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就是差別:甲午戰爭中的明治天皇與慈禧太后

這就是差別:甲午戰爭中的明治天皇與慈禧太后

原標題:這就是差別:甲午戰爭中的明治天皇與慈禧太后



日本明治天皇:寧可一天只吃一餐也要建立強大海軍

十九世紀中葉,一向奉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日本遭到歐美列強的侵略,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1868年1月3日日本明治天皇頒布了《王政復古》詔書。自此,由明治天皇主政進行了一系列效仿西方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


1868年7月14日,明治天皇在宮中審視了軍務官的奏摺,折上寫道:「耀皇威于海外,非海軍而莫屬,當今應大興海軍……」


這句話,立即撥動了明治天皇的心弦。在輔政諸大臣的幫助下,他立草詔書,諭令全國:「海軍之事為當務之急,應從速奠定基礎。」


從速!加快!日本人的「水磨」遇到洋流的衝擊,立即瘋狂地運轉起來了。

沉埋多年的林子平的《海國兵談》被「解放」了出來,成為談海防、論練兵的重要理論依據。這位18世紀的仙台人還曾專門寫了一部《三國通覽圖說》,裡面記載了朝鮮、琉球和庫頁島的地理、民風,以便在「日本勇士率領雄兵入此三國之時」當做指南。一同被送往皇宮的還包括從赤井東海的《海防論》、松平定信的《海防獨語》,到吉田敏成的《海警妄言》、佐藤信淵的《海防餘論》等所有能搜集到的海防論著,甚至中國人魏源那本在故鄉遭受冷遇與遺忘的《海國圖志》,也成為天皇、大臣的必讀之書。


明治政權以驚人的速度和決心,使幕府的海軍全部轉到了新政府體制下,各藩所轄的軍艦也幾乎全部「獻」給了新政府。很快,在天皇的旗幟下就聚集了全日本可供海軍使用的一切軍艦。在日本兵部省炮製的雄心勃勃的計劃中,日本未來的海軍將要超過英國,在20年內擁有大小軍艦200艘。炮製這一計劃的兵部大輔前原一誠,計劃僅蒸汽鐵甲艦就要裝備50艘,他還把海軍經費提到和陸軍經費等同的高度,達15萬石。



在東京,原來的廣島藩邸正加緊施工,準備把這裡改為培養新式海軍人才的海軍操練所,幾個驕傲的不列顛人出出進進,試圖用純粹的英國方式,來塑造日本的海軍。


在歐洲的幾大造船廠,都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身影。這些矮個子的東方人,早就脫下了傳統的和服和木屐,他們身穿燕尾服,頭戴禮帽,到處深深地鞠躬,到處打聽哪裡有適合日本的艦船出售。他們的艦船和槍炮生意做得異常艱難,因為整個歐洲都在忙碌著自己的事兒,對他們的舉動興趣不大。但是,他們白天仍舊東奔西跑,到處活動,不放過一個可能的機會;晚上,他們聚在一起,重新按照在國內的身分品級次第坐好,激動地重溫著天皇的諭旨,憧憬著飄揚太陽旗的艦隊橫行太平洋時的壯闊景象,這時,他們往往要淚流滿面,把白天受到的屈辱和冷遇忘得一乾二淨。他們是用在海灘上做小買賣的精明,向世界購買著一個民族的尊嚴。

在皇宮裡,明治天皇的眼睛裡充滿血絲,他處在極度的亢奮之中。


1874年的對台用兵,使他進一步看清了海軍的重要性,而隨著海軍的興建,百事待舉,各處都在鬧嚷嚷叫喚沒錢。海軍經費一加再加,用于海軍建設的專門國債發行了,煙草稅、藥物稅都投到了海軍這個無底洞之中,最高時已達歲入的八分之一,還是缺錢。明治天皇東張西望,越過那些張手要錢的臣子的頭頂,他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權臣貴族極盡奢華的府邸,通宵達旦的宴飲,依紅偎翠的冶遊,一擲千金的豪賭,充斥馬廄的名馬,鑲嵌珊瑚寶石的衣裝……


憤怒的明治天皇向他的臣子們揚起了無形的鞭子,發出了無聲的詔令:從即日起,天皇開始撙節內宮開支,進餐時的四碟八碗撤了,入夜的笙管笛簫停了,什麼錦衣玉帶,什麼鐘鳴鼎食,天皇不要享受,不要排場,只要海軍。


