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君子:政治不敏感的張愛玲憑什麼躲過生命中最大的劫難

水君子:政治不敏感的張愛玲憑什麼躲過生命中最大的劫難

張愛玲是中國近代史上成就最輝煌的女作家之一。她被稱為末代貴族,這和她的家庭背景有關係。關於張愛玲的個人故事在這裡不需要多說,已經太多人熟知她的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她還有過兩段銘心刻骨的情感。

在張愛玲大部分文學作品中,只有極少的篇章是談及政治。張愛玲對政治不感興趣,很少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也極少關心時局。唯一的幾部作品稍微順應政治潮流的,也是在解放後改編自《十八春》的《半生緣》,寫勞動底層人民生活的《小艾》、《阿小悲秋》,其實這三部作品並不牽涉政治,只是寫了底層老百姓的愛恨情仇,骨子裡還是張愛玲擅長描寫的愛情故事。

文化大革命是中國史無前例的運動。這場運動對中國社會和經濟、文化造成的衝擊力史無前例,尤其是對一批知識分子,打擊尤其深。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衝擊里,像張愛玲這樣毫髮無損的人極少,他們要麼嗅到了空氣中危險的氣息,提前離開祖國,要麼在文革開始之初,以偷渡等方式離開。但張愛玲是個對政治非常不敏感的人,到底她為什麼能夠躲過這人生中最大的劫難的呢?

張愛玲生長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她的母親黃逸梵是個新派女性。年輕時的黃逸梵受父母之命,和張愛玲的父親結了婚。張愛玲的父親是個遺少型的人物,吃喝嫖賭抽樣樣齊全。黃逸梵受不了丈夫的做派,在生下小兒子之後沒多久就開始出國留學。黃逸梵愛她的子女嗎?從她走得如此了無牽掛看來,是不怎麼愛的。黃逸梵的缺席,導致張愛玲的童年生活也不愉快。張愛玲回憶她的童年生活,總是那麼不堪回首。在繼母的陰影下,張愛玲的生命是暗淡的,以至於她恐懼生孩子。張愛玲是曾經懷過孕的,她在美國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二段婚姻,一個德國後裔的文學家賴雅,但是張愛玲最終並沒有保留下二人的孩子,因為在她的眼裡,生孩子是生出死亡來,在人世間受罪。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

在解放後,張愛玲又很受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胡蘭成的影響。胡蘭成是個通敵賣國的渣男,真正的日本漢奸。雖然張愛玲和胡蘭成已經分開了很長時間,二人之間並沒來往,但是當她出現在公共場所的時候,依然有人高呼「漢奸婆」,這讓高傲的張愛玲非常難堪。從1949年解放後,張愛玲就幾乎沒有再寫任何文學作品。後來重新開始執筆,是因為導演桑狐的關係。桑導演邀請張愛玲寫了一部電影劇本《不了情》,電影上映後大受歡迎。之後,張愛玲又寫了一部《太太萬歲》的電影,同樣非常受歡迎。張愛玲這才重新回到文壇,重新拾起信心。

解放後,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主席夏衍非常欣賞張愛玲,鼓勵她重新開始寫作。張愛玲就在這段期間寫了《小艾》、《阿小悲秋》等文學作品。但是對於上海圈子裡的文化人聚會,張愛玲是從來不參與。

正在讓張愛玲大徹大悟的是在1950年7月,她出現了上海市參加第一屆文藝座談會。即使是這樣重要的座談會,也是夏衍強烈邀請下,張愛玲才出席的。進入會場後,499個人整整齊齊地穿著藍灰色的工裝,只有她一身半新不舊的旗袍,一件白色的漁網裝。張愛玲毒辣的眼睛一看,這個不屬於她的世界。於是,在這次會議結束後,她申請了到香港大學復學,沒想到竟然被批准了。這次的離去,張愛玲再也沒有回過大陸,直到死都沒有再踏足中國一步。

