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知天氣創始人吳飛:做中國的 The Weather Company

心知天氣創始人吳飛:做中國的 The Weather Company

吳飛 Felix Wu,商業氣象服務公司心知天氣創始人及CEO,斯坦福「點燃」-北京培訓項目2017屆學員。

吳飛 Felix Wu,2005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系,曾在微軟亞洲工程院及美國微軟總部擁有多年工作經驗,資深產品經理。2015年底,隨著中國的商業氣象服務市場正式開放,他從微軟辭職回國創業。

他創立的商業氣象服務公司心知天氣,致力於通過採集、處理和計算海量氣象和環境數據,為企業提供氣象大數據和商業智能服務,經過兩年的發展,目前已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數百家大中企業客戶,覆蓋多個行業。近日,心知天氣正式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同時與國家氣象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最近,我們有機會採訪了吳飛,聽他談談商業氣象服務在中國的現狀和前景,以及去年參加斯坦福「點燃」培訓項目的收穫和感受。

您為什麼選擇這個領域進行創業?

心知天氣其實是2006年從我的「個人實驗室」中誕生的。12年前,國內的互聯網行業還處於Web2.0時代,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領域還未興起,眾多企業還處在網站和Web應用開發方興未艾的階段。因為我是技術出身,那時候就希望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為國內的網站開發者開發一些小產品。心知天氣就是其中的一個產品。

從2006年開始,一直到2015年底正式回國創業之前,我其實一直在利用業餘時間打磨和迭代心知天氣這個產品,也逐步積累了一些早期的企業客戶。尤其是在美國微軟總部工作期間,我看到了美國成熟的商業氣象服務在零售、能源、農業、交通、保險等多個行業的深度應用,以及新興氣象創業公司的不斷湧現。

隨後,我又有幸結識了包括NASA氣象顧問在內的多位美國科研機構、高校和商業公司的氣象專家們,進一步學習了美國商業氣象的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同時也感受到了中美兩國在這個領域的巨大差距。

2015年6月,中國的商業氣象服務市場正式開放,政府開始允許和鼓勵私營公司和資本進入這個領域。我由於擁有了之前的積累,看到了中美之間的差距,又遇到了中國政策開放的好時機,終於決定回國創業。

您對中國商業氣象市場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有什麼看法?

中國由於多年以來商業氣象市場的封閉,以及氣象數據技術與應用在中國的缺失,導致了氣象、環境等自然大數據的價值,在中國市場很難應用到行業和企業內,阻礙了企業的精細化運營和高效增長。目前,美國的商業氣象服務市場規模已經有1600億美元,歐洲有2600億美元,而中國的市場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我覺得中國的商業氣象服務市場,可以大致分為傳統氣象服務市場和新興氣象服務市場。

傳統氣象服務市場包括了能源、航空和政府機構等。這些行業因為對於氣象服務是剛需,因此各企業很早就開始組建自己的氣象服務團隊,也是政策開放之前國內氣象專業畢業生最主要的就業去處。這部分市場相對比較封閉,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進入的門檻也比較高。

而新興氣象服務市場包括了零售供應鏈、交通物流、金融保險、農林牧漁等行業。這部分市場相對開放,也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正需要通過技術升級和數據驅動,來實現從粗放增長到精細化運營的轉型。商業氣象服務對這些行業來說,就是一個全新的經濟增長點。

然而新興市場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挑戰。大量的客戶需要教育,同時我們也還需要時間來打磨成功案例,才能找到最好的市場切入點和增長點。

我希望心知天氣在未來能夠成為數據與商業場景之間的橋樑,打通從數據到產品再到商業的整個閉環,通過創新的數據和商業智能產品,幫助中國企業優化決策、降低風險、提高收益。

您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困難是什麼?