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天皇要揮動自己無形的鞭子,給日本這輛舊馬車加速,讓它衝上近代化的高速路,並且在賓士中從舊馬車變成豐田、三菱跑車。


從明治初期起,天皇開始瘋狂地聚斂財富,把持壟斷日本新興工業的開發權,控制三井、三菱、住友等大公司及日本的外貿、重工業、銀行,並通過各種進獻、投資,非法徵用土地,使自己的皇室積累打著滾地增加。同時,他又多次為建海軍率先節約開支,打開自己的錢袋,毫不吝惜地傾倒金錢,他甚至提出「雖國家力不能勝,既屬必要之大計,亦只有斷然行之」。

1887年7月,天皇發布諭令:


朕以為在建國事務中,加強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鬆之事。而從國庫歲入中尚難以立即撥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茲決定從內庫中提取三十萬元,聊以資助,望諸大臣深明朕意。


諭令一發,舉國華族富豪無不為之震動。在東京的街頭,在豪富們擺放著精美插花的客廳,在圍棋和劍道的道場,到處是感謝上蒼為日本派來治世明君的眼淚和喧囂,有錢人競相效仿天皇,紛紛解囊捐款,不到三個月,海防捐款總額竟達103萬之多。按照日本學者井上清的說法:「在天皇制的最初十年中,軍事費恐怕要佔全部經費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1893年——甲午戰爭前一年,明治天皇又決定此後六年,每年從內庫中拿出30萬元帑銀,用于海軍建設。而這,已經超過了皇室開支的十分之一。此舉再次帶動了日本政府議員主動獻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艦。

到甲午戰爭前,據說明治天皇甚至乾脆用餓肚子的方法,給他的文臣武將起「帶頭作用」——前線那些饑寒交加的日本軍人,得知天皇每天僅僅吃一餐飯的時候,人人涕淚橫流,呼號喧囂之聲滿營。


天皇恨不能把「聖岳」富士山變成金山、鐵山、鋼山、火藥山,把瀨戶內海的每一塊礁石都變成戰艦。


他不要慢節奏的跋涉,他一開始就要求他的國家「衝刺」——儘管他知道他的國家和他病殘的雙腿一樣,時時對這種「衝刺」感到力不從心。


據說,當時到日本去的中國人不少,有人帶回了日本天皇靠牙縫裡摳肉來供養海軍的見聞,在京城裡居然被傳為笑談。人們說:「東洋小夷,畢竟是東洋小夷,這麼干,也不怕讓人笑話!」


讓人笑話,丟一國之主的臉面,似乎是非常可怕的;惟一不怕的,就是沒有海軍,沒有國防,沒有主權和尊嚴——這,就是上一世紀大清國的政治笑話。


慈禧太后:寧可海軍無炮彈也要修園子,挪用巨額經費可建10支北洋艦隊。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經清朝約150年修建的圓明園,於1860年10月遭英法聯軍搶劫和焚毀,留給中國人的是一片廢墟和恥辱。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被鎮壓後的次年即1865年,圓明園北路春雨軒、紫碧山房值房得到修繕;1866年圓明園圍牆及綺春園值房得到修復;1867年又修圓明園閘口、圍牆、值房和黑龍潭等。不過,這些工程較小,未曾興師動眾,故未引起爭論。此後,由於有人動議全面修復,因而爭論也就出現了。


第一次爭論發生在同治七年(1868年)平定東西捻軍之後。滿洲御史德泰在慈禧太后寵監安德海的授意下,根據內務府庫守貴祥的建議,首次奏請修復圓明園。奕等人當即強烈反對,稱「前明加餉派餉,以至民怨沸騰,國事不可復問,我列祖列宗屢次引為殷鑒」,德泰所奏「擬按戶畝鱗次收捐」的籌款方法更會「動搖邦本」,要求慈禧太后下令懲治倡言修園者(《清穆宗實錄》卷二百四十)。其實,首次修園的真正動力在慈禧,安德海、德泰等不過是迎合主子之意,故此次修園計劃雖很快夭折,但慈禧的修園意圖已昭然若揭,「上欲行之,下必趨之」。