唯一一次對政治的敏感,使張愛玲免於受到政治衝擊。就連夏衍在張愛玲離開中國後都曾經這樣說過:假如她留在中國,即使有100個張愛玲都會邊碾成碎片。確實,張愛玲的作風和思想與文革時期的中國格格不入,如果她不走,命運必定是悲慘的!張愛玲的政治敏感來自於哪裡?其實她確實沒有什麼真正的政治智慧,只是因為那一件件藍灰色的工人裝刺激了她的神經。

對於服裝,張愛玲是敏感的,她對服裝的熱愛來自於母親的影響。。她記得母親有很多首飾,母親最愛一個祖母綠的胸針。她母親的衣品在民國年間新潮得不得了。儘管張愛玲的母親很懂得怎樣打扮自己才顯得更加漂亮,但丈夫對她這種悉心打扮彷彿是眼盲,看她站在鏡子前戴胸針就會說:「又不是時裝模特,戴什麼都不像衣架子。」這對於一個愛美的女人來說,是非常重大的打擊。雖然張愛玲的繼母衣品比她的生母差多了,但是這並不妨礙她小三上位,取代了張愛玲的母親。當然,最後受苦的都是張愛玲和她的弟弟,母愛的缺失使張愛玲喪失了學習兩性相處的機會,導致她的婚姻也不怎麼幸福。

除了童年缺愛之外,張愛玲的青春期是缺乏物質的。但是在這樣缺乏物質的情況下,張愛玲依然擠出一點點錢給自己買服飾。

有一次,張愛玲收到一封邀請函,是邀請她出現一個遊園會的活動。張愛玲猶豫了,在那段時間,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寫作,之所以這麼努力,完全是因為張愛玲從父親家裡逃了出來,她必須靠寫作養活自己。在家裡工作的人,睡衣和居家服大概就是最舒適和時尚的打扮了。張愛玲也一樣,所以對於這次的邀請,她感到很惆悵。但是張愛玲是自尊心非常強的人,她很愛面子,也很愛美,在沒有布料做衣服的情況下,她打起了祖母的背面的主意。張愛玲確實是個極端聰明的女子。她不但能寫好文章,並且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做裁縫,給自己做衣服。她把祖母的背面拆開以後,硬是把它做成了一條旗袍。

張愛玲在遊園會上和李香蘭的合影。

這就是那塊從窗帘上拆下來的,祖母的舊被單。被她形容為陳就如爛草,但別的地方沒有見過這種樣式的布料。張愛玲對漂亮衣服的追求可見一斑。

張愛玲的辣眼除了表現在衣品上,還表現在繪畫天賦上。張愛玲從來沒有接受過正統的繪畫訓練,但是她能夠為自己的散文《服飾》畫插圖。畫中的人物穿著的衣服類似於今天的手繪時裝設計效果圖。以張愛玲沒有接受過美術訓練來看,畫中人物的比例,服裝的款式等都是極好的。

張愛玲為《服飾》一文所繪製的插圖。

張愛玲對服裝的癖好救了她一命,使她免於受到革命衝擊。但張愛玲的衣品放現代人的眼光看來,未必是好的。張愛玲對色彩搭配的理解力來自於她所迷戀的《紅樓夢》。桃紅柳綠似的服裝色彩,在今天看來,為免不夠協調,看起來顯得艷俗,但張愛玲卻毫不在意。

這種清代的大襟衫培西裝裙的打扮,不是很多人能夠接受哦。

正因為對政治的不敏感和不感興趣,所以張愛玲選擇了胡蘭成作為第一次戀愛對象。張愛玲對胡蘭成的愛超越了之後她認識的所有男性,包括第二任丈夫。張愛玲文筆這樣好,對人性看得如此透徹,但是她卻非常決絕。分手後,她從來沒有寫過胡蘭成一言半語,出國後再也沒有回過中國,即使是寫本應充滿政治意味的《色戒》,張愛玲也只是透過世俗的眼光揭破男女之間的那些情愛之事。這不得不說是張氏風格,冷靜、決絕、看透世情。

無論如何,張愛玲因為對服裝的敏感取代了對政治的敏感,但這種癖好冥冥中又使她躲過了人生中最大的劫難。所謂一切都有天意,也許這位才華橫溢的天才女作家,連上天都不捨不得讓她這麼早離去。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君子笑談 的精彩文章:

TAG:水君子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