創業的過程一直都是如履薄冰,每天都在解決各種問題。如果要說所有困難中最大的一個,就是關於人,也就是組建和打造公司團隊。

這個問題,從創業開始到現在一直都很難。如今,找人和招人大概還會佔用我一半的工作時間。因為我們對於人才的要求很高,所以每一位加入心知的小夥伴都是非常優秀的。以這樣的高標準來組建團隊自然非常的困難。

我們的公司在北京,這裡雲集了全國最好的大企業和大量的創業公司。因此,我們要和眾多的優秀企業競爭優秀人才。而這些優秀人才的選擇往往很多,機會成本也比較高,加入我們就意味著要放棄其他的可能性。作為一個還沒有品牌知名度的初創公司,我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溝通,讓別人知道我們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為了找到最優秀的人才,我很多時候都是一聊就四五個小時;曾經當天從北京往返深圳,就是為了見候選人一面;也曾經持續一年多和候選人保持聯繫,尋找合適的合作機會。我相信事在人為,找對了人,才能做對事。

您在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您對正在或是打算創業的?有什麼樣的建議?

我在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收穫,就是更加坦誠和真實地面對自己和對待別人。創業是九死一生,我們每天都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對於創始人和CEO來說,所有問題最終都會匯聚到你這裡。這時候,你不能選擇逃避,也沒有退路,必須面對,然後自己想辦法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你常常會發現自己身上的很多缺點和不足。只有坦誠和真實地面對自己,才能夠擁有讓自己成長的最大勇氣和自信。對待別人也是一樣,無論是面對合伙人、團隊成員、客戶、投資人或是合作夥伴,坦誠和真實都是建立信任的最好方法,沒有其他捷徑和套路。

對於正在或者打算創業的小夥伴,我的建議就是三個關鍵詞:堅持、樂觀、理性。

您覺得參加「點燃」項目對您的創業有什麼幫助嗎?

斯坦福的「點燃」培訓課程對我來說收穫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三點。

第一點是,幫助我系統地學習了商業與創業的理論知識,比如經濟學、會計學、金融學、市場營銷、組織管理、企業運營、商業模式等課程。對於我這個工科背景的創業者來說,都是第一次系統化的學習。還有配合課程的各種案例,也讓我聽得津津有味,常常能和自己的創業經歷找到共鳴。

第二點是,結識了一群有理想有能力的小夥伴和來自斯坦福的經驗豐富的老師們。課程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我們現在依然經常聚會交流。畢業這麼多年以後,還能遇到一群以老師同學相稱的朋友,感覺特別難得。

第三點是,我在課程中有幸結識了金沙江創投的創始人Richard和合伙人Yutong。最終他們也成為了我們公司的投資人。

您覺得「點燃」項?的哪個部分令您印象最深刻?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的模擬創業項目。我們小組做的項目,是一個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卡通頭像社交App —— AvatarGet。

「點燃」課程帶著我們完成了從頭腦風暴、方向確立、痛點梳理、市場驗證、商業模式到展示路演的完整過程,最後還請來了全球頂級投資機構的投資人來進行點評。這種經歷對於每個創業者和准創業者來說,都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

您讀過最好的商業類書籍是什麼?

最近我正在看Ray Dalio 的《原則》。這本書裡面介紹了很多橋水基金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論,對於每個創業公司來說,都是可以學習借鑒的。我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您希望??給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和改變?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在初中時期就開始思考,並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個時候我常常問自己,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而我給自己找到的答案就是:因為我的存在,可以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我希望能夠把科學技術與人文藝術結合起來,創造可以解決社會問題的產品或者品牌,可以幫助到身邊的人,可以推動社會的進步,甚至可以影響世界。

從那時候到現在,幾乎我的每一個人生選擇都是沿著這個方向前進的。從中學時代開始嘗試軟體開發和藝術設計,到大學時代帶領學生社團為全校師生開發網路服務產品,到畢業後加入中國航天幫助實現信息化的從0到1,再到加入微軟設計面向全球用戶的Office產品,直到現在回國創業。每個選擇的背後,都是希望能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我認為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一面鏡子,在這個鏡子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存在。而能夠幫助身邊的人、能夠推動社會進步、能夠讓世界更美好,這就是我的鏡子。

編輯:Nancy Zh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斯坦福商學院 的精彩文章:

TAG:斯坦福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