慈禧對修園子表現出相當的熱情,甚至親自繪製工程圖紙。硃諭一發,群臣紛紛表示反對,意見主要是:1、當時內憂外患迭現,國家財政緊張,並非太平享樂之時;2、自修園以來,同治帝時常臨視工程,學業、朝政漸有鬆弛跡象。但由於同治帝一意主修,恭親王奕也被迫轉向支持,率先報效了二萬兩工銀。按照慈禧重修圓明園的設想和計劃,至少「非一兩千萬莫辦」,(李宗侗、劉鳳翰:《李鴻藻先生年譜》,上冊,第206、212頁),而直到同治十三年四月二日,即修園上諭發布半年之後,總捐款數還不足30萬兩,因而報捐的錢猶如杯水車薪,給修園工程出了一道難題。


在料款俱缺的情況下,內務府官員病急亂投醫,對一位提出報效價值30萬兩木材資助修園的候補知府李光昭不詳查底細,奏請朝廷予以重任,結果釀成一起巨大的詐騙案。李光昭手中並無木材,為賺取報銷銀兩,打著「奉旨採辦」的旗號,私刻銜章「奉旨採運圓明園木值李」,先後到四川、兩湖等地招搖撞騙不成,便南走香港購買洋木,與法商議定木材價值為洋銀五萬四千餘元,而在內務府報銷時謊稱值銀三十餘萬兩,後來又拿不出銀子支付法商,「與洋人結訟」。經李鴻章查實,李光昭詐騙案曝光,上至同治帝下至群臣皆驚愕不已。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及其他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共10餘人遂藉此機會,聯銜上折,從內外時艱出發,力陳停修。同治帝只得同意停止園工,然又稱此事本「為承太后歡,故不敢自擅,允為轉奏」(陳義傑點校:《翁同龢日記》,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2冊,第1060頁)。清議派領袖李鴻藻立即直陳慈禧;同時,御史陳彝、孫鳳翔也先後上折,參奏內務府大臣及司員在李光昭案件中應負責任。慈禧、同治帝均覺得停止園工是大勢所趨,但仍心有不甘,終以「改修三海」為條件,停止修復圓明園。


三海即慈禧歸政後頤養之地南海、中海、北海。中法戰爭結束後的1885年6月,慈禧即發布懿旨勘修三海。據統計,從光緒十一年(1885年)四月起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止的十年中,整個三海大修工程的經費總額約為600萬兩,其中從海軍衙門經費中挪用436.5萬兩(葉志和、唐益年:《光緒朝三海工程與北洋海軍》,《歷史檔案》,1986年第1期)。



除興修三海之外,還有修繕頤和園工程,頤和園原名清漪園,與圓明園同時被毀。光緒十四年二月初一日,以光緒帝的名義發布上諭,改清漪園為頤和園,取「頤養沖和」之意,並下令「殿宇一切,亦量加葺治,以備慈輿臨幸」(《清德宗實錄》卷二五二)。問題是錢從何來?這時,由於主張節用的恭親王奕遭罷黜,而一味迎合慈禧的醇親王奕譞開始操持大權,奕譞掌控的海軍衙門就成了慈禧的新內務府。此時奕譞不僅同意挪用軍費,還授意李鴻章以海軍衙門籌款以備急需的名義,分別向兩江、兩廣、湖廣、四川、江蘇等地督撫勒捐,共計銀兩260萬兩,得息40萬兩,同時海軍衙門收到各省的海防捐銀157.8萬兩,這些錢都用到了修園工程上。更為嚴重的是,慈禧還挪用海軍經費正款修園,從1888年開始至1894年七年間,每年挪用30萬兩,共210萬兩。至於慈禧到底挪用了多少海軍經費,眾說不一。有人說3000萬兩,有的說2000萬兩,有的說8000萬兩。因頤和園工程檔案已被銷毀,準確數字很難求得,但款額甚巨則是事實。而且,為修頤和園和籌辦慈禧六十大壽,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成軍之後,清朝政府就停止海軍新購軍艦和更新設備。據統計,北洋海軍的7艘主力戰艦的購置費為778萬兩,這樣算來,頤和園工程和三海工程以及籌辦慈禧六十大壽總共挪用的海軍經費可建好幾支北洋艦隊,數字確實驚人。


由此,一貫被中國看不起的小國「倭寇」竟能全殲大清北洋水師,索得巨款,割走國土,也就不奇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真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背上清朝欠下的債,還上了這些人的當,再多功績也沒用
甲午戰爭談判時,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的這些話,字字寒入骨髓

TAG:我是真歷史 |