族,身世顯赫。周宣帝十分忌憚楊堅的地位,多次想剷除他,一次召楊堅進宮,對身邊人說:「如果楊堅神色有異,立馬殺了他。」楊堅進宮了神色自若,周宣帝因此作罷。楊堅受到的猜忌並不少,但他仍然能在晦暗莫測的朝廷中安然度過,膽識謀略可見一斑。581年二月,楊堅由隋國公晉封隋王,北周靜帝下詔禪讓皇位於楊堅,楊堅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587年滅梁,589年滅陳,至此,隋朝完成了統一,又一個大一統朝代。

隋文帝在國家統一後勵精圖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改革,使得隋朝的國力在短時間空前強盛。政治上最大的改革是確立三部六省制度,即門下省、尚書省、內史省三省,吏、民、禮、兵、刑、工六部。各個部門間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提高了行政效率,這一制度改變了中央與地方斷層的局面,高度加強了中央集權。三省六部制一直延續到清朝,經過每個朝代的不斷改進,已經十分完善了。在軍事方面,完善府兵制。在和平時期,閑暇的軍人在家種田,同時由首領帶隊進行日常訓練。在戰爭時期,國家把閑散在家的士兵聚集在一起,組成軍隊。這種模式的府兵制不光大大減少了軍費開銷,還促進了農業生產,所以糧食產量在隋朝創下了新高。隋朝在各地都建立了糧倉,其中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足有259個糧窖,據考察其中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三省六部制和府兵制的特點是不養閑人,把每個部門每個人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不會造成冗兵冗官,減少了國家的職位開支。

科舉制啟源於隋朝,在隋朝以前選拔人才所用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是魏晉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但是這種制度的選拔範圍通常在貴族範圍內,有才能但出身不好的人反而被壓制,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缺點是官員們的集體素質不高,辦公消極。隋文帝創辦科舉制後,大量有才幹之士被發掘,補充了朝廷的官員,而且科舉制較察舉制更公平,官員的積極性也更高。科舉制的出現,皇帝更傾向於無勢力又有才能的寒士,士族壟斷宮廷的局面被打破,貴族奪位的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皇權更加穩固。這一制度經過歷朝歷代的補充發展,體系已完善健全,但是明清的八股取士制度反映了科舉制的弊端,不可否認的是科舉制確實是一種有效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現代的高考和公務員考試也是來源於科舉制,它對歷史的影響重大。

隋文帝在各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廢除嚴刑峻法、統一貨幣、採用均田制等等,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隋朝在短短十幾年間已經一躍成為了大國,人口繁榮,國力昌盛。據統計隋朝的戶口數大約900多萬,人口達到了4600多萬,如果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不穩,人口數量是不會這麼多的。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唐朝唐高宗時期人口數量是1500餘萬,而隋朝4000多萬人創造的糧食足夠供給五十年,也就是說唐朝是靠著隋朝的糧食養活了餘下的人,唐朝在「坐享其成」。這個說法爭論不一,有待考證,但隋朝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隋文帝在歷史上算是千古明君了,他的開皇盛世比起貞觀之治也不遜色,但是在論功行賞選帝王時,沒多少人記得他,反而他的兒子楊廣的人氣更高。正所謂富不過三代,因為有敗家子,隋朝傳至第二代就滅亡了,這一切全靠隋文帝的敗家子楊廣。楊廣驕奢淫逸,在軍隊已經攻入長安時,他依舊「此間樂,不思隋也」,最後身死國滅,貽笑大方。即使荒淫無道如他,隋煬帝也做了不少貢獻。

在隋朝未建國時,楊廣就南征北戰,為建立隋朝做了不小的貢獻。隋煬帝的文學功力也不差,曾寫過《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征群臣》,詩的基調昂揚,氣魄恢宏,讚揚了建立長城的功績,可以說此人文韜武略皆有。隋煬帝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就是隋朝大運河,他下令疏通河道,連通南北河道,開發大運河,促進了江南地區及沿岸的發展,運河的價值在當代也是很有作用的,南水北調依靠這條運河省了不少力。隋煬帝還收復了琉球,擴寬了疆域。不過他好大喜功,為了建功立業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弄得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無功而返,兵力受損,在各地建行宮,浪費了許多財力。

隋煬帝的滅亡是他咎由自取,但是不能因他的過失就全盤否定他,他對歷史的貢獻還是有的。所有的歷史人物都是蓋棺定論,他們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說。隋朝開了科舉制的先河,三省六部穩固了中央集權,這些措施至今都有影響,比一個時長几百年的朝代創造出的還要多,它的歷史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每一段歷史都有其價值,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從歷史的發展中吸取教訓才能更好的服務於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隋朝兩千人的軍隊打突厥四十萬的軍隊
隋朝在楊堅的領導下逐漸強大起來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